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森林 陈茜月
摘要:通过研究汉斯瓦格纳设计中的可持续设计特点,为产品生命周期各方面的可持续设计提供建议。将汉斯-瓦格纳的设计特点和可持续设计的概念结合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实例进行举例,研究产品设计各方面所包含的可持续性。可持续设计存在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需要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人类视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来进行思考和设计。
关键词:汉斯瓦格纳 可持续设计 丹麦设计 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9) 01-0099-03
引言
汉斯.瓦格纳(Hans Jorgensen Wegner,1914-2007)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家具设计师之一(如图1),身为“丹麦四巨匠”,他的设计被誉为丹麦现代设计语言。Hans Wegner的設计常被形容为是“自由自在地超越所有潮流”且“永恒不朽”的,是世界各地设计艺术博物馆的必备馆藏之一。通过对Hans Wegner作品中的核心要素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其设计是如何从生产到使用中实现可持续设计理念的,以期对国内产品设计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汉斯-瓦格纳的设计理念及特点
说起Hans Wegner的设计作品,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洗练纯粹的线条、高品质的工艺与材料,以及作品所传递出的温暖与美感。作为出身丹麦的家具设计师,他的作品是丹麦设计风格的完美展现——丹麦的设计师们认为设计可以用来改善人们的生活,特别重视创造实用、优雅并且大众负担得起的产品,并将丹麦传统工艺与创新设计、大规模生产相结合,追求功能和美观。而时至今日,这种设计理念已与可持续设计密结合,设计行业也因此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正如二十世纪中期其他的现代主义设计师一样,Hans Wegner并不希望自己的设计成为昂贵的商品,而是倾向于观注弱势群体和社会公平和谐。在涉及本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时,常常显露出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他的设计在材料选择上往往采用当地生产的、高品质的木材,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耐用程度,还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在结构上,其精简的结构设计则使产品符合大机器批量化生产要求的同时,节约了成本;在外观上,本土传统手工艺的使用使本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并且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对于美的情感需求。
二、汉斯·瓦格纳设计作品分析
在1936年进入哥本哈根当地的工艺美术学校学习设计之前,HansWegner就已习得了家具木工的相关技能,且手艺精湛,在设计中对于结构、材质的运用十分敏感,后又吸收了现代主义的工艺及美学思想。
“Less is more”简单的设计往往蕴含巨大的力量。Hans Wegner一生中设计了500多把不同的椅子,其中超过100个已投入批量生产。他的设计简洁内敛,更注重人体工程学——椅子尺寸往往偏大,而椅面高度则略低于标准尺度;椅背加工成弧形,而扶手也是其设计的重点,以适应使用者的姿势变化[1]。正因为如此,Wegner椅总能是让使用者坐起来更加舒适。
Hans Wegner-生中设计了大量的经典作品,下文选取其中几个最具类型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类分析。
(一)外国传统设计系列
Hans Wegner早期设计中使其获得巨大关注度的有:中国椅(TheChina Chair)、孔雀椅(Peacock Chair)、Y型椅(The Y-Chair)、圈椅(The Round Chair,又称The Chair)。这4把椅子均为Hans Wegner对国外经典作品的改良再设计,其中中国椅、Y型椅和圈椅的灵感来自中国明式家具,孔雀椅的灵感则来自英国著名的温莎椅。
1.中国椅系列
(1)中国椅
1943年,Hans Wegner设计了第一把中国椅,(如图2)(此为再版后的中国椅),灵感源自一幅坐在传统明式椅子上的丹麦商人的肖像画。在后来的设计中,Hans Wegner的许多经典作品都闪烁着明式椅的特征,这种源于明式椅的简洁结构、流畅而富于变化的线条,亦成为其标签式的设计特征。
(2)Y形椅
又名叉骨椅(The Wishbone Chair),设计于1949年(如图2),因其独特的Y字形支撑背板的设计,故被称为Y形椅(The Y-Chair)。
Y形椅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彼时正处于世界范围内物资缺乏的大环境中,因此Hans Wegner选用丹麦当地生产的天然纸绳( Natural Paper Cord)作为编织椅面的材料(如图3),每张椅面需要使用长达1 20米的纸绳并且全部由工匠纯手工进行编织而成(如图4)。经过日积月累的使用,纸绳编织的椅面将愈发贴合使用者的身形,而Y形的背板则能够给予使用者脊椎更为舒适的支撑(如图5)。
