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丽娜
【摘 要】在诸多声乐体裁中,对唢呐音乐影响最为深刻的当属戏曲。在戏曲音乐发展的不同阶段,唢呐对其吸收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唢呐;戏曲;音乐;作用;艺术表现
中图分类号:J8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6-0035-01
元代以来,我国的戏曲走向成熟并蓬勃发展,客观上也为唢呐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时机。唢呐音乐对戏曲音乐的吸收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移植戏曲声乐或器乐曲牌,二是将富有特色的曲调吸收过来,改编成新曲。
一、在戏曲曲牌中的作用
在全国各地的唢呐曲中,有许多曲名见于南北曲。南北曲的集大成者是昆曲。与昆曲基本同时的,还有其他一些曲牌体的戏曲,从这些戏曲中,唢呐也吸收了许多曲牌。例如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流行一种大弦子戏,这种戏大约产生于明代,是曲牌体,而且其领奏乐器就是唢呐。该剧种有数百支唢呐曲牌,分为锡笛(锡杆高音唢呐)曲、大笛(低音唢呐)曲和罗笛(中音唢呐)曲三类,通过不同形制的唢呐间音色、音区的对比,表现剧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和烘托舞台气氛。从戏曲的角度讲,该剧种利用了唢呐作为领奏乐器,增大了乐队的音量,使之更加适合露天演出,同时唢呐的独特音色也使该剧种的音乐独具特色;从唢呐的角度讲,这几百首曲牌既是大弦子戏的,也是唢呐自己的。作为该剧种乐队的领奏乐器,唢呐在为戏曲伴奏的同时丰富了自己。大弦子戏曲牌名的一部分亦见于南北曲,但既然这些牌子被用于不同的剧种,其音乐就必有变异。目前,《锁南枝》《驻马听》《海丽花》《腊花梅》《一江风》《高调黄莺》《下调黄莺》《下调驻云飞》《大青阳》等,仍是唢呐艺人经常演奏的曲目。
与大弦子戏情况相仿的,还有河南的罗戏、广东的正字戏、辽宁的海城喇叭戏、山西的阳高唢呐腔、湖南的低腔、粗昆牌子、辰河高腔等剧种,都是用唢呐作主奏乐器。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戏与唢呐两相得益。
二、利用戏曲音乐素材的新曲创作
另一类唢呐曲,是将戏曲的过场音乐、伴奏音乐中所用的曲牌或精彩唱腔作为素材,加以缀合和改造,形成新的更加器乐化的乐曲。这种做法,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梆子戏流行地区成果更加显著。
如鲁西南的优秀唢呐曲《开门》(又名《小开门》《开门子》等等),原为传统的器乐曲牌,在当地的梆子戏中用弦乐器演奏,后经唢呐艺人加工,成为鲁西南唢呐的代表性曲目之一,并且以《六字开门》(又名《五字开门》)为基础,演化出许多优秀曲目,如《大合套》《婚礼曲》《欢庆》等等。
再如,河北冀南地区广为流传的唢呐曲《哭五更》,是当地艺人以永年县地方剧种“永年西调”剧目《李翠莲上吊》的剧情为基础,采用西调的哭腔和锣鼓曲牌,在长期演奏中不断加工精练而成,现为冀南地区家喻户晓的艺术珍品。
又如河南的《全家福》《抬花轿》等,也都是从戏曲唱腔和曲牌发展而来的。
南方的情况也是一样。以浙江的吹打乐为例。浙江吹打的曲调大多源于流行在当地的昆曲、婺劇、绍剧、瓯剧、调腔以及京剧等戏曲音乐(包括其吹奏的曲牌和唱腔)和民歌小调,只是由于器乐的需要而发生了较大变化。例如在温州地区,艺人们把各种戏曲的过场音乐和唱腔加以变化运用,连缀成套,形成器乐曲,名曰“头通”。其代表曲目《集锦头通》,就是由昆曲唱腔组合而成,【想当初】【吾阵东上】【莫不是】【佛前灯】等标题,都是原戏曲唱词开头的几个字。
这类曲目,由于取材于群众所熟悉并喜爱的戏曲曲调,又经过艺人们多年来细心揣摩、精雕细琢,因而艺术性高、生命力强,往往是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也常常是艺人们的看家曲目。
三、吹戏
用唢呐直接吹奏戏曲中的唱段或者全本唱腔,也是唢呐从戏曲中汲取营养的一条重要渠道。吹戏的方式各地也不同,有的地方只吹选段,有的地方吹整出戏的唱腔,而在山西,却要整出戏连道白都要吹下来。这就要求艺人不但能够演奏唱腔,而且能够牢记并模仿道白。笔者在山西省清徐县唢呐老艺人牛福元家中听他的次子牛二毛用唢呐模仿晋剧道白,可谓惟妙惟肖。在吹戏时,有的只用不同型号的唢呐,有的则用不同的乐器作角色的分工,例如在晋北地区,通常用唢呐吹须生、花脸或青衣的唱腔,用管子吹老旦或须生的唱腔,用口喰吹小旦、道口或花脸的唱腔,用龙头号吹老旦的唱腔。值得注意的是,各种角色全由一人担任,反过来说,即一人要演奏几种乐器。至于具体用哪几种,要视本人的技能和拥有的乐器而定。现今流行于山西的唢呐曲《三对面》,就是用口哨、唢呐、咔碗模仿晋剧《二进宫》中李艳妃(青衣)、李波(须生)和徐延昭(花脸)的唱腔而成。
当代演奏家对吹戏仍情有独钟,他们经常把戏曲唱段作为自己的演奏曲目。如郝玉歧演奏的曲剧《卷席筒》、豫剧《秦香莲》《七品芝麻官》《朝阳沟》中的唱腔,胡海泉演奏的《评戏》《河北梆子腔》等等。
可见,在戏曲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唢呐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用,也使唢呐演奏在戏曲音乐中得益颇多。
参考文献:
[1] 刘勇.中国唢呐艺术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2] 黄允箴.中国民族音乐大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