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可用性的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2019-03-27 10:59李晶
设计 2019年1期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教学模式

李晶

摘要:在目前工业设计本科专业设计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保证产品可用性的设计心理学教学思路,并以热水器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教学过程。通过产品设计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方法和原则,为更加系统地探讨教学模式做出基础研究工作。

关键词:产品可用性 设计心理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1-0097-03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theory and related problems of color fork psychology in engineering forklift painting design method with engineering forklift as design example. Methods The existing forklift color application direc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fect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color psychology, the color adjustment ratio and method of engineering forklift shape design were discussed to realiz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form and fun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 psychology in engineering forklifts can help large forklift equipment to achieve breakthroughs in color matching applications and appearance, double the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and meet the user's dual needs for emotion and function.

Keywords: Forklift design Color psychology Painting design Color harmony

引言

設计心理学作为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讲述“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的讲授是主要的教学过程,主要涉及到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以及设计中的心理学原理[1-3]。学生主要掌握的技能包括掌握用户研究的方法,学会分析用户需求、用户行为、用户心理模型、环境和行为对用户的影响等。由于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课程,因此知识传授过程中,课程内容涵盖的面广,理论知识点多,学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往往只记得在前期调研中使用访谈、问卷等方式,却忽略了其他设计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灵活运用。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建立良好的产品可用性为主线,进行尝试性设计心理学课程思路改革。可用性是交互式产品、系统的重要质量指标,表明用户能否用产品完成其任务、效率如何、主观感受怎样,即从用户角度看产品质量。由于设计心理学所研究的主体是人,通过分析影响人购买、使用、评价一个产品的所有心理现象,为推动产品的创新和优化设计所服务。因此,作为用户所主要关心的产品可用性来说,是产品设计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如何分析用户对产品可用性的心理活动和评价,寻找满足产品可用性的用户心理需求,也是设计心理学需要重点传授的知识。

一、产品可用性与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教学中,消费者问卷调研、用户思维和行为模型构建、情感化设计的易用性原则分析等方法,都是寻找用户对产品的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需求的有效方式。(如图1)所示,构建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其中,课程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为调査研究,涉及市场、设计、用户和场景等调研。第二部分内容主要为数据分析,涉及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第三部分内容主要为设计分析和实践,涉及基于可用性模型的产品设计和评价。

二、设计心理学教学模式介绍

(一)课题确定:通过第一次课程安排,讲述设计心理学的界定、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研究的意义以及其形成和发展,要求学生分小组选择产品,并准备设计调研细项。

(二)基于消费者满意度的可用性因素分析: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一般心理活动过程,对于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是设计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课程安排要求学生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及其需要理论,掌握消费者动机的模式及其特点,掌握基于“消费者满意度CSI”的问题设置方法。由于用户满意度是可用性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本次课程通过让学生调查消费者满意度指数、影响消费者满意度因素及消费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何通过产品设计优化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最小化、提升消费者重复购买率和企业盈利能力等目标。

(三)基于用户模型的可用性因素分析:产品的功能主要通过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行为和理解来评价。因此,根据用户任务和思维模型,可以看到用户的意图、计划、实施、评价以及分正常情况中的操作过程。第三次课程安排要求学生学会对用户的任务和思维模型进行分析,通过用户的操作过程,分析用户的使用需求。并综合用户的任务模型和思维模型,提取容错、操作效率、可学习性、可控制性等可用性的行为和认知因素。

(四)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可用性因素分析:根据Norman的描述,产品易用性需要满足可视性、匹配性和反馈性三个基本特征。其中,可视性是指让用户明白怎么样操作合理,在审美位置操作以及如何操作。匹配性指控制器、控制器操作及其产生结果之间的关系。反馈性指向用户提供结果信息。本次课程要求学生对于小组产品的可视性、匹配性和反馈性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用户使用中认知中的感知、理解、记忆、判断和决策等问题。

(五)基于感性工学的可用性因素分析:基于感性工学的可用性因素分析主要通过主观调査法进行产品的意象词汇提取。本次课程主要讲述感性工学的概念、来源、发展和应用情况,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感性意象词汇的收集和甄选方法。