(3)圈椅
最能体现汉斯·瓦格纳设计哲学——持续的精减,直到简化为最简单最基础的形态,即4条腿、1个坐垫以及上横梁和扶手(如图2)的,为1949年的圈椅The Round Chair(也被称为“The Chair")。1961年,The Round Chair出现在尼克松与肯尼迪的电视辩论中,被美国《Interior》杂志称为“世界上最美的椅子”。The Round Chair由11块木材、12个榫及榫头、2个指形榫构成。椅座则有软垫和纸绳编织两种。The Round Chair只保留了明式圈椅最基础的结构,去除了一切雕刻装饰,简洁、流畅的结构突出了其功能特征与结构特点,转折处的细节变化发人深思,而指形榫则最大程度强化了材料及连接处的强度。
2.英国孔雀椅
除了著名的“中国椅”系列,设计于1946年的孔雀椅(The PeacockChair)同样也是Hans Wegner在继承外国传统设计后,吸收其优点进行改良、创新的成果(如图6)。
孔雀椅灵感来自于18世纪流行于英美的温莎椅(Windsor chair)。但对于这款由多根细骨作为靠背的椅子,Hans Wegner认为其结构并不十分稳固,因此在后来设计孔雀椅时,他将细骨的中段改为扁平的形状,这也为使用者的肩膀及后背提供了更为舒适的支撑面。
(二)功能性系列
实际上,Hans Wegner的作品无一不在满足形式美感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功能性,但在此篇中只是选择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说明。
1.彼得椅The Peter' s Chair
22岁时Hans Wegner进入哥本哈根的工艺美术学校就读,自此结交了另一位丹麦设计大师Borge Mogensen。并在1944年亲自设计、制作了The Peter's Chair,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Mogensen的儿子。
The Peter's Chair由四塊木头构成(如图7),在不需要工具的情况下,可以徒手反复拆卸和拼装,对于正处于二战的当时,这件礼物无疑具有坚固、安全的实用性,而对于儿童又是一件理想的玩具。
2.折叠椅The Folding Chair
1949年,Hans Wegner为Johannes Hansen Meibelsnedkeri A/S公司设计了一款便于收纳的折叠椅-The Folding Chair。为了使其能够更加轻松地挂于墙上,在设计过程中Wegner为了控制椅子的重量,使用编织工艺制作椅面,并在形成椅面结构的后腿上设计了两个小把手,重新定义了当时折叠椅的形式(如图7)。
The Folding Chair的结构看似十分简单,实际上Hans Wegner却设计了大量细节——作为椅身支撑的后腿由细渐粗,呈现一种轻盈的跃升感,同时又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3.侍从椅The Valet Chair
现由PP Mobler公司生产的侍从椅(The Valet Chair)设计于1953年,灵感源自当年Hans Wegner与建筑师Steen Eiler Rasmussen以及设计师Bo Bojesen的—次聊天。他们聊到就寝时折叠衣服的麻烦,于是便有了侍从椅这一既可以储物又可以挂衣物的有趣设计(如图7)。
(三)新材料系列
除了质朴的木质座椅,Hans Wegner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设计了许多结合了新材料、新工艺的典型现代主义坐具。
1.帆船旗椅Flag Halyard Chair
这把具有史料价值的椅子,是Hans Wegner在1950年设计的,采用了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以此致敬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以及马歇·布劳耶。材料上使用现代的镀铬钢管制作支撑结构,用旗索绳编制椅身,并加上羊皮靠枕来增加使用时的柔和舒适感(如图8)。作品来自于—次Wegner与家人的度假时其在沙滩上获得的灵感。
2.泰迪椅The Teddy Bear Chair
泰迪椅是Hans Wegner与PP Mobler公司合作的第一件作品,椅身结构由实木(白蜡木、橡木或胡桃木等)手工制成,十分结实耐用,内里填充物为天然纤维材料(棉、亚麻、鬃毛等)。宽阔的椅背、向上伸展的扶手,增加了使用者的安全感与舒适度(如图8),这件设计作品是Hans Wegner有机设计的体现。
3.CH88椅
设计于1955年的CH88椅在当时并没有立刻投入生产,而是在大师100周年诞辰时,Carl Hansen& Son公司才重新启动这个项目并进行批量化生产。
CH88椅的扶手采用蒸汽弯曲木工艺进行加工,椭圆木制坐板则是结合人体工程学的结果,同时混合使用了不锈钢椅腿,使得整把椅子看起来格外轻巧并且具有浓厚的工业气息,同时更易于堆叠收纳(如图8)。
三、汉斯·瓦格纳与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设计并非单纯地强调保护环境,而是提倡兼顾使用者需求、环境效益与企业发展策略的一种共赢观”[2]。设计行业也因此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需要将经济、生物和人类的各个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实现企业、消费者、生态环境的循环共生,并且关注于社会公平与和谐,具体涉及本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对文化和物种多样性的尊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提倡可持续的消费模式等内容[3]。
(一)材料中的环保与可持续
