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娣?徐蓉蓉
摘要:草木染是我国古承至今的传统染色技艺,槐花是其中一种历史悠久的植物染材,可使织物染出多种颜色。本文重点分析了《多能鄙事》等古代文献记载的传统草木染工艺,并通过具体的实验研究归纳总结出槐花直接染色、媒染和套染的具体染色工艺。
关键词:传统草木染;槐花;古代文献;染色工艺
引言
随着化学染料的危害日益凸显,人们开始关注健康环保的传统草木染。现代对草木染的研究多聚焦其整体脉络,较少有对某一具体植物的染色特性和工艺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槐花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植物染材,梳理和探究其染色工艺有着重要意义,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
1传统槐花染色工艺概述
槐花可直接染黄,也可与媒染剂作用染出多种颜色,染色工艺主要包括直接染色、媒染和套染。槐花未开花苞含丰富的黄色素,难溶于冷水,略溶于热水。染材制法如《本草纲目》所言:“槐四五月开,黄花未开时,状如米粒采取,曝干炒过,煎水染黄甚鲜。[1]”
《天工开物》载青矾做媒染剂可染油绿色即“槐花薄染,青矾盖。”[2]其原理是:用金属作媒染剂对织物进行媒染染色,天然染料、金属和织物三者之间可形成稳定的络合物。[3]本文实验用明矾作媒染剂,其很早就被用作媒染剂,《天工开物》有言“投矾化石,以之染物,则固结肤膜之间”。[4]
套染是利用两色相调产生间色的原理,使面料产生套色效果。[4]《天工开物》中用槐花与蓝靛套染大红官绿色即“槐花煎水染,蓝淀盖,浅深皆用明矾。”[2]《多能鄙事》记载了槐花和苏木套染小红的工艺,后文将进行详述。
传统草木染的面料多为天然纤维,如棉、麻、丝等。《吕氏春秋·情欲》言:“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可见丝极易着色。[4]本文实验用丝织物素绉缎为染色面料,裁成宽20cm、长120cm的布条。市面所售素绉缎多上过浆,为更易着色需在染色前用温热肥皂水去浆。
2《多能鄙事》的染色工艺解析
本文染色实验的操作方法皆参考《多能鄙事》记载的染小红工艺,原文如下:
以练帛十两为率,用苏木四两,黄丹一两,槐花二两,明矾一两,先将槐花妙令香,碾碎,以净水二升煎一升之上,滤去滓,下白矾末些少,搅匀。下入绢帛。却以沸汤一碗化开解余矾,入黄绢浸半时许。将苏木以水二碗煎一碗之上,滤去渣,为头汁蝢起,再将渣入水一碗半,煎至一半,仍滤别器贮。将渣又水二碗煎一碗,又去渣,与第二汁和,入黄丹在在内搅极匀。下入矾了黄绢,提转今匀,浸片时扭起。将头汁温热,下染出绢帛,急手提转,浸半时许。可提转六、七次,扭起,吹于风头令干,勿令日晒,其色鲜明甚妙。[5]
古代片时在今约为15分钟,半时约为1小时。“权衡自明后期始,以黄铜一立方寸重六两八钱作为衡重一两的标准”[6],而《多能鄙事》成书于明初,因此该书可能沿用元代度量衡,即1两为40g,1L为1003ml[6]。本文实验为方便称量,取1000ml为1L水,500ml为一碗水。通过解析《多能鄙事》的染色工艺,确定本文槐花染色实验的基本方案:
a)称量100g染材,用2L清水浸泡2小时,称量50g明矾,用1L温水化开作媒染液;
b)将浸泡后的染材煎20分钟,趁热过滤得染液;
c)直接染色:将面料放入过滤后染液浸泡20分钟;
d)媒染:取出染布,放入媒染液浸泡20分钟;
e)套染:取出染布,放入套染染液浸泡20分钟;
f)取出染布,漂洗阴干,裁剪长宽为20cm的面料小样;
g)复染:将剩余面料按需重复染色。
具体染色操作可能因不同染色实验有所差别。
3 槐花染色工艺实验研究
3.1 槐花直接染色和媒染实验
《本草纲目》中“煎水染黄甚鲜”说明槐花可直接染黄。《多能鄙事》中“下入矾了黄绢”说明明矾媒染后仍为黄色,媒染并未改变面料的色系。槐花直接染色和媒染实验的步骤和材料用量参照基本方案,直接染色实验中略去媒染和套染,媒染实验略去套染。每次复染前需重新温热槐花染液,因此溶液浓度会有所上升,可能影响染色结果。
槐花媒染实验和直接染色实验中整体均呈明黄色,且六染颜色因复染多次明显深于一染,媒染比直接染色实验颜色稍深。实验证明槐花直接染色和媒染为黄色,媒染剂、染液浓度、染色次数和时间都会影响染色结果。
3.2 槐花和苏木套染实验
槐花和苏木套染实验参照基本方案,染材用量、染色时间和苏木套染依照《多能鄙事》。染色共四个阶段:槐花初染、明矾媒染、苏木初染和苏木后染。槐花初染时不加明矾。制取苏木三次染汁后,苏木初染需先将黄丹和二三汁混合,面料浸染15分钟。苏木后染时需先温热苏木头汁,再染1小时,期间不时提转染布以防染色不均。染色温度对植物染色极其重要,色相变化、明度深浅、色牢度都与温度有关。[7]
套染实验中一染和二染的面料颜色呈朱红色,随复染次数增加,染色加深,致使六染的颜色更接近纁色和绯色。实验证明槐花和苏木可套染红色,染色温度和染液浓度等因素变化可染出不同红色。
4结语
槐花作为传统草木染工艺中重要的植物染材,对织物有非常显著的染色效果,可染黄、红和青等多种颜色,通过解析古代重要文献的染色工艺,对多种槐花染色工艺进行实验研究和检验,才能可以更好地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同时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时珍.本草纲目[M].喀什: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2002:669,430,1045.
[2]王颖.中国古代染黄植物名实考辨[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2017:74.
[3]王艳.天然染料染色工艺的探讨[D].江苏,苏州大学,2007:4.
[4]李祥芹.古代红色丝绸植物染色——苏木染研究[D].北京:北京服裝学院,2013:16-18.
[5]董裕雯.多能鄙事_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40.
[6]邱隆.中国历代度量衡单位量值表及说明[J].中国计量,2006,10:46-48.
[7]赵志军.中国传统服饰色彩之红色系染色工艺及显色探析[J].丝绸,2016,53(6):29.
作者简介:刘娣,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徐蓉蓉,副教授,硕士学位,现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