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家训家风内涵 融入小学德育

2019-03-28 07:20江春梅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家规客家人家训

江春梅

(龙岩市永定区城郊中心小学,福建永定 3641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家风应世代相传。”家训,又称家范、族训,是用以规范家族成员行为以及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准则。家训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定区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优秀的家风闻名中外:四代五翰林的“翰林家风”;积德行善的“振成楼家风”;勤俭持家的“承启楼家风”;重视培养后代成才的“五福堂家风”;传承朱子家训的“南山楼家风”;爱国爱乡的“胡文虎家风”,一批批莘莘学子从土楼走出,传承儒家思想,恪守祖训家规,成长为一代代楷模。如清代翰林廖鸿章,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张鼎丞,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中科院院士卢衍豪,爱国侨领胡文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廖崇先都是客家家训家风的传承者与倡导者。

一、发掘家风家训的优秀内涵

(一)家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

家训主旨推崇儒家思想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家训中最为常见的内容有这几个方面:重国法家规,讲忠孝节义,尊祖敬宗,崇文重教,睦家族和邻里,艰苦创业勤俭持家,诚实守信,修身齐家,遵伦理重礼教。家训凝聚客家人文精神之灵魂,是客家人传统道德伦理的集中体现,这与党中央十八大所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与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度契合。“爱国”——《詹氏祖训》记载:“劝我族人,以此为尚,奉事国家,蹈火赴汤。执行政令,遵纪守纲,踊跃参军,为国守疆。”“敬业”——《罗氏家训》记载:“以奋读书,力求上进。有志创业,事业有成。”“诚信”——《江氏家训》记载:“人而无信,其行何之,欺人自欺, 食言而肥,失信不立,羌若行尸。”“友善”——《苏氏家训》记载:“ 和善心正,语言必谨,睦人必善,乡里必和。”因此,继承和弘扬客家家训文化,不仅符合古为今用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脉相承的。

(二)家训和德育精神相融

1.爱国教育。迁徙异地的客家人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这和家训家规教育密切相关。如《张氏家训》特别强调忠于国家,报效国家:“国家与民,荣辱共担;民忠国旺,国强民富。国泽黎民,民增国光;天经地义,忠国效国。奉我族人,以此为荣;执事于国,赴火蹈刃,为国安定,戎马扛枪;为国兴盛,农工学商。执行政令,奉公守法;踊跃赴公,早完税食粮。”爱国情结尽显纸上。

2.诚信教育。诚信是社会关系中的基本道德准则,它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有利于社会秩序建立。如《林氏家规》这样记载:“信,信以发志也。存于心,则勿贰以贰,勿参以三,以实之谓信。见于行,则近义。”《王氏家训》记载:“与人相处,诚信为德。”《周氏家训》记载:“教儿孙,讲信誉,人而无信自身轻。”《罗氏家训》记载:“待人忠诚,勿失信义。”由此可见客家人对子孙诚信教育的高度重视。

3.崇文重教。客家人来自中原地区继承着儒家思想,只有“学而优则仕”才能改变命运。客家家训特别倡导崇文重教,正如一副对联所写:“古往今来一等人忠诚孝子,夙兴夜寐二件事读书耕田”。《林氏家训》记载:“民族兴旺,人生于世,教育方能成器,读书明理终成大业。教育培养其立身致用,读书以达其为人处世,家贫家富,子女智愚,读书首要。耕读传家,崇文重教,书香尽染,任其翱翔。”正是有了如此之教导,崇文重教之风得以盛行,永定区人才辈出。

4.孝悌教育。学校德育工作始终把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感恩父母等内容放在重要的地位,这与家训的孝悌教育高度吻合。客家人重视品德修养。孝悌仁爱、礼义廉耻、忠实诚信是立身处世之道。孝指孝敬父母、赡养父母,悌指敬重兄长、兄弟友爱。客家家训中有这样一些名句:“上有天地,下有父母。敬仰天地,敬仰父母,不肖子孙,不敬父母。羊有跪奶,鸦能反哺,牲畜飞禽,恩德父母。不孝父母,禽兽不如。”“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和睦同族,尊祖敬宗,弘扬祖德。”《吴氏祖训》有:“孝敬父母,尊长爱幼,兄弟友好,和睦同族,尊祖敬宗,弘扬祖德。”《孙氏家训》记载:“忍耐全身本,勤俭立业根,能行忠与孝,福禄万年深,恭宽信敏惠,廉洁懂谦让,睿智聪俊远,仁义胜贵金,品节需高尚,德行得坚贞,明理学通达,平和存于心。”《朱氏家训》有:“心无妄念,身无妄动,口无妄言,以诚相待。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以此慎行。不负父母,不负兄弟,不负爱妻,宜家为本。不辜天子,不辜民众,不辜所学,得以用世。”发扬孝悌传统美德,家家和睦幸福,社会文明和谐。这些家训家规为后代子孙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5.勤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倡“三节——节水、节电、节粮”教育。勤俭是中国传统美德,勤俭的家规,强调辛勤创业,节俭防奢,简朴持家,立业永久的目的。如今社会虽然物质丰富,但是资源依然有限,不容许大肆浪费。俭以养德、俭以养廉在客家人的心中根深蒂固。“治家克勤克俭”“勤俭乃立业持家之本也”“勤俭厚德”等家训名句足以说明勤俭教育在客家家训占有重要地位。

