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媒体下健身类APP在高职学生中的应用研究*

2019-03-28 13:26陈东举
体育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强度功能

倪 莉 陈东举 张 剑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基础部,江苏 徐州221000)

近年来,互联网通讯技术发展迅速,手机智能化水平逐年提高,手机网民用户规模也日益庞大,手机移动互联网终端使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据统计,截止 2017年底,国内手机网民规模已达 7亿多人,比 2016年增加了5000多万,手机网民在全部网民中的比例比2016年提升了 2.4%,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未来手机网民的比例将持续攀升。与此同时,手机也在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交友等活动中的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效率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传统习惯。

1 手机媒体下健身类APP概述

近几年,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一点在手机智能化的水平上和移动互联网的网速上表现的更为明显。智能手机的推陈出新、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共同造就了手机互联网应用(APP)的高歌猛进,而其与体育相融合产生的健身类APP的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伴随着全民健身的开展,健身类APP得到了人们和 APP 开发商的同时关注,到目前为止,以Android和IOS为平台运行的健身类APP 已达几千款之多。这里应该强调的是,本文所研究的健身类 APP不包含诸如体育新闻类、体育游戏类、医疗咨询类等内容。

一般来说,比较流行的健身类 APP,普遍具有便捷性、科学性、经济性以及社交性等特点。便捷性:健身类 APP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便捷的健身服务,基于智能手机运行,界面简洁,操作起来方便快捷。科学性:健身类APP根据人们的多样化体育需求和自身情况制定专属锻炼计划,帮助用户形成针对性的、规范化的锻炼体系,更加的科学满足人们的体育锻炼需求。经济性:健身类APP使人们可以通过视频教学,免费学习专业的体育技术,而且可以反复学习直到熟练掌握,这极大降低了人们体育学习的成本。社交性:健身类APP既是人们体育锻炼的工具,也是人们交友、交流锻炼情感的平台,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体育社交的需求。

2 健身类APP在高职学生中的使用情况

2.1 使用类型

目前,有两种健身类APP在高职学生中较为流行:一为健身指导类APP,主要为指导力量练习、瑜伽学习、舞蹈学习等项目,着重于制定适合自身的训练计划及视频教学等功能;二为跑步类APP,基本为记录使用者的运动速率、运动距离、运动轨迹等运动数据,同时也会记录使用者的生理数据,如心跳、血压、消耗卡路里等,部分APP还会针对性地提供跑步计划、介绍相关跑步知识。

2.2 使用比例及年级分布

调查显示(表1),有1065人使用健身类APP,占总人数的71%,而有435人未使用健身类APP,占29%。可以看出,超过七成的高职学生使用健身类APP,对于健身类APP这一新兴的媒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这也说明健身类 APP 在这个群体中较受欢迎。究其原因,首先健身类APP更能满足多样化的体育锻炼需求,其次作为高素质人才,高职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表1 不同年级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人数(N=1500)

通过对各年级学生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知,不同年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情况存在一些差异。从表1来看,使用健身类APP的大一学生人数为322人,占 64.4%;使用健身类APP 的大二学生人数为382人,占76.4%;使用健身类APP的大三学生人数为361人,占72.2%。将三个年级使用健身类 APP 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大一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人数相对较少,大二、大三人数较多。这可能是因为大一学生刚经历过中学阶段,进入大学后有充足的时间通过体育课以及体育俱乐部参与体育活动,所以大一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人数相对较少;而在大二、大三学习期间,体育课和早操减少甚至取消,其参与体育活动无人监督和指导,更需要体育工具辅助其进行体育学习,所以使用健身类APP人数较多。

2.3 使用年限

表2 大学生持续使用健身类APP的年限(N=1065)

高职学生对健身类 APP的认可程度及喜爱程度一定程度反应在其持续使用健身类APP时间的长短上。从表2可以看出,35.5%的学生持续使用健身类 APP不到半年,45.4%的学生持续使用健身类APP超过半年但不到1年,19.1%的人持续使用健身类APP的时间在1年以上。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健身类APP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在高职学生中的使用情况整体较好,这说明高职学生比较喜欢体育锻炼,也说明了健身类APP较受高职学生的认可。

2.4 使用频率

由表3可知,在使用健身类APP的学生中,每周基本不使用的为 122人,占总体百分比为11.5%,每周偶尔(1-2 次)使用为389人,占总体百分比为36.5%,每周经常(3-4 次)使用的为371人,占总体百分比为34.8%,而每周频繁(5 次以上)使用的为183人,占总体百分比为17.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频率相对比较高,也说明高职学生通过健身类 APP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甚至部分学生相当依赖健身APP,基本天天关注自己的运动数据以及排名情况,健身类APP让个体通过相互作用养成运动健身的习惯。

表3 大学生使用健身类 APP的频率(N=1065)

