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法律儒家化及其影响

2019-03-27 05:47:3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儒家法律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一、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的历史进程

(一)汉代的“引礼入法”

西汉刚建立之时,经济凋零,国家急需一种思想来指导治国实践。在秦朝对儒家进行了曲解异化,即使在汉初百官们也谈儒色变。与秦朝的严苛刑罚相比,道家的无为而治得到了重用。经过几十年,社会逐渐恢复了稳定,社会生产力也大大提高,百姓生活也富足起来。

汉武帝时法律儒家化表现为“春秋决狱”。“春秋决狱”就是不引用现有的法律条文作为判案的依据,而是以儒家的经典来作为判案的依据。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儒家学者实现其社会理想的主要途径,其中的伦理道德,区分主犯与从犯,减轻处罚的一些原则,体现了其先进性与合理性。为稳定政治局面,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礼法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不再是直接以儒家经典作为判案依据,而是直接把儒家思想作为立法的依据,直接吸取到法律之中,礼的规范作用被法律化。许多儒家思想直接引入到了法律之中。在这一阶段法律儒家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曹魏的《魏律》将“八议”引入其中。“八议”制度,是八类权贵人物犯罪以后,“大罪必议,小罪必赦”,享受特殊优待,司法机关不得擅自处理的制度。这种制度带有封建制度鲜明的特征,王公贵族的司法特权成为一项合法的法律制度,等级特权进一步加强。晋律还明确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五服制度以丧葬礼制为表现形式,准确地标记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尊卑上下,包含了丰富的伦理内容,该原则充分体现了儒家所倡导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思想,强调了上下、尊卑、贵贱、亲疏的封建等级秩序。

(三)隋唐-礼法合一

隋唐时期儒家思想成熟,最终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

唐代统治者吸取因严刑厉罚而导致亡国的教训,提出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原则,以“德主刑辅”作为立法指导思想,“三纲五常”是儒家精神的核心内容。唐朝减少了死刑的类型,在执行死刑时,出现了复核制度,对老弱病残精神病人减轻处罚,老人越老,孩童越小,残疾人残疾越严重,刑罚越轻,充分体现了仁政的思想。

法律原则继承了封建法律礼法结合的思想,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代规定同居相隐不为罪的原则,允许相隐的范围比西汉时又有所扩大。同时,唐律也明确规定了谋反、谋叛、谋大逆等严重危害到社会稳定和中央集权的行为,不得相隐。

唐朝的礼法合一标志着传统法律儒家化的最终完成,后来的宋元明清大多仿照唐代的法律,仅作了一些改变。经过八百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不但成为封建法律的正统思想,而且自此以后历朝历代均沿袭不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法系”,对封建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的原因

1.中国封建法律儒家化与“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只是战国以来,国家不统一,各方诸侯势力针锋相对。这时候打击贵族势力、主张严峻刑罚的法家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商鞅变法使得秦国迅速强大起来,统一了六国。秦国建立后,仍然沿用了法家的思想,因为严刑酷法而灭亡。汉朝建立后,与秦朝相反,一开始主张无为而治,国力逐渐恢复。与此同时,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国家力量的强大,从政治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2.封建法律儒家化与封建官僚制。从西汉时期官员选拔实行察举制度,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而考察的科目以孝廉为主,其中包括贤良文学。贤良的含义就是德行兼备。自从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文学的涵盖范围实际指经学。

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在选拔官员时重视被品评人的品行、即是否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但到后期即为士族把持,成为士族贵族把持政权的工具。

隋唐时期实行了科举制。科举制考察的内容有明经科,明经科就是儒家的经典。在之后的封建统治里,官员几乎都是精通儒家经典的儒士。

古代选官制度使封建社会的官僚儒家化,而封建社会的立法和执法又是通过官员来完成的,那么,中国封建社会法制的儒家化必然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二)法律儒家化对中国当代法制建设的意义

儒家法律思想虽然是古代封建社会长期产生的产物,与现代民主平等文明的社会大有冲突,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其全部内容。例如在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描述的是一个熟人社会的乡土中国。在熟人的乡土社会中,对于诉讼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大家都是街坊邻居,若真的要走上法庭针锋相对,也是迫不得已。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更能节约司法资源,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也提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儒家思想中的“仁”蕴含着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和关注。即使到现在,中国人的性格大多温和,在各个场合讲究礼仪,懂得孝敬父母,讲究人情。儒家思想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经过了历史的沉淀,有着丰厚的内涵,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刻的。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思想对于现代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发扬传统美德有着重要意义。

在古代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比如规定每年春二月不准上山砍伐树木,不准堵塞水道;不到夏天不得采摘刚发芽的植物,;不得捉取幼鸟,幼兽等。禁令到七月才解除。这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对于现代生态环境立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儒家法律思想也会被赋予新时代的意义,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对儒家法律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当前的法制建设是很有价值的。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儒家法律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儒家思想与书法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1
让人死亡的法律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人间(2015年23期)2016-01-04 12:47:46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46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天府新论(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让法律做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