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雷
由美国黑人导演瑞恩·库格勒执导的科幻电影《黑豹》被称为“漫威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该片不仅打破多项票房纪录,取得超过1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而且颇受业界青睐,已获得亚特兰大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美国电影学院年度十佳影片,第六届美国黑人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重要奖项,被视为2019年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的最大热门。影片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黑豹”是漫威电影宇宙中的首位黑人超级英雄,呈现了独特的非裔英雄文化,在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整部影片的演员及幕后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是非裔,因而赋予影片充满黑人阶层特色的叙事视角,黑人成为主角,而不是处于弱势地位。这对于呼吁多元化的好莱坞和奥斯卡来说,无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瑞恩·库格勒向来着意突出黑人文化元素,影片主题往往是从小失去父爱的美国黑人青年的种种遭遇,《黑豹》也不例外。《黑豹》延续《美国队长3:内战》的剧情,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虚拟的非洲国家瓦坎达,这个贫穷的非洲小国以传统的狩猎和农耕为主,与世隔绝。而一万年前的陨石坠落,让瓦坎达拥有了丰富的振金资源。千万不要小看了振金,它可是漫威宇宙中最坚硬的材质,具有强大的吸收声波和能量的功能。也因此,瓦坎达成了地球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瓦坎达的国王被称为“黑豹”,最高统治权的归属通过原始暴力的比武决斗认定。国王身穿振金材质的战服,具有强大的超能力,不少人因此觊觎王位。故事发生在瓦坎达老国王被炸死的内忧外患、政局不稳之时,儿子特查拉临危受命,继任王位。而特查拉还有一个远房堂弟艾瑞克。艾瑞克的父亲属于激进的革命派,认为瓦坎达应该利用振金解放那些受苦受难的黑人同胞,推翻旧秩序,让黑人当家做主。而老国王属于保守派,主张瓦坎达应该继续保持现状。两人由此发生矛盾,艾瑞克的父亲被老国王杀害。艾瑞克长大后,决意要为父报仇,夺取王位。特查拉追求和平,主张隐秘避世;艾瑞克倾向输出革命。影片的结局虽然是特查拉重新战胜艾瑞克掌握统治权,但这并不简单地表明正义战胜邪恶,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令人深思。
就剧情而言,《黑豹》并没有跳出“王子复仇记”的套路,少些新意和亮点。撇此不谈,影片的几个细节值得玩味:其一,故事的开场发生在1992年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之所以选择奥克兰这个地点,一方面是因为导演瑞恩·库格勒出生于此,另一方面在于奥克兰是美国黑豹党的创建地。黑豹党是美国一个黑人社团,1966年由修伊·牛顿和西尔建立,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为少数民族和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战斗的组织,它积极为黑人和底层人民争取权利,为自由而斗争,思想较为激进。选择奥克兰,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着严肃的社会现实背景。其二,艾瑞克在临死前请求“黑豹”特查拉将他葬于大海,就像几百年前他的那些从贩奴船跳入大海的祖先,宁愿死亡也不愿被奴役。令人联想到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大肆掠夺非洲的财富,给非洲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其三,特查拉重新夺取王位后在联合国發表演讲时说:“智者修桥,愚者筑墙。”似在暗讽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的政策,具有强烈的现实意味。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黑豹”特查拉是大众认同的理想人物,他尊重传统,不盲目推崇外来文化;做事谨慎,既不激进也不保守,而是依靠独有的振金资源,在广袤的非洲大陆创造一方世外桃源。而“反派”艾瑞克则属于不折不扣的革命派,他背负着杀父之仇,一心要推翻特查拉的统治。但他想做的不只是复仇,而是有着自己的野心和抱负,他决意塑造一个全新的瓦坎达。不难看出,特查拉和艾瑞克的选择代表了黑人群体为争取自身权利而采取的两个不同途径,一个是非暴力的,一个是暴力式的。特查拉的求和是种族平等的表现,艾瑞克的求战心理则打上了黑人种族优越论的印记。在这里,导演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选择特查拉的非暴力道路,与其他种族和平相处。通过与世界其他地方分享瓦坎达的资源、财富和技术, 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消除压迫和贫困。与此同时,为了遏制艾瑞克的胜利,导演将其塑造成一个独断专制、野蛮暴力、迷恋权力的暴君,从人格缺陷上否定其执政的合理性。此外,为了强化非暴力的道路认同,导演塑造了一个美国中央情报局探员罗斯,他是个白人,在一次任务中受了重伤,被黑豹带回瓦坎达救活,之后在为黑豹重新夺取统治权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导演通过这个角色似乎在传达某种隐秘的想法:黑人和白人不仅能够和平相处,而且黑人和白人联合起来,可以拯救世界!不过在美国种族歧视依然严重,特别是“白人至上主义”回潮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想法只是理想主义者的一厢情愿而已。片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特查拉的前女友娜吉雅,还是特查拉同父异母的妹妹、为瓦坎达的黑科技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苏睿公主,又或者是特查拉的亲信、瓦坎达皇家护卫队队长奥克耶,都展现了非洲女性善良、正直、坚韧、睿智的一面,而不是以往电影中以弱者形象示人。
有人可能会疑惑,既然瓦坎达资源丰富、科技发达,为何在导演的镜头下却依旧保留着大量原始的非洲元素?比如装扮风格、衣着服饰,甚至武器装备还是长矛短剑。其实这并不矛盾,导演如此安排有其用意。瓦坎达实际上是以艾瑞克为代表的美国黑人的“乌托邦”。这个乌托邦因其先进和富庶,成了黑人产生自我认同和自豪感的依托。换句话说,这是黑人“想象的非洲”。而当下“现实的非洲”依旧贫穷落后、政局混乱、备受歧视。黑人的过去有的只是被殖民、被奴役、被掠夺的血泪史。因此,哪怕是瓦坎达这样如神话般的存在,在讲述的时候也只能以原始的部落记忆为基础和原型,这是无法否定的历史。艾瑞克虽然在血缘上是瓦坎达人,但他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黑人。他渴望在白人社会中打破阶级限制,追求自由平等,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他也确实做到了:19岁从安纳波利斯大学毕业,拿到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学位,加入海豹突击队后被派往阿富汗。从艾瑞克的经历来看,他显然比其他大多数美国黑人要幸运得多,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用高科技武装全世界的黑人同胞,建立一个黑人的理想国。但最终他失败了,他也必将失败,因为现实中的黑人并没有生活在瓦坎达这样的“乌托邦”里,依然遭受着被排斥和被歧视的命运。
《黑豹》更像一场黑人文化的狂欢派对,为黑人群体塑造一个属于他们的超级英雄和幻想王国。导演瑞恩·库格勒说这部影片的主题是身份与责任,具体说来就是,黑人如何在历史深处和现实生存处境中寻找自我,如何与其他种族相处,如何肩负起对整个世界的责任,或许这才是《黑豹》最深层的主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