(六)产品可用性模型搭建:第六次课程的产品可用性内容讲授中,主要结合前一次课程的感性工学分析方法,学会可用性模型的搭建方法并选择小组产品进行实践。首先要求学生选取近五年的小组产品的典型代表进行样本的收集和感性语义的评价。然后从评价结果中分析产品的发展趋势,并选取重要的感性词汇对进行产品的设计对应物分析。接着建立产品感性意象与其形态要素之间的映射关系,为后续设计的感性创意提供准确定位支持的同时,也为设计师将消费者的感性需求作为设计对象提供有效的依据。最后根据前五次课程中的消费者满意度、用户模型、易用性设计原则和感性意象认知识别的可用性因素分析,构建小组产品的可用性层次模型。

(七)用户体验:第七次课程通过讲述用户体验的概念及其对于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作用。针对用户体验是为了在评价交互系统是否在用户体验层面上满足用户需求时的具有可参照之标准的特点,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需要基于用户体验,进行产品的可用性模型的可靠性验证和设计评估。

(八)产品设计和评估:最后一次课程要求每个同学针对小组产品构建的可用性模型,在对产品进行直观、深入和精确的分析,以及探索当前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的基础上,进行产品改良设计,绘制效果图。

三、教学案例

以下基于热水器产品进行教学案例分析。

(一)课题确定:要求学生通过文献调查、观察法和用户访谈,确定小组产品选题。

(二)基于消费者满意度的可用性因素分析:依据江南大学李彬彬提出的消费者满意度指數[4],选取行为、视听和产品满意进行调査。根据问卷调査结果发现基于消费者满意度的热水器可用性因素主要包括功能(性能需求、使用效率)和外观(配色、风格、品位),强调个性化和实用性。

(三)基于用户模型的可用性因素分析:根据Norman提出的用户模型概念,产品的功能主要通过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行为和理解来评价。建立用户任务过程,并通过出声思维的方法,对用户思考问题进行概括。根据用户操作和思维过程,发现热水器创新设计需要考虑的用户使用需求包括:对电子显示面板的设置操作和出水阀门的使用过程。提取的可用性因素包括行为(容错、操作效率)和认知(可学性、可控性)因素。

(四)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可用性因素分析:根据Norman的描述,产品易用性需要满足可视性、匹配性和反馈性三个基本特征。其中,可视性是指让用户明白怎么样操作合理,在什么位置操作以及如何操作。匹配性指控制器、控制器操作及其产生结果之间的关系。反馈性指向用户提供结果信息。根据市场现有电热水器,分析使用过程中的产品可视性、匹配性、反馈性特征,以及电子显示面板和出水阀门等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对于热水器的可视性、匹配性、反馈性问题,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用户的认知(感知、理解、记忆、判断和决策)方面

(如图2)。

(五)基于感性工学的可用性因素分析

1.基于感性意象的因素提取:感性意象的认知识别代表着消费者对于热水器的主观印象,反映在对热水器的语义描述和感性词汇上。要求用户进行热水器进行感性评价,获取有关热水器的感性词汇共50对。经专家小组讨论,选用被选频次高的词汇,并且从中剔除意义相同的词汇,得到初步筛选出的20对典型词汇。选取30位调査对象(10名设计师,10名制造商,10名消费者)用5级标度法(不重要、勉强重要、重要、较重要、非常重要)对所选20对感性词汇打分,构建新的热水器语义描述集:H2={节能的-耗能的(4.5分),安全的-危险的(4分),舒适的-紧张的(3.9分),经济的-豪华的(3.8分),轻薄的-厚重的(3.7分),易用的-难用的(3.6分),实用的-装饰的(3.6分),互动的-单向的(3.5分),轻松的-严肃的(3.2分)}0以上词对按照语义维度可以分为行为、认知和情感属性3类,分别构建语义维度描述集:H行为维度={易用的-难用的,使用的-装饰的,互动的-单向的},H认知维度={轻松的-紧张的,安全的-危险的,舒适的-紧张的},H情感维度={经济的-豪华的,节能的-耗能的,轻薄的-厚重的}。因此基于热水器感性意象认知识别的可用性因素包括行为、认知和情感特性。

