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体系规划问题研究

2019-03-28 12:54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办公区空间布局大学校园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30038)

一、引言

大学校园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大学校园发展目标、功能分区、空间布局、绿化及景观、道路交通以及各项建设的相互间协调和综合部署措施。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体系布局对大学校园用地布局形态、大学校园功能分区以及大学校园绿化和景观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由于现阶段对于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和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为此先从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之间的联系入手,以此为鉴,从而探寻出一条适合大学校园交通体系规划的研究思路。我们可以解读到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大学校园总体规划的关系,也同样具有两个方向:一种是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作为大学校园总体规划的辅助部分,是为大学校园功能分区、空间布局、绿化及景观服务的,即在已规划好的大学校园用地上,对其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并配置好相应的交通设施。另一种观点是:将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作为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中的核心部分,以交通规划作为导向合理引导大学校园发展,即在原本就已经紧张的大学校园本部面积上,合理进行大学校园道路布局以及布置相应的交通设施,对大学校园功能分区,空间布局,绿化及景观等进行合理规划。

二、大学校园空间布局与道路规划

道路是一个混杂的容器,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现更多类型的人、更多类型的活动和最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它为视听等浅层次的交往提供了丰富的对象,而且为深化交往的可能创造先决条件为自然地邂逅、相聚在一起,故而是激发交往活动的理想舞台。

(一)大学校园空间布局

我国古代大学校园规划时,讲究学习时的氛围宜与世隔绝,处于山清水秀之地为最佳,书院的形式多以轴线布局和多院落的方式组合而成,以围墙来形成内向,宁静、封闭的环境,追求在自然天性中悟道求真,修身养性。

我国近代大学校园规划时,最早建立的近代新型学校是1862年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北京建立的京师同文馆,由于正值洋务运动,大力向西方学习之际,近代大学校园规划主要是受西方大学校园规划思想的影响。

我国解放后至改革开发前的大学校园规划,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规划思想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功能分区明确,道路通畅;采用华而不实的大方楼面对尺寸宏大的大广场,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周边式格局。布局分散,院系“割据”,缺乏院系之间的交流与资源的共享。

我国改革开发后的大学校园规划,融合国外现代大学的设计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逐步摆脱古典形式的枷锁,在独立开敞式的基础上,出现了整体集中式大学校园的雏形。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包括教学办公区、文体娱乐区、生活休闲区,集中绿化区等。中心教学区集中布局,多以连廊建筑相连,低层高密度,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出现了环状交通体系的雏形。

根据大学校园的平面设计图以及相关的规划书籍,按照大学校园空间布局类型又可以将其分为四类:环形空间布局、带形空间布局、网格形空间布局以及自由形空间布局。

(二)大学校园空间布局与道路网布局

大学校园内所有其他要素都要依附于道路,道路的构成形式决定了大学校园的空间布局。大学校园内与环形空间布局、带形空间布局、网格形空间布局以及自由形空间布局相对应的道路布局为:环形大学校园道路、树枝形大学校园道路、棋盘形大学校园道路以及自由形大学校园道路。

1.道路网布局理论分析

棋盘型大学校园道路布局的优点为用地划分较为规整,有利于建筑布置,便于大学校园的交通组织,大学校园内交通关系较为清晰,交通流量分配使用容易,其缺点同样明显即是该道路布局非直线系数较大,通达性也较差,大学校园内“爆发性”交通流不易分流,局部交通量集中的地区容易产生拥堵。

树枝形大学校园道路布局的优点为用地灵活性强,没有主导性的中心,基于一条核心交通线作为大学校园的骨架和交通动脉,其他辅助道路可以自由伸展,其缺点同样明显即是过长的核心交通线会导致大学校园内出行首尾联系不方便;在大学校园出行高峰时期,容易造成该条核心主路交通压力过大,导致大学校园道路产生拥堵,影响大学校园内的出行及整体美观。

环形大学校园道路布局的优点为大学校园内核心功能区域与各部分其他区域的联系在距离上大致是相当的,在方向上也是均衡的,核心功能区域能在各个方向上与周边区域的其他大学校园建筑联系在一起。

自由形大学校园道路布局的优点为大学校园形态自由浪漫,具有较为吸引人的特性,虽然在建筑空间的组织上存在某种一定的秩序,但在总体形态以及校内建筑布局的处理上,往往不拘于形式上的束缚,随地理形态自由发展。

2.各类规模大学校园道路空间布局

对于小型规模的大学校园来说,正如自由形大学校园布局发展所需求的,在其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来看,更愿意效法自然形态,不愿对大学校园布局建设添加过多人工的痕迹。为此小型规模大学校园的规划,除了考虑常规的方格网布局形式外,同时也可以考虑自由形的道路空间布局形式。

