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海绵校园的思考

2019-03-28 12:54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校园内内涝管网

(延边大学 吉林 延边 133000)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由于不当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产生了矛盾问题十分突出,“城市病”也随之而来:(1)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自然水体的减少,城市内部硬质化地面占比不断增加,使得城市的调蓄功能不足:70%~80%的降雨在地表形成径流,20%~30%能够成功渗入地下。[2]在强降雨天气中,城市的排水功能极弱,城市内涝也因此频频发生;(2)城市污染程度远超过环境的自净范围,城市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不平衡,城市内水质恶化;(3)城市人口剧增,城市用水量增大,城市内部水资源不均衡,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严峻。[1]“城市病”的出现,令城市同时存在缺水问题与城市内涝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严峻的城市问题,海绵城市的思想应时而生。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建设强调在城市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调蓄等方式,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实现水资源的生态循环。[3]

该理论已经在城市建设,恢复生态中广泛应用。截至到2016年年末,全国共有超过一百的城市成为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各类措施也已经在城市中实施,以期达到生态平衡。

校园大多在城市的内部或中心,严峻的“城市病”问题在校园中同样发生:每到雨季或是暴雨天气,校园内“水漫金山”的现象时有出现。然而校园内人们的出行方式大多是徒步或是以非机动车为代步工具,城市内涝的不便在校园内更为突出。因此,在建设校园时若是海绵城市的理论应用其中,将给校园内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好处。

二、校园内涝成因分析

城市内涝成因分为三个部分:产流起端、汇流中段和泄流末端。[4]依据这三个方面将校园内的内涝成因进行分析

(一)产流起端

在传统的校园建设中,只是单纯地将地面硬质化,再此基础上修建路面或是建筑。在一些北方的校园内,可能没有修建湖泊等湿地,在南方的校园内可能将河湖侵占修建建筑。这样的建筑使得校园内部生态不平衡,加上大量的硬化区域属于不透水层,雨水的地下径流量随之递减,基本依靠地表径流增大了下游设施的负担。

若是在校园建设时能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在建筑时增大下凹绿地、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透水层面积,增强地下径流占比以及土壤蓄水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地表径流量,降低校园内部的内涝风险。

(二)汇流中端

我国许多城镇的雨水管网重现期多为0.5~3年不等,其中很多城镇实际的管网以一年一遇居多,加上长期的运营管理不到位,管网内部淤积堵塞严重,雨水口失效[4]这就使地下管网的排水能力大大降低。在雨季或暴雨天气中,大量的雨水无法通过地下管网排出,这就增加了学校内部出现内涝的风险。在校园中建设海绵校园可以有效控制排水量,区域内的排水管网压力将能大大降低。

(三)泄流末端

由于在暴雨选样、计算方式、管理制度上排水管网与市政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排水管网的排水效率低下。[4]在校园中若是起端和中端的设施未做好,校园内的雨水将无法正常排出,使校园内部水位过高。

三、必要性分析

(一)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在党的十九大召,深入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又无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成分。海绵校园的思想是顺应生态发展的,海绵城市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实现城市内的生态平衡,海面校园也可以通过改变城市的地表下垫面,控制地表径流,让水自然流入下垫面;再通过下垫面的净化作用,控制污染物,改善水质。海绵校园的思想将为城市改善校园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

(二)有效提高区域的防涝能力

海绵校园的思想能够非常有效地控制校园内部的积水问题,减小校园内由于积水引发的出行、对设施的破坏等问题的发生。城市内部发生内涝时,海绵校园将成为城市积水的有效排水地区,可以有效减轻城内地下管网的排水压力,有效提高区域的防涝能力。

(三)为城市提供水资源

海绵校园在排水时,对雨水进行合理地收集,并且合理规划,成为城市再生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校园内的雨水相较于城市内的雨水,污染程度更小,在生成再生水的过程中,处理成本更少。海绵校园的蓄水将成为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成分。

(四)费用较少

海绵城市的建设面积大,设施复杂,维修、管理也较困难,在建设和管理时需要的资金巨大,对于城市财政带来巨大压力。[5]而面对内涝一味地排水,当城市面对高强度降水是无法抵御且不经济的。[6]校园相较于城市面积更小,管理时也相较于城市更容易,学校内部设施的破坏相较于城市内破坏程度更小,维修难度更小,总体资金更小,给政府的压力也更小,并且从根本上解决内涝问题。对于某些无法承担整体城市改造的城市,海绵校园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四、总结

“城市病”是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是为了城市需要长期应对的城市问题。海绵校园是将海绵城市的理论应用于校园中,在区域范围中实现海绵城市的作用。对于仍未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却存在城市内涝的问题的城市,未来应在“防”上采取措施,海绵校园无疑是一种良好的手段。它对于城市问题是可行的,且经济的。

猜你喜欢
校园内内涝管网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构建城市水文监测系统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探索
校园里若有人行凶
墨尔本女子学院将拆除校园内所有垃圾桶
墨尔本女子学院将拆除校园内所有垃圾桶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管网改革虚实
某高中校园内颗粒物尘源调查实测与分析
织起一张共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