2.基于感性意象的因素评价:选取近五年热水器典型产品,基于热水器可用性评价模型对应的10对语义描述感性词汇,请30位调査对象(10名设计师,10名制造商,10名消费者)用5级标度法进行打分。发现在轻薄性方面,热水器除了根据储水量变化了水箱大小外,其圆柱造型外观基本没有变化;在舒适性、互动性、轻松感等方面尚待完善,主要表现为功能单一、不符合人机和结构机械单调等;在节能性和实用性方面,功能较齐全、节能效果较好;在安全方面用户认为这六款热水器呈逐步增强状态;易用性方面有起伏波动的升降变化。根据热水器感性意象评价结果,运用SPSS对9对感性词汇对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安全的”和“实用的”高度正向相关(r>0,且r=0.901).“舒适的”和“轻松的”高度正向相关(r>0,且r=0.866)、“轻薄的”和“易用的”高度正向相关(r>0,且r=0.877)。分别对三组高度正相关的感性词汇运用SPSS进行多维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热水器使用起来轻松感越强,则舒适感越强;热水器实用性越强,其安全感越好;热水器形态的轻薄感对用户操作的体验感有良好贡献。

3.热水器设计对应物归纳:在对热水器可用性的产品设计对应物解析中,去除热水器感性词中的相似概念“轻松的”、“实用的”、“轻薄的”和与技术设计相关的概念“节能的”、“经济的”,保留“舒适的、安全的、易用的、互动的”作为热水器1级感性词,进行产品设计对应物归纳(如图3)。

(六)产品可用性模型搭建:首先根据以上基于消费者满意度、用户模型、易用性设计原则和感性意象认知识别的可用性因素分析,构建热水器的可用性评价模型[7]。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行为特性、认知信息和情感特性,二级指标包括实用性(效率、操作时间)、容错性、可视性(易看见)、可学性(易明白、易记忆)、可控性(语义匹配、空间匹配、反馈性)、节能和个性化。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相关权重值。

(七)用户体验:通过问卷调査评价可用性模型。通过可用性评价结果与消费者的整体反应度相符,确定此可用性评价模型有利于发现产品的不足和痛点,帮助设计师和研发人员有针对性进行产品改良和创新设计。

(八)产品设计和评估:根据热水器可用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模型,以热水器的操作面板为例进行创新设计和评估的迭代,最终设计方案(如图4)所示。利用大多数用户认知范围内的符号和投影技术,将功能语意和操作反馈可视化,以求最大程度减少认知负担,增强产品易用性。设计方案中,控制面板造型为壁挂式弧形控制器,其投影界面分为两个功能模块,分别是洗前预热和洗时调节操作界面(如图4a)。其中,洗前预热分为三个功能模块,分别是预热水量、预热时间、预热温度(如图4b)。洗时调节分为两个功能模块,分别是对水温和出水量的调节(如图4c)。

总结

设计心理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对理论、方法和原则进行灵活运用。基于产品可用性的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教会学生运用有效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方法挖掘用户的需求、行为和情感,以此进行符合用户使用的有效性、高效性和满意度的产品创新设计。在可用性为导向下,建立设计心理学层次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内容

优化。

参考文献

[1]周研,设计心理学课程思路改革探析——景观设计心理学变革[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31(4):90-92.

[2]何玉莲.案例教学法在”设计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32⑷:117-120.

[3]谢伟,辛向阳,吴祐昕.设计心理学教学探讨——以视知觉在设计中的应用为例[J].设计,2015,(23):94-95.

[4]李彬彬.设计与消费心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沈悦,虞建中.基于品牌形象的电动工具产品识别设计[J].機械设计,2016,33(5):117-120.

[6]胡新明,王剑,徐晓莉.基于感性工学的盲人阅读器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2016,33(5):121-124.

[7]王祖阳,高正旭,陈虹儒.基于使用者对可用性认知评价方法的研究——以无线鼠标设计为例[J].设计,2015,(3):60-61.

猜你喜欢
设计心理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本土化设计的逆本土化设计研究
平面艺术的设计心理学研究
普通汽车遮阳板的改良与设计
浅析情感化设计在户外家具中的应用
设计心理学的发展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