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银明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00)
静脉注射化疗给药是癌症患者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对血管刺激性大,近年来,化疗用药已趋于深静脉给药。临床上常见的深静脉给药途径有颈静脉穿刺置管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及PICC置管术,以上4种途径各有优劣势,其中颈内静脉置管术容易引发气胸、血胸,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易出现心律失常等紧急并发症,PICC置管术价格相对昂贵、接受依从性差,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可以避开以上气胸、血胸、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价格相对便宜,操作简单、损伤小,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而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1],更容易被妇科肿瘤术前首次化疗病人接受。所以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前首次化疗多选用股静脉穿刺置管途径给药。但受到操作者技术娴熟度、患者皮肤血管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股静脉置管后存在发生皮下血肿的危险。本次研究通过对比观察了针对皮下血肿展开细节干预的预防效果。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静脉化疗行股静脉置管的癌症患者204例,其中宫颈癌110例,子宫内膜癌79例,卵巢癌15例,观察组年龄(45.8±1.6)岁,对照组年龄(46.1±1.7)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根据股静脉置管的操作流程为患者进行穿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细节干预。(1)加强心理干预:绝大部分患者都不具备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不少患者对股静脉置管存在主观意识上的心理恐惧感,因此,在进行股静脉置管穿刺前,操作者应运用图谱及模型向患者详细讲解股静脉置管的方法及其作用和意义,达到有效的护患沟通,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提升配合性[2]。(2)加强环境干预:因股静脉置管有别于普通的静脉穿刺,应将患者置于隐秘性良好的治疗室,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进出,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以免影响患者情绪。(3)护士娴熟的操作技能:操作者必须是经过严格培训并且技术过关的静脉治疗小组成员,保证有两名护理人员相互配合操作,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4)发生血肿处理方法:股静脉置管穿刺成功后,发生皮下血肿大多是由于反复穿刺所致,一旦发生血肿应立即使用浸湿有山莨菪碱注射液(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707)6支(2mg/支)的4层无菌小纱布覆盖于穿刺口血肿处(以超出血肿边缘2cm为宜),再用8×12cm 3M透明敷贴覆盖后表面应用防移位沙袋(1.0kg)压迫4小时。每天更换纱布2次,随脏随换。
统计两组患者在股静脉置管后发生皮下血肿的病例数并计算占组内比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了解患者对穿刺者的满意程度,并确保调查问卷的有效性。
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股静脉置管穿刺过程中发生皮下血肿的比例,显示对照组为50%,观察组为14%(P<0.05),见表1。
表1 皮下血肿发生率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对穿刺者的满意程度,显示对照组满意度为86%,观察组为98%(P<0.05),见表2。
表2 满意度对比[n(%)]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近年来虽已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但在股静脉置管中由于反复穿刺或误穿动脉所致血肿现象时有发生,临床表现为穿刺处及周围皮肤出现瘀血、肿胀,血肿部位皮肤变硬,或条索状[3],患者感觉剧烈疼痛,行动不便。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导致患者穿刺口剧烈疼痛,影响睡眠,当化疗药输入后会进一步加重静脉的损伤[4],可发生静脉炎、静脉血栓、组织坏死,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增加了患者的恐惧、焦虑感,降低了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影响了后续治疗的进程,甚至发生医疗纠纷。
除了娴熟的穿刺技术外,高质量的护理同样是影响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细节干预在患者进行股静脉穿刺前强化了心理、环境等干预,充分保证了患者在接受股静脉穿刺时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本研究显示,通过细节干预后,观察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除此之外,细节干预对穿刺前患者心理、皮肤等充分准备也是保证穿刺顺利进行的关键。
综上所述,进行股静脉穿刺时加强细节干预有利于对穿刺后皮下血肿的形成起到有效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