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昆
(琼台师范学院体育系,海南 海口571127)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学校体育将在此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深化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海南省第十一届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在万宁思源实验学校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教师均是经过各县市选拔赛后,脱颖而出的优秀教师。虽然参赛学校只有1位教师参与教学评比,但从课堂教学设计、场地器材的布置以及教学实施无不体现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这使得本次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总体上展现出较高的水平,吸引了全省各地的体育教师到现场观摩,对进一步深化海南省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因此,对该活动中的体育课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课中存在的亮点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海南省小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便于科学地提出提升海南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同时为全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海南省 19个县、市选拔参加本次评比观摩活动的 21节体育课。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小学体育教学教师对教学内容倾向于选择徒手可以完成的、技术难度较低的田径及体操类课程,同时在国家政策导向影响下,球类课程,特别是足球由上届的1节上升到本届的5节。
1.2.1 访谈法
表2 专家组成员情况
在每一单元评课结束后,对每位专家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的亮点、不足和改进建议,并现场做好笔录。
1.2.2 文本分析
分析的文本有三个来源:(1)在每一节参评体育课结束后。负责本单元评审的专家在综合其他专家意见后现场给予点评。点评内容被录音后转化的文本。(2)每单元评课后的专家访谈笔录。(3)参评教师的教案。
1.2.3 观察法
现场观察和录像观察相结合。主要观察教师的教态、讲解示范、组织队形、教学步骤、口令口诀、辅助手段和教学效果等。录像视频随后被导入到NVIVO8.0软件,在软件中对影像的整体或局部进行描述。
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方法全面地记录和描述每一节课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总体情况,发现亮点,找出不足,提出建议。
2.1.1 教学模式趋于稳定
参评课程一般采用与基本部分内容联系较紧密的身体动作、动物动作、韵律舞蹈进行准备活动,之后进入基本部分学习,然后将基本部分所学内容运用到游戏中。一般在准备活动、整理放松、学生练习和游戏过程中配合音乐。
2.1.2 教师教学充满激情
在本次评比观摩活动中,几乎所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充满了激情,这份激情在他们的表情、教态和语言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带有爆发式的情绪状态。体育教师的“激情”是指其上课时情感外露、精神饱满、感染力强、思想活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激情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1]。
2.1.3 动作示范优美大方
参评教师无论是结合音乐做徒手操,还是带领学生模仿动物运动,还是做基本部分内容的动作示范,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赞叹,体现了参评教师对追求和保持较高专业技能的不懈努力。依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儿童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观察学习经过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强化和动机四个过程[2]。体育教师无疑就是小学生的榜样,其优美大方的示范动作容易让儿童注意、保持和运动复现其教学内容。
2.1.4 技术要领口诀化
技术要领的口诀化在往届评比活动中是亮点。而在本届评比活动中,由于绝大部分教师都在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或自主练习时使用自编的技术要领口诀,因此只能算是一般情况。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运动项目特征的技术要领口诀对引导学生正确练习、集中注意力、提高运动技能习得的效率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口诀是体育教学中运用语言法的一种形式,属于第二信号系统,它将复杂的技术动作归纳成几个词或几句话,而这样的几个词或几句话可以在短时间内正确地引起或强化相应的肌肉感觉[3]。
2.1.5 利用多样化信号吸引学生注意力
参评教师在讲解、示范或纠正技术动作之前往往采用信号吸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信号的传递与反馈多用教师喊学生接或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进行。如教师先喊“1、2、3”,学生随后喊“木头人”;教师先喊“大风吹”,学生随后喊“吹什么”;教师喊“小眼睛”,学生喊“看老师”;教师喊“one、two、three”,学生喊“four”等等,体现了参赛教师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的智慧和创新。通过运用学生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口令可以反射性的引起学生的应答,并成功的将其注意力转移到教师身上,进而转移到共同关注的教学内容上。
2.1.6 教学步骤循序渐进
绝大部分参评的课堂教学都遵循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可以按照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设计和实施教学步骤。大部分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是以原有动作技能为基础[4]。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教学步骤,体现原有动作技能与新授运动技能之间的联系,并让学生通过听讲和练习理解这一联系。例如田径中跑与走的区别是有腾空,而跑、跨、跳的区别在于腾空的距离长短。动作环节是相似的,动作幅度和力度是不同的,显然走、跑、跨、跳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能通过科学的教学步骤让学生理解这其中的联系将提升教学效率。
2.1.7 积极地将启发探究、分组合作等要素融入课堂
几乎所有参赛教师都有意识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要么是教师启发探究,要么是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在游戏部分均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顽强拼搏以及勇于参与竞争的体育精神。分组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而且可以在同伴的交流和互助中进行发现式的学习。
2.2.1 技术要领口诀与音乐节奏配合
这是技术要领口诀运用的进一步发展。在海口海瑞学校的《自编花球啦啦操》的教学中,教师用技术要领口诀代替了节拍的数字化口令,在保证学生按节奏练习的同时规范了技术动作。在海口市琼山五小的《武术基本手型》的教学中,技术口诀的诵读更是和背景音乐融为一体,在规范学生技术动作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这不仅将中国武术的“精气神”有力地传达给了评委和观众,而且传入了每个学生的内心。这两节课中技术要领口诀与节拍融合,并在合适的音乐背景下由师生共同喊出,与说唱形式相似,不仅便于记忆和规范动作,而且提升了参与度,营造了积极的课堂氛围,这种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2.2.2 利用不同颜色标志物组织教学
