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活动:闯关挑战赛》描述的案例是小学低段课堂中经常发生的故事:学生对教师设计的活动,由新奇的尝试到反复、枯燥的操练后产生厌倦;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指令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等。这些看似“常态”的教学过程,姚卫老师在课堂实践中进行了“智慧”的生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了多种运动技能,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健身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喜爱上体育课?第2次试教从器材的调整开始,用短绳的色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短绳的色彩进行随机分组,这些“睿智”的教学方法符合水平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这节课的最后,教师又以“各小组有了自己的一些新玩法”作为结尾,体现了案例的真实性,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针对课堂结束时出现的需要课堂解决的问题留到下一节课。第3次试教,姚卫老师以解决“学生在身体练习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营造智慧课堂”为目标,课堂教学在前2节课的基础上增加了横着穿过绳子,跨过、跳过绳子等多种“过关”方法;通过2名拉绳的学生竖拉、横拉、下蹲、起立等“拉绳”育人,培养学生体育健身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课程理念。
姚卫老师是一名认真、执着、睿智的教师。他从观摩同行的课中得到启发,回到自己的课堂中进行反复实践,生成教育的智慧。第1次试教后,他对课堂进行剖析并提出如何在游戏的设计和组织上进行创新,激发学生方式的改变,改变“过关”的难度。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姚卫老师的课堂设计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情景的创设和目标设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挑战意识。当课堂中“学生等候时间过长、设计的练习机械重复导致学生练习积极性下降、违反游戏规则等”问题出现时,马上对等候时间、器材的颜色等进行调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炼兴趣。
“以生为本,彰显教学的睿智”。姚卫老师在本案例中的睿智之处体现在两点,一是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水平一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对同一身体活动的兴趣持续性不够。姚老师通过组织形式的改变、器材颜色的变化、随机分组等方法保证了课堂的有效实施。二是把握课堂生成,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针对学生的提问:“老师,我还可以这样玩……”尽管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在教师的课堂预设之中,但学生自创的多种“玩”法,是能力提升、智慧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姚老师放下了“教学权威”的架子,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教学理念改变的睿智。每一堂课,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体育教师可以将适当的学习时间、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行身体活动、创生智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会带来很多的精彩!
案例《综合活动:闯关挑战赛》蕴含了丰富的育人之处。教学过程中,除了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体能和智慧的发展,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交往能力得到培养外,姚老师还在活动中充分挖掘活动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规则意识等体育品格,教育学生养成运动中的安全意识和习惯等,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随着越来越多的特殊学生进校“随班就读”,必然给体育教师的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当广大体育教师面对这一新的课题时,是知难而退,放弃对他们的特殊体育教育,还是迎难而上,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呢?
笔者认为:是树儿,总会发芽;是花儿,总会开花;是人,心中总有理想和追求,特殊学生也不例外。
体育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想方设法尽快熟悉与掌握特殊教育和特殊体育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研究适合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贡献体育教师特有的教育智慧,为他们更快、更好地今后融入社会、为未来美好的生活奠定基础。
为此,笔者建议全国所有参与“随班就读”学校的体育教师,利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这个平台,大家都来交流与研讨:
如何既能面向普通学生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也能照顾到这些特殊学生的“因需施教”,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