2.5 使用目的

表4 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目的(N=1065)

由表4可知,高职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目的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运动数据监测,选择人数为723,占比达到67.9%;排在第二位的是促进体育锻炼,选择人数为649,占总体比例为60.9%,排在第三位的是学习体育技能,选择人数为563,所占比例为52.9%,排在第四、第五位的是学习体育知识及结交体育好友,选择人数分别为503和386,占总体比例的47.2%和36.2%。健身类APP的核心功能是数据记录,可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全程跟踪记录并建立数据库,使学生可以直观的掌握自己的运动状况,运动数据监测自然就成为了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第一目的。健身类APP的具有运动打卡功能,在学生完成其制定的相应的运动目标后给予奖励,因而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因而促进体育锻炼也就成为了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第二大目的。同时,学习体育技能也是高职学生使用健身类 APP的主要目的之一,在锻炼过程中,练什么、怎么练成为其中的难题之一,而使用健身类APP,只要打开手机移动数据流量或者连接无线网络,学生就可以参照教学视频独立学习。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目的,学生还希望通过健身类APP打造自己的体育社交圈,结交志同道合的体育爱好者,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2.6 使用需求

表5 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需求(N=1065)

由表5可知,高职学生最常使用健身类APP的功能是数据记录,选择人数为617,占总体百分比为57.9%。健身类APP的数据记录功能,详细记录高职学生的运动数据后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数据,给以学生专业的建议,使运动更科学。排在第二位的是定制锻炼计划功能,选择人数为597,占总体百分比为56.1%。健身类APP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锻炼需求,制定不同的锻炼计划,避免千人一面,从而增加其锻炼的效果。社交功能排在第三位,选择人数为 558 人,占总体百分比为52.4%。健身类APP在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的基础上,还可以与全国各地的运动达人互动交流,互相鼓励,增加了体育锻炼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视频教学功能排名第四,选择人数为402人,占总体百分比为37.7%。健身类APP可以提供海量的由真人录制的教学视频,专业示范,详细讲解,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动作技能。学生较常使用健身类 APP的功能还有运动激励等功能。

3 高职学生健身APP使用前后对比效果分析

3.1 使用前后锻炼态度的对比

表6 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前后体育锻炼态度(N=1065)

对锻炼态度调查情况,由表 6所知,使用健身类 APP前对体育锻炼持无所谓和讨厌态度的占到 34%,而使用健身类APP后无所谓和讨厌的减少到12%。使用健身类APP 后,非常喜欢参与体育锻炼的高职学生人数从198增加到287,喜欢参与的人数从505增加到651,对体育锻炼无所谓的人数从304人减少到99人,而讨厌参与体育锻炼的从58人减少的28人。健身类APP通过针对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需求制定锻炼计划、跟踪数据记录等功能使其体育锻炼量化和数据化,使高职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自身的锻炼情况,进而提高高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同时,健身类 APP中的好友排行、用户等级、个人勋章等功能都给以高职学生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高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信心。

3.2 使用前后锻炼时间的对比

表7 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前后体育锻炼的时间(N=1065)

锻炼时间是衡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表 7可以看出高职学生使用健身类APP前后锻炼时间的变化情况。使用健身类APP前,人数最多为锻炼时间低于 30min的,占群体总数的56.4%,而使用健身类APP后人数大幅减少,只有17.9%;使用健身类APP前,锻炼时间在30min-60min 的人数占 28.5%,使用健身类APP 后此类人数人数提升到 54.1%;锻炼时间在 60min 以上的人数也从使用前的15.1%增加到使用后的 28%。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健身类APP因其结构新、内容广、功能强,所以能极大程度满足高职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比如自带有鼓励性的语言文字或通过分享运动成果获得赞赏,这都很容易提起高职学生的运动兴趣。

3.3 使用前后锻炼频率的对比

表8 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前后体育锻炼的频率(N=1065)

从表8可知,使用健身类APP前高职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在两次及以下的占群体总数的48.5%,而使用健身类APP后此比例下降到22.2%;使用健身类APP前每周锻炼频率在三次以上的占到37.3%,而使用健身类APP后上升至71.6%;使用健身类APP前每周频率不确定的占14.2%,使用健身类APP后下降至仅6.2%。高职学生在使用健身类APP后,每周不参与和每周只参与1-2次体育锻炼的人数较使用前有所减少,每周参与3次以上的人数较使用前有较为明显的增加,不确定锻炼次数的人数也有大幅减少。由此可以看出,使用健身类APP可以提高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激发其体育锻炼的激情,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

