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9-03-29 08:24:14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动机课外

张 煜

(贵州财经大学 商务学院,贵州惠水 550600)

1. 研究目的

高校体育是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身体素质,学习运动技能并最终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能够充分体现展现学生的个性需求,因此了解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对于调动和组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整场地器材配置,调整体育教学工作重点,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体育教学目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访谈法

本研究过程中一直保持与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基础部体育组王荣乾、王潘、许钊、张丽丽、顾志祥等多位老师的沟通和意见收集。

2.2.2 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样本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100%,问卷发放过程中不存在容易获得和自愿回复的误差。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活动在学生课外活动中被采纳的比例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简称商院)的本科教学安排是三年校内学习加一年专业实习。因此商院学生在校学习的三年期间就要完成其它大部分院校四年的学习任务,课时安排相对较满,课余时间相对较少,但是学习压力不大,同学们仍然有充分的时间安排自己的课外活动。根据调查问卷获知,商院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主要采纳的活动内容数据如下:

表1 商院学生实际主要采纳的主要课外活动内容 (n=100)

由表1可知玩电脑或手机是商院学生首选的课外活动采纳内容,采纳率高达83%,同为电视和小说的媒体功能由于被电脑或手机兼容,在使用选择上被严重取代。特别是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学生们的碎片时间往往被手机便利的信息获得渠道所占用。排在第二位的是体育活动,采纳率为34%比例远超过作业以外的学习(11%)和睡觉或聊天(22%)的选项。可见商院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相对较高,这对商院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个有积极意义的指标。

3.2 商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动机是引起一个人行为的内在心理因素,是行动的动力,它能将行为导向一个目标以满足个体强烈的意愿。运动心理学认为:一定水平的运动动机使运动者在运动中表现得更加努力,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练习更长的时间更长,维持锻炼的日程安排更久,低动机可能使个体轻易放弃并退出体育活动。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安排来看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可以有的放矢的安排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同时对于调整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也具有借鉴意义。

表2 商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n=100)

表3 商院学生最喜欢从事的运动项目(n=100)

由表2可知商院学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具有明确的动机,仅有12%的样本反馈为综合动机。改善体质和健身健美分别处于调查比例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分别为26%和24%。反映出大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态十分关注,此外塑造完美的身材对大学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对于运动技能的提高学生并不在意在调查对象中其动机比例仅为7%。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16%的学生选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调节心理压力,这个比重很高一方面反映出商院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可能跟问卷设计中为了更明确的界定商院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以便参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刻意将体育活动的娱乐功能隐藏有关。

3.3 商院学生喜欢从事的运动项目

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仅是学生个体行动的心理因素,动机的实现要有具体的内容,这个内容体现在有区别的运动项目上。运动动机意向与具体运动项目相结合,会对运动动机的实现产生积极的正反馈效果,有利于学生个体更主动、更频繁、更持久的从事体育活动。根据商务学院实际开课条件参照普通本科院校常见开设体育课程,本研究罗列12个选项对学生最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展开调查。

根据表2可知,商院学生最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前三位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分别占调查对象比例的15%、15%、12%。位于第二梯队的是健美操、体育舞蹈、器材健身,武术分别占调查对象比例的11%、10%、10%、9%,位于第三梯队的是排球、足球、跑步、网球,分别占调查对象比例的5%、4%、4%、4%。通过访谈结合问卷调查获知男生更喜欢对抗性的大球类项目和器材健身,女生更喜欢表演性的健美操、体育舞蹈和武术项目,武术、羽毛球和乒乓球受众较广,获得男女生的共同喜爱。武术项目中男生和女生均倾向于对抗性武术这与商院开设的表演性武术课程存在剧烈冲突。

3.4 商院学生最经常从事的运动项目

学生最喜欢从事的运动项目与实际最经常从事的运动项目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为喜欢毕竟只是一种意愿,意愿的实现往往受制于各种具体的现实条件。

表4 商院学生最经常从事的运动项目(n=100)

根据表4可知商院学生实际主要从事的运动项目范围很窄,主要局限于跑步和篮球分别占样本的比例为41%和31%,这与实际走访获得认知一样。深入分析下来跑步占比最大的原因是活动实施方便不受场地、时间限制,不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所在地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篮球方面主要是设施相对齐备和技术普及面比较广,很多学生有很好的篮球运动基础形成了一定的运动惯性。另一方面商院篮球活动组织比较频繁对学生参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篮球作为耳熟能详群体项目容易形成羊群效应。

表4结合表3对照可以看出,大多数最受样本喜爱的运动项目在他们的实际从事运动上反差极大。其它运动项目的实际从事比例要远远高于学生的喜爱程度,从样本数据看两者差距达14倍。

3.5 制约商院学生从事最喜欢运动项目的因素

根据表4与表3调查结果的巨大反差,本研究进一步就造成反差的原因进行研究以期得到合理的解答。

表5 制约商院学生从事最喜爱运动项目的因素(n=100)

根据表5可知,制约调查样本从事最喜爱运动项目的因素最突出的就是场地器材条件,占比为44%。结合商院实际位于学生最喜欢从事的运动项目中第一梯队的羽毛球规范场地仅有两块,乒乓球露天场地虽然面积很大,球台设施也齐备但是学校所在地气候多风多雨、紫外线强烈所以平时练习很受影响。而位于第二梯队的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等表演项目平时训练受场地限制也很大,由于目前商院没有这些项目教学和训练的室内场地,而露天训练极容易受到干扰,这也部分地解释了有18%的样本因为技术能力而没有从事最喜爱的运动项目。

由于表演类项目趋向难美,商院目前没有开设公共体育选项平台,学生加入社会上的各类辅导班进行持续系统训练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影响因素占比为15%,此外位于第二梯队的器材健身不但面临一样的现实情况而且还没有场地器材。学校的组织管理对学生从事最喜爱的运动项目影响也很大占比为15%,可见学校的组织管理对学生从事自己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促进作用很大,应该引起重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样本课外活动时间选择玩电脑和手机的概率占比83%,选择参加体育活动的概率为34%,参加体育活动是除玩手机电脑之外商院学生选择最多的活动内容。

4.1.2 样本选择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改善体质、健身健美分别占比为26%和24%,另外选择调节心理压力的动机占比为16%应该引起校方重视。

4.1.3 最受样本喜爱的运动项目与样本实际从事的运动项目选择上存在巨大反差,表现为大部分样本没有条件从事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4.1.4 样本不能从事自己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主要受场地器材限制,校方没有开放选课平台也是重要原因,另外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对学生从事最喜爱的运动项目有巨大促进作用。

4.2 建议

根据研究结论,建议学校增设完备体育场地器材,开放公共体育课的选课平台,加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动机课外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动机不纯
转动小脑瓜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