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小英 陈相伦
【摘要】教师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着力培养一支道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精良、善于创新、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青年体育师资队伍,是实现体育与教育、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学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能极大促进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研活动 青年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88-02
1.青年体育教师现状分析
1.1教学活动组织水平较低
由于中学的扩招需求,大批青年体育教师开始走入教学岗位,这些教师在入职之前,相应的管理部门已经进行了相应的培训,但是,由于部分青年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或是教学经验不足,这导致在进行教学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并不知道如何进行问题的解决。 特别是在教学机制、 教学方法、 教学实施、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还显得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部分学校的教学评价系统并不是十分的完善,青年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这也导致教师的专业素质无法提高。
1.2专业基础知识不足
对于青年体育教师来说,由于他们并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基础知识则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教学之初,青年体育教师要想较为顺利的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首先就应该精通体育教学的基础流程与知识,但是通过分析发现,现阶段,部分中学的青年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十分薄弱,并不能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这导致教学活动开展水平较低。
1.3职业态度不足
职业态度是教师责任感、 使命感的集中体现,中学青年体育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提高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现阶段还是有部分青年体育教师在职业态度这一方面有所缺乏。 部分教师对于教学工作并没有足够的热情,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进行工作,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2.教研活动有效促进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2.1提升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程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和环节,我国多年来实行的课程行政体制可以归纳为:“政府定课程,学校管教学,教师用教材”。这种格局行之已久就习以为常了。而现在,传统的竞技运动课程内容的体系必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身体活动。从课内、校内走向社会、自然,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学生的心理也随社会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体育教师还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
2.2提升运动技术技能示范能力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在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视野下,青年体育教师必须从过去仅作为“运动技能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转换为以运动技能为手段的“体育文化的传承者”。单就运动技能的传授而言,体育教师肯定不如一个专业的教练,甚至任何一个稍有体育特长的普通人都可能替代体育教师的工作。但是,如果谈到通过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时,就只有合格的体育教师才能胜任了,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体育课和体育教师的独特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体育教师的职业才真正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我们体育教师还是停留在技能传授,让学生跟着模仿并多多练习的这个层面,那么体育课程将难以在全面培养学生方面有大的作為。
2.3加强青年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
科研是促进青年体育教师成长和延缓职业倦怠的一剂良药。但由于体育教师偏重于运动技术,其文化知识相对缺乏,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欠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初步培养体现在体育教师开始对教学由“怎样做”转变为“为什么做”,鼓励教师不断尝试新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快乐体育、主动体育等教育思想;引导教师抓住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反思教学、教研讨论等活动,激发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欲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同时建立合理的针对青年体育教师的评价标准,使青年体育教师得到恰当的评价,提高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
2.4加强组织体育活动及裁判能力培养
体育竞赛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任务的主要形式,它对于检查课堂教学和课外运动训练的效果,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对于推动高校群体工作的开展,增进健康,促进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既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结语
加强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这是青年体育教师合作的最常见方式,也是教师团体学习不可缺少的平台,它可以使教师取长补短,整合团体智慧。加强课题合作,建立“学习共同体”。课题合作是一种高层次的体育教师合作方式,要求中青年体育教师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并参与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实验,与同事、专家一起合作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8).
[2]黄爱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