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成都建立“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天府文化之轴”的城市设计实践

2019-03-28 12:54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都江堰成都市文创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一、关于成都文化

(一)成都文化特色

成都是古蜀文化的发源地,有着都江堰的世界水利文化、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武侯祠的三国文化、杜甫草堂的诗歌文化、“雷琴”代表的音乐文化、以及现代的熊猫文化等丰富资源。近年来,成都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打开,也将为西部文创中心的开放发展创造条件和先机。成都要借助于国家战略实施机遇,依托对外开放大平台,以“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催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与精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在西部文创产业和业态中形成成都风格、成都气派、成都范式,提升成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成都文化资源分布及现状

2014年末成都市有博物馆33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2个,公共图书馆22个,馆藏图书1952.5万册。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3座,制作广播节目16套;拥有电视台13座,制作电视节目22套。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442.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372.4万户。档案馆23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20个,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494.2万卷,全年查询利用共355.8万人次。

二、成都城市文化建设进程

(一)“成都文化中心”

在“2017年成都市PPP项目推介及与中国PPP基金深化合作”新闻发布会上推介了78个新筛选出的PPP项目,包括中优城市快速路及主干路改造项目、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成都文化中心”核心区项目、淮州新城污水处理厂、成都国际足球中心等很多市民非常关注的工程项目。市建委副主任屈军详细地介绍了“成都文化中心”项目。他表示,“成都文化中心”是成都千年城市中心,也是成都文化源点,位于成都市中心“二江环抱”区域,面积约13.6平方公里。

(二)西部文创中心建设

在2107年8月底举行的“川港澳合作周”期间,成都发布《西部文创中心建设行动计划》,未来,成都将新增一个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200个专业博物馆,10个国家级文创特色商业街区、10个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创小镇、1000个特色化、个性化的文创空间,到2022年,实现增加值390亿元。以文博旅游、古镇旅游、创意民宿、康体旅游、全球学生游学为重点方向,建设中国博物馆之都,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三、成都天府文化之轴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鉴于各城市不同的文化禀赋,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古都型、传统风貌型、地方及民族特色型、近现代史迹型、特殊职能型、一般史迹型、风景名胜型等7个类型。成都市由于拥有较为丰富的历代文物古迹,而被归类为“一般古迹型”。成都市要从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必须找出成都独特的、更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特征,凝练出成都的历史文化核心体系。

如何进行明确的历史文化偏好定位,西安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尤为丰富的城市其经验值得借鉴。西安是中国历史上13朝古都,在近段时期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整理利用过程中并没有兼顾每个朝代都,而选择在国家历史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唐朝加以利用。成都的历史文化资源尽管无法与西安相较,但同样面临重点选择这个问题。

四、成都天府文化之轴建设路径探索

(一)成都文化品牌的建立

作为一座拥有2300年建城史的城市,成都与其他城市的文化底蕴不同,古蜀文化、熊猫文化、三国文化有着独特性,同时成都的会展经济构成了文创产业的重要支撑。因此成都的发展方式需要做深做优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色文创产业。围绕“文化+”“互联网+”,积极培育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信息服务、数字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形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文创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成都独有的文化品牌。

由此在2017年5月份,成都便发布了《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专门针对成都文创产业明确了发展思路及具体行动方针。根据规划显示,成都十三五期间将建设系列西部文创中心工程,涵盖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文创产业载体建设、博物馆之城建设、音乐之都建设、文创节会品牌建设五大方向。以文创节会品牌建设为例,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都创意设计周、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等重大文化节会的品质将有所提升。

(二)城市文化轴结构构建

为保护成都市的文化空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构建了“一环、两轴、四线、五片”的全域文化空间保护展示体系。“一环”是串联古蜀文化遗产的水上环线,“两轴”指龙门山前历史文化保护轴、从都江堰到成都平原历史演变的文化轴,“四线”为古蜀道金牛道、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和五尺道)、茶马古道(川甘青道和川藏道)、成渝古驿道。“五片”指以成都、都江堰、新都、崇州、邛崃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片区和国家公园片区。

成都从西起,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岷江两岸人民兴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二千多年来一直浇灌着成都平原。由此,成都水旱从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故世称“天府”,都江堰可以说是成都欣荣之源。

都江堰基于其水利文明、古蜀文明,在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中对都江堰的城市性质、城市职能这样定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域、国际旅游城市、区域性旅游枢纽;成都市旅游度假卫星城、成都市文化教育卫星城、成都市最佳人居卫星城。由此都江堰龙门山作为天府文化轴的西端和成都重要的文化中心,沿成都的东西向轴线延伸。

文化轴东端龙泉山森林公园旁的成简新城是成都的未来式,包含这座古城的新文化气息。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成简新城作为产业之城主导产业为高端装备(航空飞行器、无人机等)和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将规划建设现代装备产业园。

都江堰、龙泉山作为成都的东西两端与中心城区构成成都市西北-东南向的城市文化轴线,沿线选择重点文化保护区,分层次分类别进行特色打造,实现一条体现成都文化从发源到未来发展的轴线。

猜你喜欢
都江堰成都市文创
拜水都江堰
陶溪川文创街区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记
——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李冰与都江堰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