3.4 使用前后锻炼强度的对比

在调查体育锻炼强度时,可以分为五个等级:微强度、小强度、中强度、大强度、高强度,相对应的锻炼感觉为无感觉、微发热、微出汗、中等出汗、大汗淋漓。时间、频率和强度三方面相适应的体育锻炼方为科学适宜的体育锻炼。从表9来看,使用健身类APP前,每次体育锻炼强度为小强度及以下的高职学生占50.2%,而使用后小强度的只有9.5%,无感觉的只有2.9%,其他87.6%的高职学生都可以达到中强度以上。在使用健身类APP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多是小强度或微强度,这也说明他们的体育锻炼效果较差。使用健身类APP,可以如实记录并科学分析使用者的物理和生理指标,方便其更加清楚地掌握自己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身体机能情况,以便制定的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达到适宜的锻炼强度,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

表9 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前后体育锻炼的强度(N=1065)

3.5 使用前后体育锻炼组织形式的对比

表10 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前后体育锻炼的形式(N=1065)

从表10来看,高职学生体育锻炼形式主要是以个人锻炼为主,使用健身类APP前后都分别占52.6%和56.6%;其次是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使用健身类APP前占32.4%,使用健身类APP后占22.6%;以团体组织形式的在使用健身类APP前只有8.4%,在使用健身类APP后增加到17.2%。究其原因,健身类APP中基本具备朋友圈、群体挑战、互相关注等社交功能,可以实现同爱体育锻炼的高职学生组团的愿望,使他们能以组织的形式有效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此外,高职学生通过加入体育锻炼团体,可以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培养其团队协作的精神、积极竞争的意识等,这对高职学生无疑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4 结论

4.1 多数高职学生认同健身类APP,使用较为普遍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突破,手机GPS定位、无线数据采集和通讯功能愈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基于此基础的健身类APP也日益广泛地传播使用,其拥有的用户群也日渐庞大。高校高职学生完全可以借助于健身类APP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使用过手机媒体健身类APP的同学来看,绝大部分是认同其价值的,他们认为使用健身类APP有较大的督促作用,可以促进他们参加体育锻炼,也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科学锻炼。

4.2 健身类APP对高职学生体育锻炼有着积极作用

健身类APP是新兴事物,其内容丰富,功能强大,成功的吸引了众多高职学生的眼光,并且成为当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帮手”。健身类APP的数据记录功能跟踪记录高职学生的运动数据,并通过专业的分析使高职学生对自己的锻炼效果一目了然,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其更容易养成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在使用过程中,健身类APP不仅能帮助高职学生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还能定时提醒其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此外,高职学生将自己的运动数据分享到社交圈之后,健身类APP就会综合各位健身好友的运动数据后进行排名,这不仅能提高高职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激发其运动激情,使其更加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

4.3 健身类APP存在的不足之处

随着全民健身的兴起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健身类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迅速占领市场。虽然健身类APP有着诸多优点,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现在仍处于开发探索阶段,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健身类APP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也开始大量植入广告,如果不注重广告植入的科学性,必然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从而影响健身者的使用热情;某些健身类APP 一味追求“大而全”,反而无法给用户提供专业而有内涵的健身指导。这些问题一方面降低了健身类 APP 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影响广大用户的使用效果。

5 建议

5.1 提升和完善健身类 APP 的质量和功能

目前,市场上的健身类APP产品差异化较小、同质化程度高;缺乏精准定位,使用人群划分不明;缺乏自身特色与卖点,用户感觉任何一款都差别不大。针对此类问题,开发商应该做好产品定位,丰富产品内容,开发特色功能。为了使健身类 APP在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议开发商应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大力推广健身类APP,还要不断提高质量、完善功能;同时应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寻求与专业体育人士的合作,针对高职学生的需求提供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并录制体育教学视频;最后开发商还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的高职学生的锻炼需求和身体素质开发不同的健身模式和健身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5.2 引导高职学生合理使用健身类 APP

总体来看,健身类APP对高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使用健身类 APP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弊端。健身类APP可以记录使用者的运动速率、运动轨迹、心跳、血压、消耗卡路里等数据,也可以通过视频指导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具有极大的便捷性。不可否认,高职学生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也存在着盲从现象和攀比心理,随意加大运动负荷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在朋友圈的健身排名领先而已;或是不顾自身实际情况坚持完成规定动作或任务,这样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锻炼效果,还有可能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所以,应引导高职学生合理使用健身类APP,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学校团委在大力推广以及鼓励高职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同时,可以邀请健身类APP开发商联合相关体育专业人士为高职学生讲解健身类APP的科学使用方法。

5.3 高职体育教学引入健身类 APP

目前,高职体育课程安排的课时相对较少,高职学生想通过体育课了解的体育知识和参加的体育锻炼都非常有限。建议将健身类APP引入到高职体育教学中,利用其数据记录、统计、分析和训练计划制定等功能,掌握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及考核提供更加方便客观的依据。学校也可以在健身类APP平台上推出季节或主题活动比赛,组织学生参加趣味体育锻炼活动,既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课余生活,又达到促进学生锻炼的效果,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强度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把党史的功能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