不同颜色的标志物可以是衣服,可以是手环,也可以是地上不同的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以帮助教师迅速完成分组,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组别和教师指定的位置。在人员多、器材多的球类项目可以提高课堂的组织效率,值得各位教师借鉴。琼海和洋浦的两位老师分别在足球和篮球课上较为巧妙的运用了上述标志物。小学生善于形象的、具体的思维,如果组织形式及变化比较复杂时,教师单纯抽象地陈述课的组织而不利用标志物,就会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效果。
2.2.3 利用散点站位进行讲解、示范和纠错
琼海市试验中学的《小足球—脚内侧运球与游戏》课上较好的展示了上述教法。在学生自主练习时通过发出口哨或其他特殊信号让学生停在原位听教师讲解、示范或纠错,减少了集中讲解再分散练习过程中浪费的时间,保证了学生练习的连续性,提升了课的密度。
2.2.4 游戏和情境相结合
在万宁思源实验学校《前滚翻》的课中,建立了熊猫学会前滚翻,利用前滚翻通过勇敢之路取得竹叶的故事情境。这种故事情境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对今后的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2.2.5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
琼海市试验中学的《小足球—脚内侧运球与游戏》、洋浦第二小学《小篮球:原地运球》、万宁南桥学校《足球:脚背正面运球》等分别采用了在脚内侧贴标志、戴手套、利用鞋带位置等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触球的正确位置,而且知道了触球位置身体部位的名称。
2.2.6 采用了行之有效的辅助练习
琼海市试验中学的《小足球—脚内侧运球与游戏》中的企鹅步、骑马步,既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又与基本部分内容结合紧密。万宁思源实验学校《前滚翻》的课中用垫子夹呼啦圈,后让学生前滚翻穿过呼啦圈的辅助手段,促使学生在前滚翻过程中保持团身的紧密,切实提升了教学效果。洋浦第二小学《小篮球:原地运球》尝试用弹力带促进学生体会手粘球的感觉,体现了教师对辅助手段积极地思考和探索。海口市二十七小《立定跳远》巧妙地通过摆放垫子,使学生高度练习和远度练习相融合,特别是创造性的应用了高远结合的立定连续跳,以及立定跳远接龙的游戏,切实的提高了运动技能学习的效果。
2.2.7 分组探究学习后的公开展示
这一点在啦啦操和武术基本手型的课上体现的最为明显。以展示为目的的分组探究学习,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分组公开展示,既有表演意味,又有竞争意味,而展示就是练习,不过展示形式的练习更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练习效果更佳。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公开展示,需要有针对性的利用上述方法。
2.2.8 使用儿童化的语言教学
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相比一摆、二蹲、三跳的技术术语,高人、矮人、超人的提法可能更容易与儿童交流。在海口市二十七小的《立定跳远》课上便采用了这一提法。
2.2.9 鼓励学生共同创编动作
在啦啦操的课上,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创编了1个8拍的动作,不仅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10 体育教学与提倡环保相结合
白沙细水中心校的《25米往返跑》将基本部分内容与捡废弃瓶子、到景点做义工和废品分类的情境相联系,体现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2.3.1 教学目标的设置未完全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目标的设置关注到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领域,但是对于身体健康领域(保健知识方法、身体素质、适应自然环境)的关注较少。
2.3.2 教学内容未能完全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由于目标设置不全面的原因,导致内容不全面。教学内容偏向单纯传授运动技能,以及体育游戏的方法和实施。对于健康知识、保健方法、保持体型的方法、适应自然环境、体能知识、安全避险、奥林匹克知识、生长发育、卫生和疾病防控、营养知识较为忽视。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将上述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相融合。因此,在上述方面,我省小学体育教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3.3 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本次参评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注意力放在抓紧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无暇关注学生的练习效果。
2.3.4 音乐与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配合
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音乐节奏或是风格不太适合学生特点,也不太适合所教授的内容。
2.3.5 不能有效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虽然参赛教师都有意识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但是成功的并不多。特别是在学生分组后自主探究时,往往会造成冷场、失控或效果欠佳的现象。
2.3.6 讲得多,练得少
每天都有1到2个老师出现该问题。讲得多、练得少将直接影响课的密度和平均强度,也就直接影响评审结果,可以说是“优质课杀手”。多位老师教学设计不错,但就是由于没有做到精讲多练而未能获得理想成绩。
3.1 教师在深入了解运动技能、体育游戏的同时还要清楚的认识到他们对于学生健康、体能、体型、健体、生长、发育、安全、避险等方面的价值,并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所学体育运动的上述价值。还要围绕本次负荷的性质安排合理的放松和恢复手段,并提出相关营养补充的方案或建议。可以考虑在准备活动的始末、学生练习期间或结束部分放松时加入上述知识。
3.2 建议教师增进对技术动作的理解,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使自己的视野能收能放,可以对学生练习的整体情况一览无余,也能精确锁定个别学生的技术细节。同时能够给出积极、及时、精准的反馈。
3.3 音乐的融入,对于提升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激情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节奏感和协调性的发展。建议体育教师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学一下体育舞蹈、广场舞或多去健身俱乐部,加深自己对配乐运动的理解和体验。
3.4 分组探究不是无组织的自主探究,建议教师安排小组长带领下进行分组探究,并提前制定精密的探究计划,准备相关的支持资源。
3.5 熟练掌握和理解所教授的动作技术的构成。发挥学生已有运动经验的迁移作用,用运动来教运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同时不断精炼自己的语言,开发朗朗上口的技术要领口诀。这样一来才有可能做到精讲多练。
2014年3 月,我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此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已经发布[16]。众多体育学者正在顺应潮流,开始探索体育学科在培养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的作用。各位小学体育教师做好迎接新一轮的基础体育课程改革的准备。另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都对教育信息化和教师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提出了要求。但本届参评课程还缺少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海南省小学体育教师在发掘体育教学特殊育人价值以及体育教学信息化方面有较多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