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丁
在从事记者工作的第11个年头,能够有幸被报社选为唯一一名参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现场报道任务的摄影记者,我倍感光荣。这不仅是我个人的第一次,也是检察日报社自1991年成立以来第一次派记者参加国庆阅兵庆典活动报道任务。我满怀信心和激情地投入到这次现场拍摄中,从9月30日至10月2日,连续工作将近48小时。
这次拍到的最满意的照片,是教练机编队飞过广场拉着七道彩烟庆祝共和国70华诞的一张照片。为了拍到这张照片,我提前做了很多预案。由于各项要求非常严格,我们的拍摄位置是在10月1日当天到达现场后才知道的。为了拍到理想的照片,国庆前,我先后三次去天安门广场,在不同的方位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
拍摄拉着彩烟的飞机是用长焦镜头、中焦镜头,还是广角镜头?这让我很纠结。长焦镜头只能表现飞机,缺乏信息要素。中焦镜头的场面感不够震撼,视觉冲击力比较弱。广角镜头拍出来又怕飞机在画面中的比例太小,不够明显。
为了能快速切换镜头,我最后决定带上两部相机,一部挂长焦镜头,一部挂广角镜头。10月1日凌晨3点,我们一行记者在中国行业报协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从大会新闻中心集合出发。到了天安门广场,从我们下车点到主会场往返步行需要2公里,一路走得汗流浃背,我不仅没觉得累,心里反而是满满的兴奋感和幸福感。
行业报媒体记者的座位在广场西侧,工作人员特地为我们几位摄影记者安排了较好的位置,方便拍摄。阅兵开始啦,我的心情紧张而激动,但脑中一直想着到底是用哪个镜头拍摄飞机,机会只有一次!
现场我反复用两台相机试拍,光线和角度长焦镜头表现力最丰富,细节刻画最充分。广角镜头的优势是我们身后就是巨幅大屏幕,上面有70周年的LOGO,信息点全而且十分醒目。但是不能确定飞行高度,飞机飞过广场上空只有几十秒,一旦画面比例不协调,一切的准备就前功尽弃。
这时,人群中有人喊道“飞机来了!”。我抬头看到拉着彩烟的教练机编队从国家博物馆上空飞来,到底是用哪只镜头?大家可能都会用长焦拍,因为最保险,那我就赌一把!我举起广角镜头,不停地按着快门,每一秒都不愿错过,直到飞机飞过广场上空,我紧张的心才落了地。
阅兵仪式上除了空中编队外,还有15个徒步方队和32个装备方队。当这些代表捍卫民族尊严和人民安宁的方队在天安门城楼前一一通过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崇拜与敬仰,热血澎湃,心想一定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威武的时刻。
拍完上午的阅兵活动,回到家已是下午2点多,整理好照片,晚上又去拍摄天安门广场的焰火表演。10月1日晚上8点,我带着所有拍摄的照片赶回报社,参与夜班的编辑排版工作,等回到家已经是10月2日凌晨1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