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作业开发与应用

2019-03-27 11:41张厚林魏黎明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3期
关键词:校本核心学科

张厚林 魏黎明

校本作业是指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新课程理念,从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个体差异,建构适合本校校情和学情的作业体系。学科核心素养是针对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科本质的、具有一般发展属性的品质与能力。本研究主要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尝试处理好校本作业开发中的“学业发展”与“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以期弥补校本作业开发与实施中存在的区域差异、学校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作业开发的探索

1.文化基础型校本作业

校本作业的开发,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业水平的提高。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校本作业在设计时应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分年级、分学科、按课时设计,形成一体化的校本作业系统网络资源。以政治学科为例,校本作业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侧重于知识的预习,如利用“学案导学”模式,课前可让学生结合“导学案·自学任务单”中的提示进行预习,并带着疑难问题回到课堂听讲解惑,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二是侧重于知识的回顾和整理,即教师结合本课重难点知识设计课后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三是注重知识的运用,如从社会热点、典型现象入手,以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拓展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2.研究型校本作业

研究型校本作业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社会参与、体验生活,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研究型校本作业要坚持“活动与学科知识整合”的原则,通过活动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学校所用的各科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范例,更多的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外获得。比如,学生可以从生物教材中学习植物的相关知识,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很少有机会亲自种植,因此对很多植物生长特征的认识仅限于书本。为此,学校在操场旁边开辟了一个小小的种植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实践活动时间或课余时间亲自参与种植,观察植物的生命周期,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获得参与真切的探究体验。教师可并布置学生写观察记录、小论文等,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3.自主拓展型校本作业

自主发展和特色化是拓展型作业的特點,包括人文素养、学科拓展、生活技能、健康生活等作业,有利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学校可以立足区域特点,开发特色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乡村,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家乡的风土人情,并围绕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为乡村的振兴发展出谋献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作业开发的反思

1.校本作业设计应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针对性原则。校本作业设计应针对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关注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的易错点和思维成长点,避免布置重复性的低效率作业。

二是层次性原则。校本作业的设计应面向全体,体现出因材施教。校本作业主要由两大模块组成,即必修作业和选修作业,二者均要满足学生共同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结构、基础差异等实际情况,在作业的设计和实施策略上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学科基础知识作业,以提升其成功感与获得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一些有挑战性的作业,以不断提升其学习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起点。这样,让全体学生都能根据自我体验实现自主发展,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兴趣,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

三是适度性原则。校本作业设计的内容、难度、数量要适度,即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一定的量和度,对不同年级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进行限定,并在难度上逐层深入,由单一到综合,形成阶梯式的上升趋势。

四是多样化原则。校本作业内容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教材知识和学科知识的延伸拓展,可以是研究性学习、学科知识与活动型知识的融合,还可以是提升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的拓展型作业。要加强作业内容设计的应用开发,使校本作业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还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2.校本作业评价应坚持多样化原则

传统校本作业的评价方式相对更重结果、轻过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应改变传统评价方式,以适应多元化、个性化的作业形式,从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对作业的评价,应坚持多样化、过程化和动态化评价相结合,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并综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逐步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实践证明,多样化的过程性评价使学生能够更认真地完成作业,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作业开发的意义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课外补充与延伸,以自主编制的校本练习取代传统征订的教辅练习,构建适合校情、适合学情的符合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作业体系,改变了以往“重学生学业水平提高,轻价值取向”的校本作业开发模式,突出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丰富并充实了校本课程体系,打破了学科界限,实现了学科融合,促进了对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凝聚了学科育人的合力。同时,还有利于构建绿色生态的作业环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对课程的执行力。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落地实施,分层的校本作业是供给侧改革在教育上的体现。通过优质作业的有效供给,加强了作业的针对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作业不再只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工具,更成为减负增效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也为校本作业有效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了借鉴与参考。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校本核心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