摘要: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粗放式发展后,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阻碍。在这一背景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党中央,提出了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等理念,为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本文首先概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时代性特征,随后分别从全面从严治党、创新绿色发展道路、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等方面,就如何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时代性 新矛盾 实践路径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原则”,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高效、深化和稳步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也进一步充实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内涵。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沉重,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始终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作为环保工作的最高指导,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新中国。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时代性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是立足于当前国内生态环保工作现状和总结近年来污染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历史性和实践性。全面认识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有助于牢牢把握生态环保工作正确方向,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动力支持。
(一)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主要领导人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大力发展经济,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顺利跻身世界经济强国前列,这种经济发展速度是任何国家不可比拟的。但是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蓝天白云被雾霾遮蔽,河流湖泊被废水污染,不仅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干扰,而且也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科学论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不是相互对立、有你无我的矛盾关系,而是可以共同开展、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只有创建绿色发展环境,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样的,只有地方经济水平提上去了,政府部门才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进而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相互促进。
(二)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刺激本地经济发展,对投资商许诺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开发权限,对企业污染问题视而不见。但是当本地资源枯竭,或是环境被严重破坏后,投资商撤资离开,不仅地方经济发展陷入瓶颈,而且留下了生态破坏的烂摊子。因此,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当两者面临冲突和矛盾时,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做出错误判断。要走集约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摒弃以往粗放式、掠夺式的老路。大量的经验表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内地方经济的发展,后期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的资金,要远远超出前期的经济获利,甚至还需要上级财政部门倒贴资金,得不偿失。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贫穷不是生态,发展不能破坏。要运用辩证眼光看待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肯定的是,要坚决杜绝重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走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化经济发展模式。在不破坏或尽量少破坏环境的前提下,保持经济的健康、优质发展。其次,要找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让“绿水青山”也能够变成“金山银山”。例如,乡镇、农村等地区,要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业,既可以为农民增加就业渠道,稳定收入来源,又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要出台更加全面、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那些违规排放“三废”的企业,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二、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性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这些重要论断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历史维度和战略高度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中华民族要实现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和把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文明发展规律,不断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生态环境基石。
(二)建设生态文明有助于解决新时代的新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目前我國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还存在明显不足,无法满足人民需要。为此,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基本路径
(一)全面从严治党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证
不可否认的是,在全国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时代背景下,仍然有个别地方为了谋求短期经济发展、粉饰官员政绩,没有将中央的政策文件落实到位,还存在重发展、轻保护的问题。因此,为了确保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能够落地生根,真正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必须要同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党员干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职能与责任。近年来,国内一些省市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成绩,例如实行“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等责任制度,将生态文明工作成效纳入到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考核中。这样一来,就进一步强化了基层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确保做到污染防治相关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和主要过错亲自承担,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践行者。
(二)积极培育绿色新动能,创新绿色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必须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对于现阶段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要避免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而是要开展深入调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调整方案,循序渐进的走上绿色发展道路。例如,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以往确实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要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由政府引导这些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为企业技术创新、设备引进等创造良好条件,帮助企业尽快实现绿色转型,在解决地方环境治理问题的同时,也培育了经济发展新动力。
(三)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严格目标考核问责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想确保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真正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除了地方政府要加强宣传与推广外,还必须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对企业形成全面的约束。要建立起排污企业管理名单,对排污企业的污染防控情况进行严格监督,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将每次检查结果记录到企业档案中,对于那些多次违反环保规定的企业,列入黑名单,不允许享受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同时,出台更加严格的污染惩罚机制,对违规排污企业进行从严处罚,真正将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烙印在企业管理理念中。对于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也要出台更加严格的目标考核问责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与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职务评定直接挂钩,倒逼领导干部履行责任。
四、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成效,不仅直接影响到群众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事关国民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愚公移山的毅力,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要求各地方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细化的生态文化建设条例,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参考。领导干部也要强化责任意识,履行职责使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黄浩涛.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J].今日浙江,2015,(12):48-49.
[2]段晓蕾,康沛竹.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背景、内涵与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16,(02):127-132.
[3]魏澄荣.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试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2):9-12.
(作者简介:谢海峰(1989.02.13-),男,重庆市黔江区人,土家族,北京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大专学历,党员,油品化验中级职称,安徽省明光市管店镇73658部队油料仓库管理工作。谢海峰身份证号码(500239198902136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