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龙
[摘 要]“无用”是对人或事物的一种定性评价。教师要从“无用”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要正眼看“无用”的技能,全面促进学生发展;要正眼看“无用”的人员,视他人为重要资源并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教师发展;无用;教学
“无用”是对人或事物的定性评价。对于同一个评价对象,不同评价者可能给出不同结论,同一个评价者在不同时空里也可能给出不同结论。科技的发明创造大多数是始于“无用”的,可见“无用”能够成为“有用”的滥觞。问候语往往是空洞的,却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可见“无用”能够改变结果。用良好心态、理性视角来观察和思考“无用”,就有利于获得更恰当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正确看待自“无用”的知识、技能和人员,救过补阙,不断自我提升,进而拓宽教育学生的路径。
一、正眼看“无用”的知识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各种思潮激烈碰撞,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的观念和浮躁焦虑的情绪也会渗入校内;教育也在改革,教师推动着教育发展,同时也被教育推动着发展,“专者为师”的任职条件正在面临严酷的挑战。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虽然在不断更新,出炉量很大,但获取渠道也更为通畅了。从任教底线看,教师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重应用的专业知识,但如果以此为限,那么每个教师就有很多知识是“无用”的。如果希望进一步发展自己,进而促进学生发展,就得运用较多的知识,就得增加知识储备。可以说,只愿意拥有“有用”知识而不愿意拥有“无用”知识乃是教师发展进程的“分水岭”。
教师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处处都有压力,并不会因为所从事的职业较稳定而有所减少,教师同样需要面对社会变化的压力、价值冲突的压力、竞争的压力和选择的压力。当教师选择了这个不仅要改变自己而且要改变学生的职业,选择了这份途程漫长而不易见效的教书育人的工作,就是选定了需要宽阔胸襟、开阔视野和丰富经验的重担,就是选定了终身求真向善并要终身完善的命运。作为教师,很难挑出哪些是可以定义为“无用”的知识。但是教师愿意相信“不可能存在完整的知识,知识是和无知并存的”,也理解“知识靠学习,开创靠智慧”。
学科知识是体系独立但边界模糊的,即使同一知识点也会因为应用者的需求不同而有覆盖面大小和研究程度深浅的差异。学科知识只为教学和研究划出一个大致的范围,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越多、教学能力越强、研究水平越高,就会发现自己距离学科知识的边线越加遥远。有人把学科知识狭隘地看作教科书里的内容,屏蔽了学科基础之上的知识的高度,忽视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广度;有人只重视掌握知识的内容,而漠视获取知识的方法、习惯以及创新知识的个性特点,结果便是难以招架学生的深入提问,难以融入同事之间的互帮互助。“过如秋草芟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 就让这副对联给教师们提个醒吧。
非学科知识涵盖更广阔,对教师个体的工作、生活和发展影响巨大。教书需要非学科知识,育人更需要非学科知识。非学科知识对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发展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正眼看“无用”的技能
做事需要技能,任务越特殊,技能就得越专业,教书育人是一个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的特殊工作,需要经得起检验的专业技能。一方面,教师要承担国家教育方针指定的使命和民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压力;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强制学生服从的授权,师生是各自独立完整的个体,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校园以外也不存在教育或管理的关系,教师在学生家长和社会面前多数时候还属于弱势的一方。因此,教师要按指定期限完成培养任务,光靠知识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丰富的技能尤其是教育教学技能更不可或缺。技能是行业实践的入门券,教书育人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行动,要在充满多样性、情境性、生成性和不确定性的教育实践中达成预定目的,就需要在课内课外下功夫,就需要具备学科教学和其他相关的技能。
