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苏琴
摘 要:当前,我国还未建立有关廉政的法律与政策,人们在进行廉政建设工作时,依旧是以道德为主体,这使得廉政无法与法治融为一体。廉政文化在反腐败斗争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腐败则是一种违法行为,如何实现廉政文化与法治精神的相融已經逐步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将对法治精神与廉政文化的建设关系展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法治精神;廉政文化;建设;关系;探析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也相应变得越来越好。然而在这光鲜亮丽外表的背后,腐败问题也随之加重。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人民占据着国家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官员却未履行自己应有的义务,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擅用职权,收受贿赂,这就使得导致了政府的腐败。如何解决腐败问题,并且建立清廉的政治工作,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核心内容。随着人民法治精神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了法治精神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中。
一、法治精神与廉政文化的内涵
(一)法治精神
在我国先秦时代,“依法治国”的思想就已经衍生了出来,它由法家提出,并逐渐在今天成为了被我国倡导的思想。法治精神要求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应当以法律作为手段,而非人的主观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社会的公正。法治精神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良法法治、权力制约、保障人权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在我国有这很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思想,而且还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官员的清廉以及公正,从而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廉政文化从本质上来讲是与腐败文化相反的文化,其目的是要求官员在执行公务时,应当将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置于自己的需求之上。
(三)两者的关系
法治精神与廉政文化的关系具体来讲可以阐述为三种。首先,法治精神是廉政文化的根本保障,权力若是不受制约,那么廉政文化也无从可谈,只有法治精神才能够确保权力之间的制约;其次,法治精神是廉政文化的价值取向,法治精神与廉政文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人,只有人权能够得到保障,法治精神和廉政才有依据可查;再其次,法治精神是廉政文化的基本内容,廉政文化的主要目的是贯彻法治精神,法治精神也是组成廉政文化的核心。综上所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法治精神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完善立法,推进廉政文化的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全面的法律体系,但其中关于廉政的法律条款却寥寥无几,这样的现象不利于推进廉政文化的建设。在先秦时期,法家就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他们认为想要治理好国家,单纯依靠道德思想是行不通的举动,只有强制性的手段才能促进国家的和谐与发展,而法律则是其表现形式。因此,我国若是想要促进廉政文化的建设,那么应当充分发扬法治精神,建立廉政相关的法律条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官员的清正廉洁。在2013年,我国中央总书记曾明确提出了加强反腐败的壮举,力图通过立法来打消腐败分子,从而实现廉政文化的落实。国家在进行廉政立法时,应当明确廉政立法的目的,法律的建立具体来讲可以有两种目的,一种是惩罚腐败分子,一种是预防腐败分子,只有明确了这两种目的,才能够建立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廉政法律的立法特征较为明显,即惩罚性条款略多,预防性条款略少。因此,国家应当给予预防性条款高度的重视,加大对预防性条款的建立,确保预防性条款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完善财产上报制度
政府官员作为国家的权力者,具有多种多样的行政便利,他们若是想要收受贿赂,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因此,加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就成为了国家值得关注的问题。在2007年,我国国务院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条款,要求政府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公开自身信息,确保能够受到来自于社会公众的监督,避免发生贪污腐败的现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较为有限,且执行力较低,许多条款都无法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能够促进廉政文化的建设,国家应当对政府信息公开条款作出改进。首先,国家应当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加大对政府信息的政府的监督。其次,政府还应当引入网络信息技术,打造信息化的平台,从而让人民群众更好的监督政府信息。此外,国家还应当完善财产上报制度,确保官员能够真实上报自己的收入,降低隐瞒收入的可能性。同时还应当对官员的亲戚以及联系密切的人员进行审查,避免官员将私人财产与其他财产转移至他人名下。
三、结语
廉政文化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足够清凉的政府,才能受到人民的信任。因此,我国应当不断推进法治精神与廉政文化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
参考文献
[1] 李双清,刘建平,王昕伟等.全面从严治党与地方政府廉政文化建设[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06): 156-160.
[2] 康凤云,黄仁森.论焦裕禄精神与廉政文化建设内在关系及价值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50(06):17-23.
[3] 张海娜,杜玉华.当前我国教育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04):66-70.
[4] 林琳.农业科研单位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研究——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创建安徽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工作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09):276-277,290.
[5]和颖,白利鹏.论丽江木府官德对现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J].学术探索,2015(10):120-125.
基金项目:文章为法治背景下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与路径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2018A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