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生活化

2019-03-27 11:44廖秀兰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活化

廖秀兰

【摘要】 本文主要写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如何生活化,通过“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挖掘生活化”“根据实际设计活动,体现生活化”“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落实生活化”三个方面结合课例进行探讨,突出生活化教学对儿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053-01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道德的认识和判断还非常肤浅,需要借助具体的道德生活情境来加深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要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和生活,要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

那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如何生活化呢?下面我谈谈几点粗略的看法。

一、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挖掘生活化

准确理解教材是把握教材的前提,教师首先必须领会作者、编者的编写意图,领悟他们的思想,把握教材的内涵,从而将其实践于课堂之上。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材是国家意志和教育意图的体现。编者在教材设计中,将国家要求渗透于儿童德育中,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力图实现国家要求的有效落实。整套教材的设计思路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沿着儿童生活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逻辑展开。新教材突出了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教材所呈现的事实只是范例,起到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教师不能照本宣科、照图讲图,应根据教材内容挖掘儿童生活的素材进行教学。

如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上学啦,真高兴”有四幅开学第一天的插图,旨在针对学生刚刚入学的不同心理,帮助他们感受自己角色的转换,体验上学的快乐,逐步适应、喜欢上小学生活,获得积极悦纳的心理体验。在学生对自己学生的身份认同与校园生活充满期待之后。教材编写目的是让孩子们体验上学是一件高兴、快乐的事情,帮助学生树立“我是一名小学生了”的自豪感,同时缓解一些学生紧张、不安的心理。认识到从家到教室,家长期望、角色变化。教学时,教师不必进行看图说话或看图讲故事,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我的开学第一天”教学活动:同学们,还记得开学第一天的情景吗?谈谈自己成为小学生的感受吧。引导学生从自己当天的经历去说:(1)开学第一天,是谁把你送到学校的?当时你是什么心情?(2)学校的哥哥姐姐是怎样欢迎你们的?(3)上学前,你的爸爸妈妈为你准备了哪些用品?家人对自己都有哪些希望?活动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回顾第一天,上学路上,联通学校和家庭,拉近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距离,烘托上学的快乐心情。

二、根据实际设计活动,体现生活化

課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活动,实现课堂的“生活化”,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重现生动教学、深刻学习的目标。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一课,教师可以设计“看一看‘我的观察记录”“演一演‘我是文明小督查”“唱一唱‘我要讲究卫生”“涂一涂‘我是小小宣传家”四个活动,第一、二个活动是通过合作交流、情境演绎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注意公共卫生的行为习惯,了解其中的危害,并提出改进建议。这既是参与社会的过程,也是自我照镜子、自我教育的过程。第三、四个活动是通过唱《讲究卫生》歌谣和制作宣传标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公共环境卫生意识,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三、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落实生活化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一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上课时是按照预设的一些活动进行教学,很少会对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展开活动。其实,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无法预设的精彩问题的出现,往往给予课堂提供无比可贵的生成资源。课堂活动中的“意外”,恰恰是我们教学的起点与重点,教师要开展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在尊重与鼓励学生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

如一节县级公开课上,执教的内容是一年级上册《我们的校园》,老师安排了让学生动手画美丽的校园的活动。巡查时老师发现有位男生坐在座位上呆着不动,问他才说没有带彩色笔,让他和同桌借也不敢开口。老师以为男生胆小,于是自己开口向他的同桌借,没想到同桌拒绝了。此时,老师不要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批评训斥,从而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想法,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老师小声地细问原因,原来他们正因为课前的小矛盾闹得不愉快。通过劝说,他们俩和好了,一起用彩色笔画画。展示作品时,老师有意让他们俩上台展示,并让那位男生说刚才发生的小意外,还表扬他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教师以学生的生活为本源,善于捕捉和利用“生成性资源”,利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巧妙地解决学生生活中的“意外”,让课堂成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接受生活教育的重要阵地。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上,学生通过参与其自身生活有关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活动,所受的教育感受更深刻,更能使他们把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教育转化为他们生活实际中需要的实际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 参 考 文 献 ]

[1]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

[2]《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活化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