教师需要有诸多技能,既要会备课、会编写教案,也要会上课、会辅导;既要会教好一个学生,也要会教好一个班的学生;既要会当科任教师,也要会当班主任;既要会表扬,也要会批评;既要善于预见事件苗头,也要能够应对突发事件;既要会协助同事,也要会协调家长;既要会学习、会教学、会研究,也要会独处、会交际、会生活。既需要用粉笔的传统教学技能,也需要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技能;既需要课堂的教学技能,也需要课外的教育技能;既要注意教育技能有主次,也要看到某种技能缺失对发展学生和发展自我的损失。教师不妨从学科教学技能和其他教育技能两方面筛选,究竟有些什么技能可以加入“无用”的行列。
任教学科是学校根据校内课程和教师专长分配的教学任务,教师执行学校指派的任务并根据学科计划、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来培育学生。一个教师有功底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条文娴熟的教育理论是不足以教好学生的,因为学科教学不是纯粹的知识装填,不是根据教师意愿进行的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互动紧密的充满变数的实践过程,所以教师还需要各种能够自如运用的教学技能,包括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引导学生和指挥全班的调控技能,以及与时俱进的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技能。学科教学强烈的实践性迫使教师必须积累经验、关注情景、促进发展和评估价值,不断进行技能的自我完善。
教师的工作重点是“教”,学科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也是主阵地,但是一名教师如果仅有学科教学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学科教学以外的其他教育技能也是发展学生的重要手段。“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庄子的话,能说会道是一个长项,但它只有说到点子上才能算得上是“贤”。技能也是如此,要学习、要演练,更重要的是用得恰到好处。每个学生都是复杂的个体,都有各自的思想、个性、习惯和爱好,都有各自的非正式群体,一个班级就是由数十个复杂个体构成的,因而需要教师调动教育智慧,有针对性地运作破的中窾的技能。
三、正眼看“无用”的人员
思想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影响着人对自身和对他人的认识与判断,从而影响着人际交往和工作开展,人们常常是根据性别、年龄、职业、资历、个性、能力、胆识、境遇、品德乃至衣着、语言、地域、民族、信仰、习俗、家风门第、交往群体等其中的一项或数项来划层次、定亲疏的。教师应感到庆幸的是,自己的学生和同事每天都在发展变化,而且随着学生学段的改变,教师个体又会迎来新的学生和同事,个体或人群的不同、时空的变换以及文化体系的调整都会使教师的教育活动不是单调重复的,也会促成教师改变对人对己的看法。
人類最值得夸耀的是善于创作和制造,人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他人甚至改变局部自然界,我们也不难想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人们对宇宙、自然和社会的一整套理解,一旦这些理解出现了问题,那么一个人整个的思想体系及其指导下的行动也会相应地出现问题,所以,教师对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要再三斟酌。基于此,教师对心目中“无用”的人员也应细心分析,可以从自身和他人两个维度来深入探究。
一是探究自身是否“有用”。主要着眼于自身建设和有利于他人两个方面,最好由他人来评价。时间、空间、场合将会影响评价,评价者的才能、境遇、见识和情感等诸多因素也会影响评价,所以评价的结果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根本上说,价值观念影响着评价结果,教师个体若要评价自己,不仅要跟周边的人比较,还要与自己的过去比较,尤其要更重视后者。只要自己一天比一天做得好,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就可以直接在“有用”的记事簿上加分,就可以更好地激励自己昂首前行。
二是探究他人是否“无用”。要在摒除先入之见后,全面、细致、动态地观察和思考,就能消除许多误解、误会和误判,就能较为清楚地看到一个鲜活的人。教师要面对的他人主要是同事、学生及其家长三类,最需要澄清的是自己心目中“无用”的对象。人与人相处的目标是人际和谐,了解他人才能与之和谐相处,而教师个体判定他人“无用”的情况,多源自于急功近利或者轻易草率,不愿尊重他人和信任他人,最终导致不了解他人。对同事、对家长,没有发掘他们的亮点,没有提出清晰的要求,将难以发现他人的“有用”或价值;对学生,没有宽阔的襟怀,没有长远的眼光,也难以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所以,教师应该责成自己“事到万难需放胆,宜于两可莫粗心”,要视他人为宝藏,慎重地评价,好好地珍惜。
综上所述,有些教师常常对看不见、看不懂或看不起的人和事物贴以“无用”的标签,但如果能够平心静气地重新审视,就能发现自己的标签存在问题,在“无用”之中潜藏着大量尚待开掘的资源。教师有理由对自己重申“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使“无用”发挥出大用。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