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 唐山 063210)
我国是自然灾害种类最多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就是自然灾害。它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且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现象和事件。它们之中有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水灾害等人类话动导致的环境灾害。对于自然灾害人类是渺小的,最好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以预防为主,尽可能减少对我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当今人类的生活生产依赖于高大建筑物或者是构筑物,也就是我们统称的土木工程,保证我们土木工程建设和使用的安全,是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和工作。
我国常发生的灾害且对人们生命才产影响最大的就是地震灾害。地震是由于地壳破坏引发的地面运动,这种地面还动对人工建筑物可以造成严重破坏。1976年,中国唐山市发生大地震,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四百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死亡人数约242769人,重伤人数约164851人。近几年来,我国发生的大地震有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级巨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2011年11月8月,东海海域发生7.2级地震;2013年4月205日,四川庐山发生7.0级地震;2013年7月22日,鲁肃定西发生6.6级地震;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了6.5级地震;2017年8月8日四川九赛沟发生7.0级地震;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市发生5.7级地震,这些地震对我国影响巨大,从不同程度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地震的发生我们今天的科学技术是控制不了,但我们能够做到土木工程设施抗震设防,确定每个国家的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定各地区基本烈度,作为工程设计和各项建设工作的依据。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应在建设的过程包括场址选择、可行性研究、编制计划任务书等中遵照执行,国家建设主管都门颁布抗震设计规范,并尽可能地采取隔震、消能等地震减灾猎拖,施工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严格保证建没项目的抗震施工质量。土木工程设施的抗震设防应安照“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合理的使用建投资源。地震是不可预测的灾害,但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所设计和施工建设设施是可靠的,至少是“裂而不倒”这是被过去许多强震所造成的灾害的最好证明。
风灾是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2000年7月13日,一场特大龙卷风袭击苏北部分乡镇,给这些乡镇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灾区灾情仍然很重,死亡人数增加约有30人死亡,重伤约150人。灾害造成大批房屋倒塌、树木折断、交通中断。据统计,仅高邮市接近经济损失超过1.5亿元。对风灾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在容易发生风灾的地区将屋面板、屋盖、幕墙等加以特殊锚固是必要的。要特别重视大风引起高耸结构、高层建筑、柔性结构大幅度摇晃无法使用或造成共振破坏。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预防措,一是设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警示牌;二是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定人定时监测,雨季加密监测,发现险情及时上报;三是对小型崩塌、滑坡体实施人工排险;四是当地政府应迅速采取必要避让措施,将附近居民搬迁至安全地带,对于难以实施搬迁的,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好撤离计划。
社会灾害是指人为的破坏生态环境,过度的破坏自然生长规律。我们可以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懂得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即可。
我国发展到今天城乡特点依旧层次分明,城市人口密度大,建筑物高耸且稠密。而农村乡下则恰恰相反,人口密度小且建筑物比较分散。从而在防灾减灾方面我们要抓住其不同点,进行综合治理和防患。城市经济密集度高,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的作用与功能越来越重要,城市一旦受灾,将涉及千万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目前城市防灾能力仍比较脆弱,而且防灾减灾方面也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防灾工作进展正处于加速阶段。近几年,我国在城市防灾减灾方面,主要重视的是灾害来源的研究,以及重视城市规划与防灾减灾的关系,而对目前城巿的土木工程结构发生灾害遭受什么程度的破坏、灾害对人民生命及财产的损害以及地震的二次灾害等缺乏深入的研究,对建筑物的结构状况不明,往往出现宝发性灾害事故。现在国内城市综合怙灾减灾规划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探来,许多研究也考虑了多灾种,体现了灾害过程的特点,强调了多手段的应用,但是这些成果仅限于城市规划体系外的城一巾建设方面的防灾资源整合。我们还需要建设土木工程结构信息管理与技术支撑的综合系统,在综合系统平台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随着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农村防灾减灾也日益重要。农村灾害分布较广、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灾情也十分复杂,根据不同地带不同分析其灾害特点从而更好防灾减灾治理。我国农村历来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增加,人地矛盾将继续加剧,另外战略性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绿化面积减少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在农村建设方面,可以防止潜在的灾害。如在村庄与村庄之间建立绿化带及隔断池塘等有效防止火害造的成损失,房屋建设或生产工厂建设要根据本地区的规范来建造,这样有效防止地震、大风、洪水等对建筑造破坏,从而危胁到村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防灾减灾要考虑多方面引起的灾害,这样的够预先做好预防措施,从建没中的根源解决灾害。
随着社会及经济的高速发展,防灾减灾日益成为国际必须面对的重大工程。防灾减灾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区域构筑综合的、长期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平衡发展。对于防灾减灾战略意义认识是人类付出了无数次惨重代价之后认真总结的宝贵经验。防灾减灾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准确预警,也有控制并减少人为灾害的发生,提高人们对灾害的应变的力。防灾减灾水平,检验着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及政府管理能力。有效的防灾减灾能力,不仅能降低各种灾害的危害成度,也提高了人们对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对政府管理能力的高度信任。积极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考验着各级政府,同时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防灾减灾是一个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系统工程,不可急功近利。它是构建中国梦路上不可缺少的基石,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锁。防灾减灾工程需要各级政府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利益负责和对伟大中国走向复兴之路负责的精神。需要把建立综合性防灾减灾系统工程落实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布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