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世纪西方理论与研究的百花齐放为要点

2019-03-29 12:03邹静
青年与社会 2019年4期
关键词:乐派美声唱法歌剧

在西方声乐发展史上,美声唱法是最重要的发展主线。这个产生于17 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通过人们在对新旧事物上的不断创新,使得美声唱法在科学的运用中稳步前进着。

美声唱法的形成,是经过古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这三个时期的声乐艺术的积累,促成了文艺复兴以后,美声歌唱的诞生。而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声乐艺术形式主要出现在婚丧嫁娶、祭神等活动中出现,声乐也以单声部为主,主要以独唱、齐唱、领唱、说唱和吟唱为歌唱形式。这一时期产生了诸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这样出色的作品,它是由盲人诗作者荷马创作并以说唱的说唱方式演唱的。但这不能算是美声唱法,只能说是比较初期的声乐表现形式,这阶段它没有正式的声乐教学。然而美声的发展要从中世纪开始,分别为几个阶段:

一、中世纪的圣咏音乐的萌芽阶段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制度产生和发展的阶段,也是走向衰落和灭亡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教会教义几乎垄断了一切思想意识领域,歌唱同样也成为宗教的附属品。当时的教会演唱圣诗和朗诵《圣经》,这就成了最早的合唱形式。公元590年,格里高利一世晋升为罗马教皇,编辑制定了欧洲最早的声乐唱本——《格里高利圣咏》。供天主教一年四季举行弥撒仪式与平时做礼拜使用,要求庄严、肃穆的演唱配合教学的气氛,是欧洲声乐艺术的萌芽。

二、歌剧诞生后的产物——美声歌唱

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歌剧的诞生,而产生了美声歌唱。它的产生是人们在研究怎样把歌剧中的旋律唱得连贯而富有情感,声音甜美而富有表现力等,这些方面而产生的,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歌剧内容的表达。

说到美声唱法,我们不得不提17、18世纪的欧洲歌剧舞台上的“阉人歌手”,他们的出现曾为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奠定了“美声唱法”的基础。他们的声带及喉咙不会随着年龄和身体的成熟而变化,阉人歌手具有女声的声带,同时又具备男子的体魄,他们华丽、轻巧、明亮的声音,宽广的音域,能令听众激动不已,不容置疑,他们将欧洲的声乐水平推进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到了18世纪末,阉人歌手开始走向衰落。虽然阉人歌手衰落了,但他为今后的美声唱法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我们忽视的。而美声歌唱处于早期的这一时期。在声乐理论上的贡献,我们不得不提美声学派的奠基人——卡契尼。是在他的《新音乐》中的观点让人们知晓美声唱法,也是他的这一片较为系统的声乐理论文献使得美声学派的得以普遍传播和流行,逐渐从佛罗伦萨发展到意大利全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从卡契尼的歌曲集《新音乐》中,能看出他对早期美声歌唱的技法在声音的审美上、呼吸上、元音的训练上、演唱的科学性上都有涉及到,这是美声唱法的较好的开始。

卡契尼和佩里的第一部歌剧《尤丽狄茜》,这是一部效仿古希腊戏剧风格的宣叙性音乐组品。而为了使宣叙调的演唱更具有古希腊人在广场上演悲剧朗诵的那种声音效果,就不能采用声音微弱和童声和假声,需要有足够气息支持,有丰富声音共鸣,丰满宏亮而咬字清晰、真切、并富于穿透力的声音。于是就在前人的演唱经验基础上,发展出来“美声唱法”。卡契尼提出了要以宏亮致远的声音演唱歌剧的要求;蒙特威尔第则进一步使歌剧音乐戏剧化;是的歌唱家们感到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和技艺是良好表现音乐作品的基本保障。透过17世纪欧洲诸多乐派中最影响力的四大格局乐派:佛罗伦萨乐派、威尼斯乐派、罗马乐派、那波里乐派对演唱风格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出它们对“美声”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三、美声唱法发展的新时期

19世纪,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们的思想空前得到了解放,在这一个追求人性自由的时期,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在整个欧洲悄然兴起。这一时期阉人歌手这种不人道的现象逐渐被禁止,在歌剧舞台上逐步改变了由阉人歌唱家担任女角的演唱方式,奠定了男唱男角,女唱女角的新演唱形式,这也是欧洲歌剧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为了实现男高音演唱技巧的飞跃,以配合不断发展繁荣的歌剧舞台,经过两百多年的教学和人们长期实践探索,19世纪出现的“掩蔽”唱法的出现是男声获得了稳定的音高,标志着男高音歌唱家将登上歌剧舞台。也正是这一唱法替代了阉人歌手的位置,同时也再一次的推动了美声唱法的发展。

以贝里尼、唐尼采蒂、罗西尼为代表的意大利歌剧,以及法国歌剧都反应了这一时期的声乐演唱水平,声乐史上称这一时期为美声唱法的“全盛时期”。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家威尔第的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歌剧问世,标志着歌剧创作的新发展。由于他成功地在咏叹调上的创作,使得对声音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既要有扎实的歌唱技术,强烈的情感表现方式,震撼人心的歌剧性,又要具有抒情性和流畅、灵活和柔美。以马斯卡尼为代表的真实主义歌剧演唱技巧上又上了新的台阶。而瓦格纳的歌剧由于注重乐队的配置,加重了乐队在歌剧中表现的分量,因此想获得较清晰的演唱效果,演员们必须在发声上腰围扩大音量而努力提高发声技巧。为适应不断发展起来的歌剧舞台,美声唱法在发声技巧上经历了多次的飞跃,总而言之,歌剧的发展推动了声乐艺术的發展。

四、美声唱法成熟期

在20世纪这一个声乐艺术成熟的阶段,各种演唱风格与流派的并存,使声乐艺术百家齐放、各领风骚,同时也是美声唱法科学完善的表现时期。这一时期的声乐理论也大量的出现,是体现这一成熟现象的主要方面。

作者简介:邹静(1990.10- ),女,苗族,湖南岳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声乐)。

猜你喜欢
乐派美声唱法歌剧
中国乐派形成的思想传统中儒道释的特殊阐发与贡献
“长安乐派”不甘寂静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走进歌剧厅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