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

2019-03-29 11:19李广喜
中外医疗 2019年1期
关键词:前门心电冠脉

李广喜

[摘要] 目的 分析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 2012年5月—2017年5月,于该院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中方便选取14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后门控组患者68例,前门控组患者7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之前,将其心率控制在75次/min以下,对两组患者的冠脉成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与平均辐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前门控组检测节段数为868个,后门控组检测节段数为900个,后门控组患者与前门控组患者的成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0.30%、91.10%,两组对比(χ2=0.326 5,P>0.05);前门控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为(3.16±1.02)mGy,相较于后門控组的(9.69±3.50)mGy更少(t=15.166 7,P<0.05);前门控组患者的辐射时间为(3.40±0.22)s,相较于后门控组的(5.38±0.48)s更短(t=31.662 0,P<0.05)。 结论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与效果,并且前门控技术相较于后门控技术而言,能够促使辐射剂量显著减少。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冠脉成像质量;辐射剂量

[中图分类号] R8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1(a)-0004-03

临床上,256层螺旋CT冠脉动脉成像属于在冠状动脉疾病常见诊断方式的一种,具有成像质量好、成功率高与无创等诸多优点。但是是实际工作过程中,采用该诊断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时,会有一定辐射量产生,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患者身体,对其造成不利影响[1-4]。心电门控技术不仅会对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造成直接影响,而且不同心电门控技术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辐射剂量。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属于两种常见的心电门控技术,也可以将其称为前门控与后门控。其中前门控需要相对较长的扫描时间,也可能会将辐射剂量增加,而后门控则具备事先预测R波时间的能力,并且采用非螺旋方式对图像进行采集之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将扫描时间缩短[5-8]。为此,该研究在确保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将辐射剂量减少,对该院2012年5月—2017年5月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的140例患者进行了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的140例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于2012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诊治,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纳入标准:具备完整的CT冠脉成像图像资料者;知情同意这;自愿参与研究者;肝肾功能处于正常状态者;检查前心率控制在75次/min以下者;因为胸痛等症状而行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者。排除标准:对碘对比剂过敏者;严重心律不齐者;存在搭桥治疗史者;存在冠脉支架置入史者;BMI(体重指数)在30 kg/m2以上者。将研究中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后门控组与前门控组,其中后门控组患者平均年龄(62.25±5.12)岁,平均体质量(63.25±6.98)kg,共68例,男性32例,女性36例;前门控组患者平均年龄(62.69±6.02)岁,平均体质量(63.98±6.25)kg,共72例,男性32例,女性40例。两组性别、年龄以及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256层螺旋CT机对研究中所有患者进行CT冠脉成像检查,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对前门控组患者进行检查,设置相关参数为:层间距:0.45 mm,层厚0.9 mm,电流:200 mAs,管电压:120 kV。选择128 mm×0.625 mm探测器,设置FOV:165.0 mm;转速:0.27 s/转。对后门控组患者进行检测时,其参数设置基本上和前门控组一样,其中螺距与管电压有所不同,分别将其设置为0.16、800 mAs,在智能扇区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扫描。进行增强扫描时,对比剂采用370 mgI/mL碘普罗胺,将其注射速度控制在每秒钟5 mL,注射剂量控制在50~80 mL,具体情况要将扫描大小与患者的体质量作为依据。注射完碘普罗胺之后,继续注入20~30 mL的生理盐水,将注射速度控制在5 mL/min。人工智能触发扫描具体方式:触发层面为肺动脉水平降主动脉,将阈值设置为150 HU。扫描从气管分叉处开始,一直扫描到肝脏上缘。完成冠脉成像检查之后,在EBW工作站上传扫描到的相关图像,对其进行VR(容积再现)、MPR(多平面重组)处理。

1.3  观察指标

成像质量评定:由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放射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价,采用15段冠脉分段法和4级评分方法,具体评定标准为:①成像质量差,血管亮度差,难以对血管和周边成分进行有效区分,血管错层大于血管直径2.5%,血管连续性不强,存在有伪影计1分;②成像质量中,血管错层小于血管直径2.5%,血管周边存在有明显模糊现象与伪影计2分;③成像质量良,血管具有良好的亮度,没有伪影存在,血管周围只有轻度模糊现象存在计3分;④成像质量优,血管具有良好的亮度,且具有清晰的边缘,不存在伪影计4分。

辐射剂量分析:对两组患者冠脉成像时的有效辐射剂量与辐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ED(有效辐射剂量)=有效剂量系数(k=0.017 mSv·mGy-1·cm-1)×DLP(CT扫描范围及剂量长度乘积)。