对于中型规模的大学校园来说,普遍愿意采取方格网和环形空间布局方式,方格网空间布局由于中型规模的大学校园大多建设在较早的年代,当时建筑理念多为仿照苏联模式,例如深圳大学,这样的布局形式使得大学校园核心功能区域人车可以分流,保证了大学校园教学办公区以及生活休闲区等区域的安静的学术和生活气息。

对于大型规模的大学校园来说,普遍愿意采取方格网和自由形空间布局方式。很多历史悠久的名校,伴随着大学校园招生规模的不断壮大,改扩建工作的展开,大学校园规模在不断增大,像武汉大学校园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大学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采用自然形空间布局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武汉大学的自然之美。

三、大学校园功能分区与道路规划

一所设施比较齐全的大学校园,为了使用和管理上的方便,常按使用功能的不同特点将有关的建筑设施相对集中,形成几个区域。各区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它是定义大学校园场所秩序的最有效手段。因为大学校园规模、办学类型、地理环境以及周边的社会条件的不同,其功能分区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教学办公区、生活休闲区、文体活动区、绿化景观区、后勤服务区以及教职工生活区等。其中最为核心的为三大大功能区:教学办公区、文体活动区、生活休闲区。

(一)大学校园功能分区之间的道路规划

功能分区组合都是以教学办公区为中心,其他功能分区环绕该区域来进行布局设置,这样的布局好处为既增加了其他功能分区通往教学区的可达性和便利性,缩短了师生前往教学区的距离,又减少了外界机动车辆对于教学、科研环境的噪声影响,保持了大学校园核心区域的安宁,同时与外界联系较为密切的教学办公区、文体活动区布局在大学校园外围,方便外来车辆直接到达目的地,不至于穿行整个大学校园。

为此对于功能分区所对应的交通规划是以合理的路网结构对内外大学校园各区域进行不同功能的界定,实现功能的合理分区,起到分割各功能区的作用,例如让机动车在功能分区外围活动,行人和非机动车在功能区域内活动,并对各功能区之间联系的道路形式进行合理设置,方便师生在各功能区之间进行空间交往。即做到人车分流的同时,又要保证各功能分区合理的空间大小,使得师生们乐于采用大学校园规划者建议的交通出行方式。

(二)大学校园功能分区内部的道路规划

交通对于网格形空间布局的大学校园,在规划功能区域内的出行次干道路时,按照各自功能区域内出行需求的大小,其道路网密度值应遵循生活休闲区>教学办公区≥文体活动区。对于环形空间布局的大学校园,以机动车出行为主要出行的环形道路外部,主要是与外界交流较为频繁的文体活动区进行道路规划,在环形道路内部为与外界交流较少的生活休闲区和教学办公区进行道路规划。对于带形空间布局的大学校园,同样的在以机动车出行为主要出行的主干道路两侧,主要是与外界交流较为频繁的文体活动区进行道路规划,在主干道路两侧为与外界交流较少的生活休闲区和教学办公区进行道路规划。对于自由形空间布局的大学校园,往往不拘于形式上的束缚,随地理形态自由发展。在以机动车出行为主要出行的文体活动区规划道路时,其非直线系数可以设置较大一些,以减缓车速,减低机非冲突所产生的破坏性,同时为了方便外来出行者找寻到目的地,应设置一些交通标志来辅助出行者方便快捷的找寻到目的地;在以慢行交通出行为主的生活休闲区和教学办公区进行道路规划时,其非直线系数应设置的适当,既能营造一条优美动人的视觉走廊,鼓励出行者参与到大学校园的人文活动中去,也能符合出行者喜欢走捷径的出行习惯。

四、结束语

城大学校园交通规划理论与设计方法将为具有类似空间规模与空间布局的大学校园的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本文在厘清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不同的基础上,对大学校园交通特性以及交通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对大学校园道路规划与设计,交通标志设计,自行车与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等零散的研究内容进行整合为一个体系,在这各个研究方向上予以分章节的详细阐述得到的研究内容,具体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①根据大学校园空间布局分为环形、网络型、带型、自由型这4种方式,根据大学校园空间规模大小来选择各自适宜的道路交通组织。

②根据大学校园道路的交通流量、设计速度来确定道路断面的布置形式和各类道路适宜的长宽度。如为了大学校园内出行安全,可以考虑在道路中间设置减速带,来降低车辆运行速度。

猜你喜欢
办公区空间布局大学校园
浅析迎泽大街集中办公区办公楼维修改造工程设计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乔布斯办公区理念的启示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空间布局图
电动汽车充电站在办公区建设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