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展示史料,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019-03-27 12:02杨文仁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多媒体

杨文仁

[摘   要]采用多媒体展示史料能生动直观地“再现”历史,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此,教师可通过巧用思维导图来强化学生的唯物史观,巧用动态地图来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巧用原始史料来提高学生的实证意识,巧用网络资源来丰富学生的历史解释,巧用视频史料来生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史料;多媒体;历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1-0074-02

核心素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也是高考命题的新指向。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必须面对和需要研究的新问题。随着历史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史料教学已被许多历史教师所认同并积极践行。但是,大量文本史料的堆积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巧用多媒体展示史料能生动直观地再现历史,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从而“引领学生在丰富的历史信息、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学习历史知识、追问历史真相、探究历史问题、领悟历史规律、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生发历史启迪” 。下面笔者就如何巧用多媒体来展示史料,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巧用思维导图强化学生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可以推动人类对历史的认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可以透过复杂的现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都是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进行编写的,唯物史观是贯穿历史教材编写的一条主线。为帮助学生清晰地梳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更好地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认识、分析历史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借用多媒体技术演示思维导图,将唯物史观具体化、发散思维可视化,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强化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原理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巧用动态地图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由于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称谓的变迁,学生会对“已往”的历史感到陌生,教师也会在教学中因“一言难尽”而力有不逮。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很难突破这一“瓶颈”。而运用动态地图则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模糊为清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作用,强化学生的感知,进而提升学生的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如张骞出使西域、红军长征、三大战役和新航路的开辟等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就能将生硬的历史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有些历史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区域特征和相应位置。如秦灭六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罗马扩张、北约和华约的对峙等教学内容,可采用区域颜色闪烁、变色的方式,使书本上的地图变活,进而增强学生的时间意识和空间观念。

三、巧用原始史料提高学生的实证意识

史料是还原与重构历史的证据,是解释历史的依托,特别是那些原始史料,对解释、重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展示古典文献和文物遗迹等原始史料,让学生近距离地感知历史证据,进而催生“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实证意识。例如学习“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时,可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实物图片,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真切地感受到秦军严明整肃、威武雄壮的阵容和奋击万里、排山倒海的气势,由此加深对秦始皇横扫六合、廓清宇内这段历史事实的理解。再如学习“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不同时代的货币形制,如贝、刀、铲、纺轮等,还有秦汉唐的“圆形方孔”,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货币形制经历了由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杂乱到规范”的演变趋势,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实证意识。

四、巧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历史解释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说:“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或发生了什么上,而是集中在我们如何发展对历史的认识。”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是形成历史解释的依据。人们占有的史料不同,形成的历史解释也就不同,而且占有的史料越丰富对历史的认识可能就越深刻,对历史的解释可能就越接近真相。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来搜集史料。学生围绕同一历史内容从不同视角、不同立场收集不同的史料,进而倾听历史回声,可以增进历史理解,催生历史解释。例如学习“鸦片战争的背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来搜集史料。学生搜集的史料丰富多彩,从形式上看,有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巧夺天工的历史文物……从角度上看,有社会性质、政治体制、经济形态、对外政策、武器裝备、科技水平、战前准备、思想观念……学生通过自主搜集史料,了解了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增强了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进而催生出对鸦片战争多方位的历史解释,生发出“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英国与封建主义中国的一次正面交锋”“鸦片战争是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碰撞”等一系列深刻的历史认识。这样既拓展了学生历史解释的视域,又加强了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同时也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历史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政治、经济、军事、政策、科技、地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原因或影响时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进而形成较为客观的历史解释。

五、巧用视频史料生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育家杜威认为,“历史学科是塑造人的道德品质的最优学科”;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更强调,“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视频史料对于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有着非凡的魔力,教学中可利用视频史料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一课中“日军的滔天罪行”时,可播放《上海纪实——南京往事》中的片断:“一个个铁证如山的档案、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面、一组组惊心动魄的数字……”伴随着低沉的音乐、悲愤的解说,顷刻间学生疾首蹙额,义愤填膺。这不仅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日军的滔天罪行,而且萌生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责任感。再如,在学习“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时,可播放电影《血战台儿庄》的片段:“激战中,骑兵团团长陈纯一被弹片削掉耳朵,血流不止……被瓦砾划破肚皮,腹肠溢出……他忍痛把肠子盘进肚里,用绑带捆住腹部,继续指挥战斗,直至壮烈殉国。”这样的视频,能使学生自然真实地感受到抗日战争的惨烈和华夏儿女的不屈,能够增进学生个体与家国的情感联系,进而使学生生发家国情怀。

总而言之,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巧用多媒体能够创设出鲜活的历史情境,呈现出丰富的史料资源,从而引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领悟历史规律、汲取历史智慧、生发历史启迪,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贲新文.刍议史料研习教学活动的优化 [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12):38-45.

[2]  孙淑松.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浅探[J].中国教师,2017(2):58-62.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多媒体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谈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