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大众文化视角,对城市广场舞的发展进行分析。在总结当前广场舞文化发展状态的同时,分析这一社会文化形式取得的成绩与引发的弊端,并从管理角度,在设施建设、组织发展、规范管理这三个方面,论述广场舞的发展方向,为相关文化研究与管理优化提供参阅材料。
关键词:大众文化;广场舞;社区组织
引言:
城市广场舞,是在“健康中国”政策背景下,发展出来的独特社会文化形式。由于独特的功能性特征,受到中老年女性的青睐与认同。作为城市健康化建设的类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社会性的风潮,并引发了大量社会热点事件。为了更好的保護这一文化形式,并缓解其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必须从文化现状着手,对其发展策略进行系统分析。
一、城市广场舞文化现状
广场舞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活动,居住在邻近小区的住户,在清晨、傍晚的业余时间,以舞蹈健身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文化内容上,这类舞蹈多以民族性的舞蹈为主,不仅包含了秧歌舞、扇子舞、太极拳、采茶灯舞、手鼓舞等传统内容,也产生了诸如北京“新秧歌”、百人“回娘家”等丰富多样的新型舞蹈形式。而在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正在逐渐增加,并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中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形式。数据统计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于2017年达到了17%,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状态。形成以中老年为核心的广场舞文化,也是这是社会背景的重要体现。
然而,在积极的精神状态下,广场舞文化也引发了不容忽视的社会性问题。广场舞带来的噪音、广场舞活动的占用功能区域,都对城市正常生活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甚至在个别地区,还发生了社会事件。这些问题,都是影响城市广场舞文化正常发展的阻力因素,而由于这些社会问题的影响,“广场舞大妈”也逐渐成为了社会舆论调侃的对象。
二、大众文化视域下的广场舞发展策略
(一)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在文化观念上的隔阂,以及在社会公共资源上的冲突,是造成广场舞文化社会负面问题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均,造成了社会群体关系的紧张。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着手,在开发社会活动空间的同时,平衡资源供给的矛盾[1]。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客观需要的基础上,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补充,可以有效的缓解广场舞文化兴起带来的社会问题。
数据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共有体育场地181.47万个,占地面积达到41.84亿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达3.67亿平方米,场地面积达25.35一平方米。在与以往数据的线性分析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而且这种增长仍在继续。但这一数据结果,远远无法与我国的人口增长数量相比。甚至在城市发展速率的影响下,这一结果在城市中的表现更加恶劣,呈现出供小于求的效果,使我国面临严重的体育公共设施缺失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计划中,应秉承“健康中国”的基本发展策略,在保证城市体育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以县、乡、村为整体结构的立体化的体育设施网络,并于2030年初步完成人均2.3平米的体育场馆面积建设,在城市形成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的建设目标。而在收费条件上,可以最大程度上的进行开放,在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配合下,加大体育场馆的免费开放水平,为城市的健康活动创造更加开放的空间。由此,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广场舞文化带来而定社会资源争夺,为广场舞更加健康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组织建设社会性团体组织
广场舞文化是社群文化的演变,但其发展基础与形式,却表现出了较低的组织性,这也是造成广场舞参与者缺乏组织性的根本原因[2]。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可以延续并扩大我国的社区文化,在社区行政部门的组织下,制定出规范的广场舞活动规范,并通过扶持正规的社会团体,带动城市广场舞走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路。
而执行这一管理办法,不仅可以在言谈举止上对广场舞参与人员进行规范,解决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也能从文化的角度,使广场舞的内容保持健康化的发展态势,在舞蹈编排与文化传承上展现出文化传承的效果,并使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三)落实广场舞规范化监管
噪声污染与场地破坏,是广场舞依法的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当前,对这一问题进行管理,不仅有较高的取证难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执法困难。因此,需在监管的角度上,对广场舞活动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规章制度,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在相关行政部门与场地管理单位的配合下,以规范化的制度内容,对广场舞活动进行约束。
方法上,当地政府可以宣传工作着手,在社区与街道做好文明建设的宣传活动,并将《广场舞文明公约》作为先导,逐步实现对这一文化活动的约束管理。内容上,可以将公园、闲置体育场等开放区域作为划定的地点,避免广场为对居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在环保部门的协同下,进行深刻的宣传引导,在宣传栏、公众号等多种信息渠道中,强调文化建设的内容,在规范化的行为中,逐渐解除城市广场舞文化的负面影响。
总结:
综上,广场舞文化继承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文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形式,也是国民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但其文化价值却不能因此抹去,必须在科学的管理方法下,以更加健康的姿态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并在不断自我规整的过程中,成为引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条件。
参考文献:
[1]郭凌云.十九大“文化自信”背景下城市广场体育文化的发展动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5):1+3.
[2]李协吉,陈大威.长株潭城市群广场体育文化结构特征研究[J].运动,2018(14):130-133.
作者简介:李静(1979.9),女,籍贯:山东青岛,民族:汉,学历:大学本科,职称:馆员,研究方向: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