1.4  统计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x±s)和(%)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行t检验与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成像质量

前门控组检测节段数为868个,后门控组检测节段数为900个,通过对前门控组和后门控组两组患者的冠脉成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后门控组患者与前门控组患者的成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0.30%、91.10%,两组对比(P>0.05)。

2.2  有效辐射剂量与辐射时间对比

前门控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为(3.16±1.02)mGy,相较于后门控组的(9.69±3.50)mGy更少(P<0.05);前门控组患者的辐射时间为(3.40±0.22)s,相较于后门控组的(5.38±0.48)s更短(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X线辐射剂量的影响,X线辐射计量每增加1 mSv,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会相应提高0.005%。近年来,随着临床放射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层螺旋CT、X线片等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9-10]。为此,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通常要求在确保能够获得优质的成像基础上最大程度将辐射剂量减少。现阶段,临床上用来完成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设备包括256层螺旋CT机、64层螺旋CT机,相较于64层螺旋CT机,256层螺旋CT机的探测器宽度更大,并且其管球旋转的时间相对更短,只需要进行1次移床,便能够将扫描速度显著加快,促使时间分辨率增强,将辐射剂量减少。影响多层CT螺旋冠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在CT冠脉成像中,心电门控技术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有学者[11-12]的研究显示,后门控和前门控技术应用于256层螺旋冠脉成像中的质量不存在差异性,本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也得知,后门控组患者与前门控组患者的成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0.30%、91.1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在冠脉成像中应用前门控技术与后门控技术均能够获得优质的成像质量。采用心电门控技术对病人心电信号进行记录时,采用了螺旋连续扫描同步方式,进行1次屏气之后便能够成功采集所有数据,然后再将患者的心电图信号作为依据,对R—R间期特定时相数据重组图像进行选取。并且采用前门控技术能够对点射技术以及轴扫描技术进行有效利用,将心电信号选择性的触发,以此来有效控制X线管曝光,这也就表明只有在选择心电时相某点,才能够促使X线曝光现象出现,不具备全周期性。由此可知,前门控技术相较于后门控不仅能够将扫描过程中的X线曝光时间缩短,而且通过采用非螺旋CT扫描的方式,能够将扫描时间显著缩短,辐射剂量减少。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前门控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为(3.16±1.02)mGy,相较于后门控组的(9.69±3.50)mGy更少(P<0.05);前门控组患者的辐射时间为(3.40±0.22)s,相较于后门控组的(5.38±0.48)s更短(P<0.05),这充分证明了以上观点。这主要是因为CT检查辐射剂量的降低不仅和不同心电门控技术具有密切相关性,而且还和自动mA调制、智能滤过技术等因素相关,所以将患者的临床需要和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对各种方法进行灵活应用,将扫描参数不断优化,最大程度降低辐射剂量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与效果,并且前门控技术相较于后门控技术而言,能够促使辐射剂量显著减少。

[参考文献]

[1]  侯阳,郭启勇,岳勇,等.256层CT心电前置门控及回顾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比较[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9):921-925.

[2]  梁俊福,王辉,徐磊,等.256层CT单个心动周期冠状动脉成像在高心率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7,51(2):108-113.

[3]  Wang CX, Kai-Liang FU, Yang HQ, et al. Evaluation of risk factors for myocardial bridge-rela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using 256-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Imaging & Therapy, 2014.

[4]  侯阳,于兵,郭启勇,等.迭代重建对前置门控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4):305-309.

[5]  李萍,于春瑶,刘斌,等.256排螺旋CT迭代算法诊断肺结节的最优水平[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1):87-89.

[6]  杨家明,赵好果,石威,等.256层多排螺旋 CT 血管造影在肠扭转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5,35(2):17-19.

[7]  李梦迪,陈勇,高知玲,等.多层螺旋CT全肝灌注成像对肝脏常见肿瘤血流状态的评价[J].中华肿瘤杂志,2015,37(12):904-908.

[8]  Jianguo GU, Cardiology DO. A Comparative Study of 256 Slice Spiral CT 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and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J].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2015.

[9]  马恩森,王武,马国林,等.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学评价及量化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175-178.

[10]  徐妍妍,任安,孙宏亮,等.256层螺旋CT对双侧内乳动脉的影像学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5,10(2):298-300.

[11]  黄丽娜,倪衡建,姜建威,等.256层CT全肝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价值[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5,21(8):512-516.

[12]  聂佩,杨光杰,徐文堅,等.128层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与大螺距扫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6(6):421-427.

(收稿日期:2018-10-11)

猜你喜欢
前门心电冠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未来课堂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更正启事
仿真软件在IP与前门内饰板DTS设计验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