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6)
近年来装配建筑得到很大发展。相关技术标准也逐步完善:2016年1月1日起《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已正式实施,2015年5月《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出台,等等。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也从对装配的观望态度转变为加快装配投入的步伐,截止2018年2月,我国已有56个国家装配基地,11个装配试点城市,装配建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状态。
住建部(2016)56号函明确提出从行业和地区层面依据建筑装配现代化编制相应的主题定额,作为现行清单定额体系的补充。各省市也积极编制装配式预制构件的补充定额以填补装配建筑计价无据可依的现状。
我国目前对建安工程费大多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清单中的分部和列项都是根据传统建筑工艺而来。装配建筑清单计价的思路和项目急需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新的工艺流程和造屋方式
1961年荷兰N.John提出“骨架支撑体系”,由此发展出SI建筑体系。SI体系是装配建筑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种可持续发展体系,这种体系将建筑支撑体系(Skeleton)和建筑填充体系(Infill)分离,并实现部件的标准化生产。“S”包括承重结构的梁、板、柱、承重墙及公用的设备管线,设计寿命一般不小于50年;“I”包括根据需要变化的非承重墙、室内装修、门窗、厨卫设备、室内管线等,设计寿命一般5-30年。虽然在现实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很难把支撑体和填充体完全割裂开来考虑,但SI体系的思路却可以尝试用到装配建筑工程计量和计价中,将支撑体和填充体系完全分开,分别列项和计价。
建筑安装工程费即狭义的工程造价,它站在项目交易的角度计价:招投标阶段形成的合同价,施工阶段形成的建安工程费,竣工结算价格都属于狭义工程造价的表现形式。目前我国的建安费主要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首先编制分部分项清单,尔后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组价汇总后加上规费和税金形成单位工程建安工程费,多个单位工程相加形成单项工程的建安工程费。装配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主要区别为装配建筑按部件使用寿命长短分为支撑体系(S)与填充体系(I);住户外部设有公共排水竖管,住户内采用局部降板同层排水;电器配线与主体结构分离;现场湿作业少,拼装多等特点。这些改变的出现,需要我们建立适应装配建筑的计价模式。
(1)传统建筑按专业分为建筑、装饰、安装等单位工程,在装配建筑中按照受力与否,寿命长短不同分为支撑体系和填充体系。真正意义的装配建筑应该是从支撑体系到填充体系,绝大多数构件和部品能实现工厂批量生产和现场拼装。但我国幅员辽阔,目前各区域抗震要求和装配发展情况各异,推广装配建筑需分阶段进行,各阶段可以预制率作为参考指标。第一阶段逐步把叠合楼板、楼梯、阳台等纳入装配构件中,批量生产建筑装饰部件如内外墙板,提高设备和智能体系部品率。力争实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的目标”。第二阶段,在满足抗震要求的情况下,预制支撑体系中的梁和柱,并对预制构件的连接点进行抗震处理。第三阶段,部分承重构件实现装配化后,进一步提高预制率,工厂批量生产厨房、卫生间、收纳等部品体系到现场直接组装,真正意义的实现建筑装配。装配建筑安装工程费计价体系的构建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规律,由粗到细的编制装配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
(2)由于工艺流程改变,应对现浇建筑的工程量清单体系进行修改以适应装配建筑的发展。建议适时增加主体预制构件和部品对应的清单项目,比如除了常见的预制梁、叠合板、柱、墙体、楼梯等构件之外,还应该将外部维护、内部公共、内部装修、厨房、卫生间、收纳、小区配套等体系纳入装配建筑部品集,单独作为清单列项。在措施项目中建议增加深化设计费(施工单位拿到结构施工图纸,需要设计人员将原图分解为能由预制构件厂生产的构件,并考虑现场的组装顺序和安装工艺流程)、预制构件及部品摆放费、预制构件及部品支撑费(预制构件和部品一般体型庞大,需要占用更大的储存空间、吊装设备和支撑体系)。
(3)在现阶段全面推进营该增的背景下,建议循序渐进推出全费用综合单价计价模式,彻底与国外建筑工程计价模式接轨。在营业税模式下,预制构件和部品在出厂之初已经计取了增值税,在此基础上又以营业额为基础计算营业税,出现了重复计税的现象;教育费附加和城市建设维护税也是在营业税的基础上计取。
(1)装配建筑由众多构件和部品组成,适应装配建筑的计价模式应以独立的构件和部品列项,而不是根据传统的清单基于施工过程列项和组价。在此基础上,应该充分考虑装配建筑的生产、安装的特点,增加深化设计费、预制构件支撑费、摆放费等列入措施项目清单。在现场发生这些费用时,才能正确分类,找到装配建筑列项和计价的依据,为甲乙双方提供统一的计算口径和平台。
(2)装配预制构件比传统现浇构件单方价格高是不争的事实。但从全世界来看装配建筑又是大势所趋。目前各地政府积极倡导装配建筑,给予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各种优惠政策。优惠政策的制定自然要考虑成本补偿的问题,各地土地、人力、材料价格有差异,生产设备型号和品牌也不同,不同预制构件厂的固定成本各异。建议政府对预制构件厂的固定成本进行测算,科学测定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合理确定年均产销量,有针对性的对固定资产进行补贴以减轻厂家的负担。建议预制构件厂在装配推广阶段多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单方造价中合理考虑固定资产折旧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