在过去数百年间森林被过度采伐,不少物种因此而绝种或濒临绝种。许多环保组织提出森林管理方法应将可持续作为前提。以与汉斯,瓦格纳合作的丹麦制造商——PP MOBLER为例,其木材供应大部分来自丹麦和德国的可持续森林。
而根据同为汉斯·瓦格纳合作厂商之一的Carl Hansen& Sein所展示的资料,用于生产瓦格纳椅所使用的木材的树龄均在1 50年以上,品种也以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盛产的树种(如白蜡木、橡木、榉木等)为主。简练但又富于变化的扶手是汉斯.瓦格纳的设计特征之一,以上文中国椅、圈椅、CH88椅为例,生产时主要使用蒸汽弯曲木工艺进行加工,而白蜡木等树种的木纤维更适于这种制作工艺的需求,产品在今后的使用中也更为耐用。
(二)使用环节中的可持续性
按照Hans Wegner的说法,一把好的椅子通常能够使用50年,最好还能传给下一代。而他的作品往往也不看重能否批量化生产,而是通过细致的手工打磨去追求结构、形态上的完美。
以上文的中国椅系列为例,去除了传统明式椅原有装饰性元素的、极富功能性的极简结构,更加符合现代工业生产条件,减少了工艺成本。而榫卯增强了产品的强度,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更经久耐用。
在某种意义上,Hans Wegner的设计并不契合当下快速消费的时代,但他的设计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感官体验与优秀的质量,使其在可持续使用与可持续消费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本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Hans Wegner的设计中,经常可以窥到外国传统设计的影子,但使他的设计备受推崇的关键还在于他善用丹麦传统元素,并将其升华提炼、推到极致。Hans Wegner是将丹麦传统木工技艺与设计结合的最完美的设计师。虽然榫卯的灵感来自于中国明式椅,但在他的设计在后来也继承、发展出一些更加精细且具当地特征的样式。
许多椅子的初始结构来源于明式椅,但当地蒸汽弯曲木工艺使Hans Wegner所追求的更加简洁的形态结构得以实现,并且得以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如Y形椅、CH88椅等)。丹麦的弯曲木工艺核心在于压缩,利用木材压缩机对木材进行纵向压缩,木纤维产生褶皱,弯曲时不易断裂。
成熟的弯曲木工艺,使设计师能够对产品构造进一步简化,弯曲的椅背与扶手不仅拥有简约优雅的线条,并且完美契合人体各部分的曲线。
汉斯·瓦格纳的设计是传统设计文化和创新的结合,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材料的特性、结构的科学性和人机功能,以及生产制作过程的合理性,因此在追求功能主义合理性的同时,他的设计也散发出独特的手工艺的美感。而丹麦的传统工艺、传统文化也在这种创新与延续中得以传播、发展和保存下来。
结语
汉斯,瓦格纳的设计风格展现出设计必须要关注社会的公平与大众需求,为大众带去高品质、耐用、具有美学价值的产品,并以此表达设计的人文关怀。
在当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背景下,关注产品设计、生产、使用等各个方面和环节的可持续性成为了必须思考的内容。不论是选材、结构工艺、本土文化、市场定位与售价等,都需要考虑其中的可持续性。
而分析研究汉斯,瓦格纳的设计,对当前的中国设计来说,也具有现实意义,即好的设计不应只是一味模仿、照搬传统式样,或是一味追求低廉的售價以期以数量谋利,而应该考虑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材料继承和改进传统技艺,并在选材与工艺上达到能够持续十几或数十年使用的品质,实现经济与生态上的可持续性。只有通过这样的模式,才能够使企业的利益、大众的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梁成龙来自中国的启迪 浅析汉斯瓦格纳的椅子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 (8):242-244
[2]刘新,余森林可持续设计的发展与中国现状[A]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2009
[3]薛生健,薛晗,周杰可持续设计观下的产品再设计方法及途径[J]美与时代(上),2017 (8):96-98
[4]董忠和浅谈可持续森林采伐[J]民营科技,2017 (7):183
[5]米吕军,曹宏芳对可持续森林资源管理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 (10):130
[6]贺庆文现代家具的绿色化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6(18):207-210
[7]许安娇基于消费行为的绿色家具品牌传播路径[J]企业经济,2017 (7):36-40
[8]李通主人椅的设计进阶路径研究[J]包装工程,2016 (22):39-43
[9]陈兴义,马可望中西方坐具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初探[J]设计,2016,29 (17):54-55
[10]周丽芸基于人因工程学对户外坐具尺度人性化探析[J]设计,2017,30 (1):102-103
[11]方海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中国主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2]吴延玉中国元素与工业设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