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玉
摘 要:湖北某高校是一所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族院校,Y学院是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学院。文章以Y学院为例,了解大学生有宗教信仰的情况,并试图分析其原因,从而探索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自觉抵制宗教渗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对策
随着当今社会文化日益繁荣,高校中校园文化也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特征,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问题也逐渐引起关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湖北某高校是一所民族高校,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多民族文化在此交流交融,调查了解民族高校中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分析其内部原因,对于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一、学生宗教信仰情况概述
湖北某高校Y学院共有学生2932人。有宗教信仰的21人,约占学生总人数的0.7%,其中信仰佛教的有4人,信仰基督教的有6人,信仰伊斯兰教的有11人。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中,少数民族占大多数。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和民族特征,从地域方面来说,有宗教信仰的同学多来自新疆、四川、甘肃、河南、福建等地;从民族方面来说,信仰伊斯兰教的学生来自少数民族,以维吾尔族和回族居多,也有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信仰佛教和基督教的以汉族为主。
二、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分析
(一)受到家人和民族传统的影响。通过此次调查,笔者了解到,很多学生信仰某一宗教是因为他们家里祖辈和父母信仰,或者是他所处地区周围的人都信仰某一种宗教,从小受到影响,自然而然的信教。同时,宗教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曾经长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生活,甚至在某些民族中形成了一种传统,从而代代相传。
(二)文化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当今社会,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交融更加广泛而深入,加上信息网络技术日益发达,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思想和新事物,也不能排除其中有宗教信仰的相关内容。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当代大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如果身边有信教同学或者朋友提供接触宗教的途径,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四)宗教道德与文化的独特“魅力”。很多的宗教典籍、文学作品形式新奇、内容丰富,且多宣传“善”的事业,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五)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当前,学校对大学生宗教信仰方面的教育还停留在单纯灌输的层面,缺乏亲和感,方法简单且单一,没有很好的与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需要相结合,导致同学们对社会上的各种错误思潮缺乏判断力和抵制力。
三、教育对策
(一)开展宗教知识相关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应该理性客观的看待高校大学生信教的问题,努力摆脱长久以来对宗教的不正确认识和讳莫如深的态度。将宗教知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特别是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的规定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领会党的宗教政策,使学生能够划清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的界限,辨别宗教与宗教极端主义,防止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
(二)开展对新生的宗教信仰情况摸底。在每年新生入学初,对他们进行宗教信仰情况的摸底,及时掌握新生信教情况,并将此项工作常态化,作为每年新生入学时的必要工作内容。
(三)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宗教知识培训。目前,高校学工队伍中辅导员对宗教相关知识了解甚少,造成工作开展的不便。为了能够更加高效、正确的开展工作,学工队伍本身也有必要加强学习,增长宗教相关知识水平。
(四)定期召开本单位的安全稳定及意识形态领域专题工作会议。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集中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对本单位现存的情况和问题进行研判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落实。
(五)确定班级联络员负责学生宗教信仰情况的掌握。在各班级确定学生干部负责本班学生宗教信仰情况的监控,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可指定学生党员或者班长、团支书等政治素质较高的干部兼任,定期汇报本班情况,若有异常可随时报备,以便学院能够随时掌握各班情况。
(六)健全和规范学校宗教信仰管理机制。作为高校,我们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白的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以遵守法律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我们需要完善和健全学校宗教信仰管理制度,构建一个规范整洁的宗教信仰环境,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区分宗教信仰者和信仰“暧昧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七)开展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了解发现,学生中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有宗教信仰者,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存在误解、歧视甚至反感的现象。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甚至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同学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间无可避免的要发生接触,如果大家相互间关系不和谐,必然对学校的安全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形成友好关系,构建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八)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情感关怀。当代大学生普遍自我意识较强,理想化思想严重,步入大学,通常会出现不能适应的现象。此时,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以避免被别有用心之人趁虚而入。
此外,做好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相关工作,除了学校和老师之外,社会及家庭也应该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家庭氛围,共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从而自觉抵制宗教渗透。
参考文献
[1] 贾红棉.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分析研究[J].理论观察,2008(03).
[2] 魏庆东.高校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探讨[J].科学与无神论,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