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需要金融创新

2019-03-29 02:32袁阳平龚小芹
支点 2019年1期
关键词:试验区片区武汉

袁阳平 龚小芹

“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政务改革将企业设立审批时间从7个工作日减至1-2个工作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试行“先建后验”,项目审批时间缩短70%以上。

湖北自贸区挂牌一年多来,武汉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最大诚意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入驻。以小米集团在武汉设立“第二总部”为例,从签约到正式运营,用了不到5个月,创下了武汉和光谷招商引资的“小米速度”。前不久,全面开放新格局下的自贸区改革暨武汉片区发展会议召开,来白全国的20余位专家齐聚武汉,为自贸区发展把脉。

片区内可设立民营银行

自由贸易区最大的功能是金融的白由流动。设立白由贸易账户无疑为资金架起了“高速公路”。

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白由贸易区创新发展研究联盟秘书长王海平告诉支点财经记者,目前白由贸易账户已对上海、海南开放。从上海的经验来看,白由贸易账户并没有出现风险,应向其他10个自由贸易区复制推广。我们应该对中国金融开放有信心。

“2017年我在第一届武汉白由贸易区专委会上提出,如何利用境外利息不超过3%的资金服务于湖北的科技实体企业?可以设立境外产业基金投资境内科技企业。”王海平如是说。

支点财经记者查询了解,上海自贸试验区完善了金融功能性平台体系,创设白由贸易账户体系,目前已有3.8万余家境内外企业开立白由贸易账户7.2万个,累计办理各类本外币跨境结算折合人民币25.9万亿元,涉及161个国家和地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过文俊告诉支点财经记者,湖北自贸区金融创新需个性化,主要是探索与自贸区相适应的本外币账户管理制度,可开展跨境双向业务;支持自贸区内设立银行,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丰富自贸区内的金融市场主体,允许自贸区内的银行或者相关机构和境外银行开展跨境合作。

过文俊建议,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民营企业在武汉片区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此外,还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集聚推动产业转移。

补足服务业的短板

在上海举办的进出口博览会,给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带来不少启示。

秦尊文对支点财经记者说,2017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创下16年来的新高,在投资和出口增长明显回落的情况下,“消费”充分发挥了对经济增长“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进出口博览会是我们转向消费大国的开始。”秦尊文说,但是,对武汉而言,服务业又是最大的短板。武汉自贸片区要卜功夫,从三个方面入手补足服务业的短板。

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拱门亮相光谷高新大道。

首先是改善进口贸易白由化便利条件,降低进口成本。加强进口行政审批取消或下放后的监管体系建设。按照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要求,深入推進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高进口通关便利性,实施通关一体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进口贸易“单一窗口”,节约进口贸易交易时间、降低进口交易的制度性成本。

其次是利用进口贸易促进平台,引导企业扩大进口规模。利用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部国际产能合作大会等同际进口贸易促进平台,鼓励和组织园区企业积极参与类似进口贸易促进平台,与各国优秀企业加强交流合作,扩大进口优质产品,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

最后是优化进口结构带动消费升级,促进高质量进口。按湖北自贸区区域功能划分要求,武汉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适应消费升级和供给提质需要,支持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领域进口,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贸易,促进建筑设计、商贸物流、咨询服务、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进口,促进高质量进口。

亮点不少

2018年是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的第五个年头,目前全国已有12个自贸试验区,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推广至全国,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作用。

2018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白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同绕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需要,在营造优良投资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推进入力资源领域先行先试等方面,加大改革授权和开放力度,给予政策扶持,体现特色定位,提出了53项切口小、见效快的工作措施,着力打通有关工作的“堵点”和“难点”,推动自贸试验区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按照《中国(湖北)白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贸区包括武汉、襄阳、宜昌3个片区,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截至目前,武汉片区累计新增企业16471家,其中新增外资企业161家。

目前武汉片区改革创新实践案例90余项。其中, “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获得中央认可。“先出区、后报关”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保税物流中心复制推广。

武汉片区挂牌以来,共引进光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50多个,总投资额2000多亿元,形成五大干亿产业和两大新兴产业集群,完成“芯片一显示一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布局,已成为我国光通信领域重要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以武汉片区内光谷生物城为例,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已涌现出了仿生人造血管、商用可控制可定位胶囊内镜机器人系统、数字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等一批重大成果。

“我们坚持自贸区和白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全面提升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光谷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打造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武汉自贸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戴希说。

猜你喜欢
试验区片区武汉
决战武汉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