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瑾
摘 要:随着土地政策的收缩,一方面,城市土地供应变得逐渐紧张,土地的供需矛盾逐渐凸显;另一方面,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也进一步加剧了“发展”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关系。以皖江城市带为例,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测算皖江城市带及各城市的效率,进一步研究了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以期实现推动皖江城市带区域内持续健康稳定好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效率;综合评价;区域差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3.009
1 引言与文献综述
2010年1月2日,皖江城市带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皖江城市带处于安徽的中部地区,是承接中西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也是推动“中部崛起”的重点区域。随着产业发展和快速的城镇化建设,城市对土地的需求日渐增加,这与土地供给不足的问题形成矛盾,造成了城市建设与土地供应之间的失衡,另外,由于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也进一步加剧了“发展”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关系。对于皖江城市带来说,土地利用效率问题已经成为区域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如何解决土地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推动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许多学者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陈晓华等(2015)采用ESDA的空间分析方法,对皖江城市带的效率变化及空间分异进行了研究;从县域的角度出发,李强和刘蕾(2014)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涉及的59个县(市、区)的土地承载能力进行了测度和评价,同样基于县域视角,范树平等(2013)研究了46个县域的产业结构与用地效益的关系;从外部规模经济视角出发,廉同辉等(2013)重点研究了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制造业的发展,并且进一步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集聚经济对它们的影响,然后进行实证分析;因为其有着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地位,朱佩佩等(2014)则对转移的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从空间视角出发,冯长春等(2014)研究了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适宜性,韩会然等(2011)则基于各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李永乐等(2014)研究发现,可流动的资本和劳动两大要素对于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正向效应,并以此提出建议;由于不同因素对土地利用效率存在差异,王良健等(2015)认为要因地制宜,找准不同地区得到具体影响因子,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2 效率分析
2.1 指标体系构建
关于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杨海泉等(2015)从土地、劳动力、资本三个方面选取投入指标,从经济、环境效益两个角度选取产出指标,与之前不同的是,在产出指标的选取中,王丽娜和李世平(2014)还考虑到社会效益,张荣天和焦华富(2015)则选取了经济角度和社会角度。本文主要从经济角度考虑,在借鉴前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投入指标从土地、劳动力、资本三个角度出发,选取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非农产业从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三个指标,产出指标从经济角度出发,选取地区生产总值这个指标。
2.2 数据来源
研究时段2011-2016年,由于安徽省行政区划的调整,2011年巢湖市划分到合肥成为县级市,考虑到县、区的数据可获取性,将六安全市范围内的数据纳入,因此,共选取9个城市,数据来源《安徽统计年鉴(2012-2017)》。
2.3 综合评价
利用以上指标数据,使用软件DEAP-xp1,计算 2011-2016年效率值如下表1是。由表1可知,2011-2016年,皖江城市带土地资源利用综合效率大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较2011年的0.944相比,2012年综合效率值稍有回落,降幅为0.012,2012-2015年,综合效率值逐年小幅度递增,说明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效率表现良好,逐年增高。2011-2012年,规模效率的变化趋势与综合效率的變化趋势相同,2012年较2011年有所下降,2012-2015年规模效率值保持逐年增加;2011-2016年间,技术效率值处于一个小幅度波动态势,且6年间技术效率值总是大于规模效率值,可见区域内效率增长主要依赖技术进步。
3 区域差异分析
表2为2011-2016年皖江城市带各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对比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可以发现,总体上看不同城市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按照2011-2016年效率值达到1的次数(x)对9个城市进行分类,其中:当x≥5时为高水平、当2≤x≤4时为中等水平、当x≤1时为低水平。依据上述分类,可以对9个城市的效率值进行一个梯度分类,效率处于较高水平的有:安庆、马鞍山、宣城,处于中等水平有:芜湖、六安、滁州,处于较低水平的有:池州、合肥、铜陵,可见,不同地区的效率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在发展趋势有所不同。2011-2016年,合肥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处于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由2011年的0.829下降到2012年的0.748,降幅为0.081,而2012-2015年,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从2012年0.748增加到2016年0.959,增幅为0.211,这说明,从2012年开始,合肥市的土地利用效率不断增高,实现良好的收益;2012年,芜湖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率较2011年相比有所回落,从2011年的0.930下降到2012年的0.912,降幅为0.018,而2013-2016连续四年综合效率都为1,说明芜湖市2013-2016年的土地利用都达到了有效,表现很好。除了2015年,其余年份,马鞍山综合效率值都为1,都表现很好,达到了高效;铜陵市土地利用效率值总体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波动幅度不是很大,总体上看从2011年的0.976下降到2016年的0.940,降幅为0.036;2011-2016年,安庆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均为1,都表现得很好,达到了有效;滁州市2011-2015年,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14年达到有效,2015年保持有效,2016年土地综合效率值有所下降,为0.983;除了2012年和2013年,其余四年六安市均达到了有效;2011-2016年间池州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态势,总体上看效率在不断增加;而宣城市除了2011年,2012-2016年,效率值均为1,达到了有效。
4 影响因素分析
土地利用效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各个地区发展不尽相同,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经济水平的不同可能带来土地利用效率的不同,发达地区,集中和利用资源的能力都比较强,这对土地利用效率是一个正向推动作用。而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集中和利用资源的能力相对来弱,因此,土地利用效率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城镇化发展程度也是影响土地利用效率较为重要的因素,城镇化的过程离不开土地资源,并且依赖土地资源,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是土地高效利用的集中体现,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释放了一部分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也在人口不断集聚的过程中将土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另外,产业结构升级也是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的一大因素。对于一个地区来说,非农产业占比较高,可能会产生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率,这是因为,较农业、种植业相比,二、三产业占地资源小,且附加值高,这样土地资源的效用就增大,但是若是考虑到生态因素,工业也可能给土地资源带来一定的减分作用。其实,不同因素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有可能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土地利用效率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应该视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5 总结
土地利用效率问题是区域发展中的重点,通過构建测度土地利用效率的指标体系,测算皖江城市带及各城市的效率,主要结论如下:(1)2011-2016年间,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并且效率增加主要依赖技术进步;(2)2011-2016年间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在发展趋势有所不同,且存在一定区域差异,呈现梯度变化,其中:安庆、马鞍山、宣城土地利用效率高,芜湖、六安、滁州次之,池州、合肥、铜陵土地利用效率较低;(3)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土地的利用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而由于地区间发展的差异性,不同因素对于不同地区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在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形势下,土地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资源,只有不断完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才能促进区域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玲玉.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的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效率评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69-72+77.
[2]王良健,李辉,石川.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其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5,70(11):1788-1799.
[3]张志辉.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31(07):134-149.
[4]李永乐,舒帮荣,吴群.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地区差距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4,34(01):13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