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医院校在职教职工脂肪肝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19-03-29 08:22王小莉张志刚齐宝宁苏衍进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职工脂肪肝血脂

王小莉,张志刚,张 强,齐宝宁,苏衍进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发病率的增高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1-2],且呈现年轻化趋势[3]。虽然脂肪肝严重威胁居民身体健康,重度患者预后较差,但其是一种可逆性疾病,经过积极的预防和临床治疗,可以好转甚至痊愈。为了解某中医院校在职教职工脂肪肝现状及其与血脂各指标的相关性,本研究对健康体检教职工中脂肪肝和血脂各指标水平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陕西中医药大学参加2015年健康体检的715名在职教职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44名、女性371名,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0.08±9.80)岁。

1.2 方法

1.2.1 体格测量 采用身高体重测量仪(SG-700型,上海实干实业有限公司)测量体检者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18.5为体重过轻,18.5~23.9为正常,24~27为超重,≥28为肥胖。

1.2.2 血脂检测 嘱教职工体检前一日22∶00后禁食,体检当日清晨采集体检教职工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obas 6000,德国罗氏诊断公司)检测TC、TG、HDL-C和LDL-C水平,并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4]中相关标准判断各指标正常或异常。

1.2.3 肝脏检查与脂肪肝诊断 体检教职工空腹行肝脏彩超检查,由两名医务人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DC-8型,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对体检教职工行肝脏检查,脂肪肝及其严重程度诊断按照《超声医学》(第6版)[5]标准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教职工脂肪肝检出情况

715名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为19.86%(142/715),其中轻度脂肪肝检出率为17.34%(124/715)、中度脂肪肝检出率为2.52%(18/715)、无重度脂肪肝教职工。男性和女性教职工检出率分别为36.92%和4.04%,随着年龄和BMI增加脂肪肝检出率逐渐增加,不同性别和年龄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程度脂肪肝教职工血脂水平

不同性别脂肪肝教职工TC、TG、HDL-C和LDL-C水平详见表2,随脂肪肝病情加重TC、TG和LDL-C水平增加而HDL-C水平逐渐下降,男性不同程度脂肪肝教职工TG和HDL-C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同程度脂肪肝教职工血脂各指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性别、年龄和BMI教职工脂肪肝检出情况[n(%)]

表2 不同程度脂肪肝教职工血脂水平情况(M[P25~P75],mmol/L)

2.3 不同程度脂肪肝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知,不同程度脂肪肝与血脂TC、TG、HDL-C和LDL-C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男性和女性教职工脂肪肝病情与TC、TG和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1)。

表3 不同程度脂肪肝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2.4 不同程度脂肪肝教职工血脂异常情况

142名脂肪肝教职工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9.86%(85/142),其中轻度脂肪肝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7.26%(71/124)、中度脂肪肝血脂异常检出率为77.78%(14/18);与非脂肪肝教职工血脂异常检出率19.55%(112/57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649,P=0.000<0.05)。不同性别不同程度脂肪肝教职工TC、TG、HDL-C和LDL-C检出异常率详见表4,男性不同程度脂肪肝教职工TC、TG和HDL-C异常检出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同程度脂肪肝教职工血脂各指标异常检出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脂肪肝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脂肪肝为因变量(无=0,有=1),年龄(岁)(<30=1,30~=2,40~=3,50~60=4)、TC(正常=0,异常=1)、TG(正常=0,异常=1)、HDL-C(正常=0,异常=1)和LDL-C(正常=0,异常=1)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C和HDL-C异常是影响男性教职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因素,TG和HDL-C异常以及年龄是影响女性教职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见表5)。

表4 不同程度脂肪肝教职工血脂异常情况[n(%)]

表5 脂肪肝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别、年龄、职业和种族差异,可能与不同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饮食结构以及遗传背景和易感性等因素有关[6],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为11%~30%[7]。本研究表明,该中医院校在职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为19.86%,处于我国中等水平,但高于2012年宝鸡地区水平(16.29%)[8],这可能与教职工劳动方式以脑力劳动为主、静坐时间较长、体育锻炼较少、饮食习惯等有关。而男性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36.92%)显著高于女性(4.04%),与男性教职工较多的高热量和高脂饮食、工作压力大、不良嗜好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及性激素分泌水平有关[9]。

目前,脂肪肝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脂代谢紊乱是其最关键的因素[10-11]。本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教职工随脂肪肝病情加重TC、TG和LDL-C水平显著增加而HDL-C水平显著下降,脂肪肝病情与TC、TG和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张雷等[12]报道一致。研究表明[11,13],TG升高和HDL降低是脂肪肝发生的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TG升高可明显促进脂肪肝的发生,而HDL-C有利于改善脂肪肝,非脂肪肝患者HDL-C水平高于脂肪肝患者。本研究表明,脂肪肝教职工血脂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教职工,随着脂肪肝病情的加重血脂异常检出率和血脂各指标异常检出率均增加,但男性和女性教职工血脂异常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多因素分析表明,TC和HDL-C异常是影响男性教职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因素,TG和HDL-C异常以及年龄是影响女性教职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因素,HDL-C异常是影响脂肪肝发生的共同危险因素。Campbell等[14]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脂代谢临床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男性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高于女性,这也是男性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高于女性的原因。

综上可知,脂肪肝教职工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各指标水平密切相关。值得关注的是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且该校脂肪肝教职工以轻度为主(87.32%),接下来需加强健康教育,调整膳食结构、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改善血脂水平,促进脂肪肝的好转或痊愈。

猜你喜欢
教职工脂肪肝血脂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你了解“血脂”吗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