6.礼义、谦让教育。客家人重视对子孙的礼仪、谦让教育。仪表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餐饮之礼、游玩之礼等。客家人认为谦让是一种素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气度宽宏大量的表现。许多家训都体现着礼义、谦让精神。如:“谦虚人人都仰慕,礼让个个受欢迎”“要礼义,知廉耻”“睦宗族,戒争端,明礼让,和相邻,莫为非”。 好家训“诗礼教传”正是对子孙进行礼义、谦让教育的体现。

二、在实践活动中,把家风家训与德育相融合

1.组织寻访征集活动。永定区人文底蕴深厚,历史上涌现出一批批各界名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弘扬祖训、家训、家规等客家土楼文化精华,笔者所在学校师生通过召开家长会、写倡议书等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挖掘新时期依然存在的犹如璀璨星光般的家风家训精髓,传承客家文化,并借助校刊校报、黑板报和宣传栏等阵地刊登寻访过程和深切感悟的相关文章和图片,让全体师生都能感受到传统家风家训神奇的吸引力。

2.开展讲述活动。笔者所在学校各班级召开了“传承家训家风,共筑精神家园”主题班队会,人人讲一个自己喜欢的优秀家风家训的故事,了解土楼客家人的祖训家规以及“大家庭、小社会”文明和睦的美德。

3.举行经典阅读活动。清华大学教授彭林说:“家训的流行,全社会的文化认同问题得以解决,民众的基础道德也得以深层次的树立。”笔者所在学校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编写了“诵读孔子名言传承家训家风”立德校本课程。每一篇内容为:经典润德(诵读孔子名言)、家训蕴德(诵读家训)、楹联颂德(诵读有教化意义的对联)、俗语养德(诵读有教育意义的客家俗语)。学校通过集中辅导、自我阅读等形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诵读《王阳明家训》《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论语》等。

4.举办手抄报、黑板报、征文、讲故事比赛活动。围绕“家风家训伴我成长”一主题,组织低年级学生讲故事比赛;高年级以手抄报、黑板报、征文等多种形式比赛。一则则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向上的小故事,让未成年人体验了创作的乐趣,并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得以成长,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

5.举办家训家风文化艺术节。展现形式有:吟诵家训家风、土楼楹联擂台赛、唱客家山歌比赛、书画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客家传统文化的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6.表彰了传承弘扬家训家风的忠孝节义、崇文重教、艰苦创业、勤俭持家、诚实守信、和睦邻里的美德家庭与美德少年。为家长、孩子们树立了道德学习榜样。

家训立德,家训育人。通过一系列的家训家风主题活动,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遇见师长主动问好;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为生活有困难的孩子捐款捐物;随意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主动弯腰捡拾垃圾的孩子多了;走进校门高声说话的少了,静心阅读的孩子多了;课间追逐打闹的孩子少了,言谈举止文明的孩子多了;作业不完成的现象少了,自觉主动学习的好生多了。在家里孩子们也逐渐养成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和睦邻里的良好行为习惯:主动帮家长洗菜、洗碗、洗衣服、拖地等;主动为家长送上热茶,端热水泡脚;家长身体不适时懂得嘘寒问暖;主动向邻居问好等。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物、主动让座、谦虚礼让的孩子逐渐多了……

传承家训家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学文习德,点亮一盏盏幼小而美丽的心灵,照亮孩子们未来的前行之路,为实现中国腾飞梦插上强有力的翅膀。

猜你喜欢
家规客家人家训
立下这7条家规,孩子必有出息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鸭子的家规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风家规我来说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家训伴我成长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
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