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汉
2019年9月20日,新华社播发8300字的长篇通讯《从大国之治迈向强国之治——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现代化巡礼》,当晚新闻联播口播了发稿消息,次日人民日报等269家报纸在重点版面全文刊登、重点展示。
梳理社会治理的报道,总的来看,这是各媒体中,第一篇全面总结、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治理成就、经验的重磅稿件。总结了“从管理到治理”的理念飞跃,归纳出“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都是首次进行定性提炼。
8月中旬,新华社组织采写一篇深度报道,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背景下,回顾总结70年国家治理。我们按照要求抓紧组织写作班子,研究稿件定位、内容范畴,对稿件的大致整体思路进行谋划设计。
因为接到的要求是写国家治理,同时要突出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近年来推进社会治理的新举措。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稿件的范畴,“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国家治理是个大概念,内容十分宏阔,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等很多方面,其中包含了社会治理。
只有这个范畴定下来,稿件的框架才能定。记者们围绕这个重大的问题,讨论了好几次,思想的火花碰撞出的结论就是,重点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写,但其中要充分体现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70年的整体变迁。
稿件的副标题有了——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现代化巡礼,通过大家的充分讨论,我们对稿件的基本框架、脉络也有了初步设计,对社会治理的内涵和外延也做到了心中有数,为后续的采访和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脚踏实地的扎实采访,是这篇稿件成功的关键。我们梳理了对社会治理有深入研究的部门、机构、人员等等,自己先做足功课。中央政法委是社会治理的牵头部门,中组部今年来一直在推动党建引领社会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有专门的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魏礼群是社会治理方面的顶尖专家。同时我们了解到北京师范大学在7月份组织了社会治理方面的研讨会。
我们锁定了中央政法委和北京师范大学作为采访重点,力争获得权威部门和专家的支持。跑口记者列出了问题清单,与中央政法委联系,拿到权威的数据信息。中政委宣教局协调相关业务局,提供了基层社会治理、综治中心建设、“枫桥经验”推广等权威数据和进度信息,使稿件有了扎实的“底座”。
我们联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管理研究院,争取采访魏礼群院长。魏礼群院长曾经担任过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对几十年来国家的改革发展有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是社会治理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很有发言权。院长提供了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文章,概括了70年国家变化和社会治理的变迁、启示等。魏礼群院长的文章中,全面总结了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进展与成就。其中提出了“从治理理念看,逐步从社会管控、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从社会景象看,逐步从贫困向全面小康社会转变”“从制度体系看,逐步从分散型向整合型转变”“从社会体制看,逐步从国家一元管理向多元社会主体共建共治转变”“从方式手段看,逐步从单纯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并用转变”“从社会结构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从运行状态看,逐步从社会高度稳定向秩序与活力相统一转变”。这7个重要转变,视野宏阔、总结到位,使记者深受启发,思路豁然开朗。
有人总结说,新华社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一个庞大的覆盖面很广的记者采访队伍。这个优势在此稿的采写过程中,生动地展现出来。
新华社政法记者有一个庞大的微信群,里面总社和分社的记者都在这个群中,总社的采访需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到呼应,寻找70年社会治理的鲜活案例,这个群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有了思路、数据,还要找到生动鲜活的案例、关键人物,才能让稿件“立起来”。总社记者在群里发了“英雄帖”,发动政法条线的分社记者征集案例。不到一个小时,湖北、海南、河南、云南、四川、北京、上海等分社的记者纷纷响应,与我们总社记者沟通案例线索。
总社记者走进了中国警察博物馆听取介绍,湖北分社记者采访到70年的老派出所换新址,海南分社记者采访了新老交管部门工作人员,云南分社记者拿到了云南警察陈列室的一手素材……
加强总社分社记者联动,这也是新华社近年来践行“四力”的体现。总社记者设计了明确的稿件框架思路和层次,在微信群中向分社记者公开征集案例,各分社记者都有机会参与到稿件采写中,这次稿件中集纳了很多鲜活案例,大部分由分社记者采集,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警察博物馆里上世纪50年代的八角形旋转人口卡片柜与现代化人口信息库进行对比;海南交通部门84岁的老同志、交管大队副大队长对比当地交通状况变化;从云南警察陈列室的不同历史时期户口本到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总队长讲述户籍制度改革……大量生动鲜活的实物、案例、人物讲述等细节,展现70年社会治理以及国家发展变迁。
稿件必须要有新意,这是我们面对大量素材后,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开篇头两段,我们经过精心设计:
2019年5月15日下午5时30分,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的崇文街派出所送走最后一名办事群众,老办公楼“落锁”。
5月16日上午8时30分,派出所新址办公楼正式启用。这个与新中国同龄、见证古城70年变化的派出所乔迁,让从警30多年的社区民警黄开亮充满信心,“新环境,新起点,我们为群众办事更要有新作为”。
新华社的长篇通讯往往采用大气磅礴的语句开篇,但久而久之落入生动不足的套路。这篇稿件的开头,我们打破套路,用一个湖北荆州市沙市区的崇文街派出所更换新的办公场所开头,生动的场景跃然纸上,又体现了70年的历史厚重感。
稿件第一部分,用中国警察博物馆里人口卡片柜与现代的现代化人口信息系统存储进行对比;第二部分以“红枫义警”开头,反映“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第三部分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开头,每一部分的案例选取,都围绕70年这个时间跨度,展现历史纵深感,使读者穿梭在“时光机”中,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发展变迁由衷赞叹。
生动的案例标注着一个国家走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步步足迹,见证着时代变迁中百姓获得感的持续增强。我们的稿件力求表现,社会治理理念、方式的重大转变,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基础上的,从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和我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观点速递
Vlog作为一个轻量的娱乐化短视频,目前在进行严肃新闻的报道时仍然只能聚焦于其中花絮内容的拍摄,尚未寻找到短短几分钟内深度探讨社会议题的叙事方式。与此同时,视频内容为了吸引受众注意往往比文字报道更容易陷入标题党的误区,过度追求娱乐化的表达和点击量、一味迎合受众的喜好使得形式重于内容、花絮类外围要素的表现重于核心议题的传达,这种“外行看热闹”式的传播方式很可能导致舆论引导效果的弱化、严肃的政治新闻软化。在缺乏内容审核标准的情况下也容易模糊媒介道德边界。
——藏新恒、刘巍、胡绪颖,《新闻知识》201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