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各种情景的中学通用技术探究性教学
——以廊桥模型制作课为例

2019-03-28 06:30:41陈莉莉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拱廊竹签廊桥

陈莉莉

(福鼎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宁德 355200)

一、创设质疑情境以疑诱导探究欲望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1]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可见提出质疑比解疑更重要。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探究疑点。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这个疑点,顺势引导学生带着疑点去点燃探究的欲望,燃起探究的热情火花,使学生在解疑、释疑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技术世界。如教学《常见的廊桥模型制作工具与材料》这节课,对于制作廊桥模型的选材,许多学生首选竹签来制作,教师借此契机引入话题:“古代匠人利用木材的‘叠、压、贯、挤、拉、别’等方式联排组合成木拱廊桥,这种廊桥的构件就是充分发挥木材本身良好的抗拉抗压的力学属性,竹签刚好具备这一特性,是适合制作木拱廊桥模型的最佳材料。”这时有几个学生提出质疑:“既然古人利用木材制作廊桥,为何我们就不能同样用木材制作模型呢?利用竹签和木材制作模型,在结构强度上有什么不同?又有哪些共性?”于是一场关于“使用木材还是竹签更适合制作廊桥模型”的探究试验课就这样拉开了帷幕。教师趁此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试验:学生分组利用木材和竹签制作廊桥模型,进行抗压、抗拉和抗弯曲试验。通过试验,交流讨论,最后形成共识:木材的韧性比竹签差,易折断。竹签不但使用方便,而且不易折断,竹签抗压和抗弯曲性能比木材还好。此时又有学生提出质疑:“既然竹签比木材好,那么古人为什么不使用竹子而使用木材制作廊桥呢?”一语激起千重浪,学生情绪激昂地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竹子有它的弱点——竹节空洞。如果使用竹子,那么竹子间的贯夹处用榫卯锁住,容易破裂;而在木材间的贯夹处采用榫卯锁住会更加结实。因此古人不用竹子而使用木材制作廊桥。”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一连串的技术问题,激起解决问题的探究愿望更加强烈,在解疑、释疑中解决一连串的廊桥技术问题,很自然地走进了廊桥技术世界。

二、创设猜测情境以趣引发探究情感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2]大数学家高斯也说过:“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测,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哥德巴赫猜想、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瓦特蒸汽机的发明不都是因猜想而产生的吗?因此在廊桥模型制作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自由猜测,在猜中求趣求知,使学生乐此不彼,以调动学生急于想探究的愿望,激发其想探究的情感。如教学《廊桥的欣赏》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廊桥除了木拱廊桥、平板廊桥建在深涧、河面上外,请你们猜一猜,未来的廊桥还可以建在哪里?学生兴趣浓厚,纷纷猜测。有的说:“未来的木拱廊桥与玻璃平板桥相结合的方式建在悬崖峭壁上,让游人在半空中观赏深山野岭或千山万壑的美景,是开发旅游胜景绝妙之处。”有的说:“未来的木拱廊桥与水晶玻璃平板桥相结合的方式建在深水中或深海水中,外建玻璃隧道,让游人观赏水中世界或海底世界,为人类添美景,既美化环境又增加旅游收入。”尽管想象虚无缥缈,但猜测有根有据。学生充满兴趣,个个情绪激昂,探究的情感犹如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断地被激发,有几个学生饶有兴趣地说:“这节课上得真有趣,我喜欢这样的课。”“我爱上廊桥课,回去一定要多做几座亭台楼阁式的廊桥作品。”可见,猜测生趣的廊桥模型制作课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情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廊桥技术的探究中去。

三、创设讨论情境 以辨激发探究潜能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又有利于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因此在廊桥模型制作课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讨论、争论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而放肆地争辩,共同讨论,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通过生生互动,共享思维成果,在相互争辩中激励探究,激发探究潜能。如教学《闽东廊桥架构体系》一课后,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如果遇到河面较宽,无法采用单跨木拱廊桥时,我们应该怎样建木拱廊桥?”学生对这个问题挺感兴趣,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说:“河中多建几座桥基,在两个桥基之间建一座木拱廊桥,形成复式单跨木拱廊桥,以解决河面较宽的问题。”有的说:“不行,桥基建太多,会挡住河水流通。如果遇到洪水,廊桥容易坍塌。主河道应该采用石板桥,两边建几座较高的单跨木拱廊桥,可以解决河面较宽的问题。如果遇到洪水,石板桥被淹没无碍事,两边较高的单跨木拱廊桥,洪水冲不到。”有的说:“不行,石板桥在洪水的不断冲击下也容易坍塌。主河道应该采用钢筋水泥平板桥,两边再建几座较高的单跨木拱廊桥。钢筋水泥平板桥坚固,在洪水的不断冲击下也不容易坍塌。”有的说:“不行,古代哪里有钢筋水泥。主河道多建宽阔的高桥基,在两个桥基之间建几座木拱长廊桥,两边再建较高的小型单跨木拱廊桥。即使遇到洪水也冲击不到高架大小木拱廊桥。”学生在讨论、争辩中最终解决了河面较宽的问题,不但学会了用廊桥技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还提高了桥梁制造技术的素养。

四、创设成功情境 以创激发探究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促使进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3]因此在廊桥模型制作课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体验创造成功的欢乐。在教师的不断地激励下,再一次激起创造成功的情感,多次燃起探究的火花,探究的热情犹如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断地喷发,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变苦学为乐学。如《廊桥的欣赏》一课后,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再一次向学生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挑战问题:“你们怎样在宽阔的湖面上建廊桥,同时又能美化环境?”这个生态问题,学生认为非常有意义,他们认为有必要解决技术生态问题,纷纷地说:“在宽阔的湖面上建几座曲径通幽似的小型木拱长廊桥,既美化湖面又可供游人观赏,是开发旅游的一种好方法。”“在宽阔的湖面上建几座钢筋水泥平桥,在平桥上三五层宫殿似的长廊宾馆,底层供游人驻足观赏,二三四层供游人休闲观赏居住。同时建几座曲径通幽似的小型木拱长廊桥与长廊宾馆相连。这样不但美化环境,而且增加旅游收入,岂不是一举两得?”“如果在南沙群岛上相邻小岛之间建几座曲径通幽似白钢管拱桥,再用水晶玻璃美化拱桥。并在岛上建几座二三层金碧辉煌的长廊宾馆,既可供国际友人举办旅游会议,又可供他们休闲、驻足观赏。这是开发南海旅游资源的绝妙之举,我们应该向国家旅游公司提建议。”学生在此起彼伏的讨论中多次体会成功的喜悦,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也进一步体会到学习的欢乐。有几个学生激动地说:“这样的课,我喜欢,我爱上廊桥课。”“这样的课不但充满乐趣,令人回味无穷,而且令我受益匪浅。”可见创设成功情境,不仅能促进学生体会多次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追求多次成功的探究精神,还能使学生学会了从技术角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如此一来,这为学生的创造精神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进而深化学生廊桥技术的创新素养。

猜你喜欢
拱廊竹签廊桥
竹签,算筹
去廊桥找你
青年歌声(2020年11期)2020-11-24 06:57:00
会“动”的竹签
木拱廊桥传承乡土文化
今日农业(2019年4期)2019-01-04 06:22:39
廊桥文化的汇集地——泰顺
科学中国人(2018年8期)2018-07-23 02:27:16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50
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9
竹签陀螺站起来
小学生时代(2016年6期)2016-12-10 03:35:56
竹签陀螺站起来
犹记廊桥
火花(2016年7期)2016-02-27 07: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