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格
杨玭(左一)和沿河福利院的孩子们
春节刚过,人们还沉浸在过节的轻松氛围里,杨玭已经在忙碌了。或者说,她从未休息,刚刚启动的“艾特小熊”童宝话屋,随时要测试系统,困境儿童个案管理服务平台日常管理,为贵州沿河的乐童空间购买书籍……除夕夜,全家团聚的时刻,她还心系着贵州沿河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
今年46岁的杨玭,做了8年的中学美术老师。颇有想法的她,于2003年辞职。离职后,她选择了与孩子有关的工作,带着小朋友们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拓展活动。其间,杨玭和朋友组织了“希望之旅”活动,带领张家港部分小学生到湖南怀化山区小学交流互动。
虽然去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地的贫穷还是超出了杨玭的想象。孩子们要走很远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教室分外简陋,连一盏灯都没有。全校73个孩子,一共四个班级四位老师。一个年级上课时,其他孩子就在旁边自习。学校唯有的稍微先进一点的东西,就是一台破旧的风琴和一台放映机。
虽然上学之路如此艰难,学校条件如此简陋,那里的学生们却分外上进。一个9岁的小男孩每天走两个小时山路上学,哪怕生病也从不请假。大雪天,妈妈给他三根木棍,他每天摸黑出发,依靠三根木棍,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去学校。
更让杨玭感动的是在山村小学任教的丁老师。有着30多年教龄的丁老师,每天带着不到2岁的孙女,走一二十里山路去上课。小孙女坐在学生们中间,还不及课桌高。她有一个厚厚的用白纸订起来的本子,里面记录着每届、每位学生每次背诵、默写、测试的分数。小学生们可以在本子上,翻到自己爸爸妈妈当初上学时候的故事。丁老师的敬业与付出深深打动了杨玭。
当时,杨玭募集了3万多本书籍,从中挑选出1万多本带给山村的孩子们。看着孩子们光着脚丫一趟趟搬书,稚嫩的脸上满是欣喜,杨玭觉得,一路颠簸赶到此处的所有辛苦都有了意义。
这次交流活动让杨玭感触颇深,城市孩子与山村孩子的差距让她震惊,她开始更多地关注起身边力所能及的公益。
在张家港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办公室,杨玭看到花瓶、纸巾盒特别漂亮,便问校长是从哪里买的。校长说,这是学生劳技课的作业。杨玭心头一振,有了新想法。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与未来发展,杨玭发起了“天使的微笑”特殊儿童手工作品爱心义拍义卖活动。“当时一个作品拍到了3000元,大大提升了特殊儿童的自信心。”杨玭说,这个活动让很多特殊儿童的眼里有了光,让他们的家庭看到了希望。这个活动持续了4年多,累计拍卖金额近10万元,用于帮助特殊教育学校的困境儿童,支持和激励孩子们用双手改变命运。
在公益服务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杨玭接触到社工的理念,决定依靠社工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开展青少年工作。2012年3月,她成立了张家港市第一家草根民间社工机构——张家港市暨阳青少年发展事务所,为不同类型的儿童,提供各种形式的公益性服务。
2011年,杨玭组织策划了来港建设者子女同城融入计划“亲城计”,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张家港。她带领团队,走进新市民子女学校,通过举办“我的家乡我来说”“家乡风俗大比拼”“我眼中的张家港”等活动,和孩子们一起重新认识、认同第二故乡,建立起“我是这个城市的小主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2016年6月23日,盐城市阜宁县遭遇强冰雹和EF4级龙卷风双重灾害。杨玭主动请缨,赴阜宁灾区展开为期15天的灾后援助工作。她参与走访60户灾民,不同程度介入10个家庭的援助服务,链接各地爱心资源,发起并建立了阜宁第一个帐篷绘本馆,筹集了千余本优秀儿童绘本以及其他学习用品,将绘本治疗方法引入阜宁灾后儿童创伤治疗系统。
杨玭带领孩子们读绘本,“虽然有些孩子还不认字,听不懂故事,但色彩鲜艳的绘本,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三天后,孩子们脸上开始浮现出笑容,在帐篷里游戏嬉闹。
在援助过程中,杨玭撰写了10多篇共3万多字的服务笔记,从灾害情况介绍、服务内容方式、灾后援助感想、社工介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分享,对江苏省首个社会工作灾后援助服务项目,进行了客观理性的记录和反思。
随后,杨玭又把目光对准了困境兒童。她参与发起了张家港市困境儿童关爱中心,研发新的工作模式和工具,运用社会工作个案管理方法的理念,协助社工为困境儿童提供服务,把适用于本土的专业方法运用到困境儿童的服务中去。她提出四个“第一监护人的概念”, 即家庭第一监护人家长、学校第一监护人班主任或德育老师、社区第一监护人儿童福利督导,以及社会第一监护人专属社工,依托“童宝爱呼计划”的呼叫平台,启用四位一体的监护人网络,让孩子在任何有需要的时候,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成年人求助。
她参与发起了“1平方米未来”项目、“生日礼物包”、“安心女童·困境女童青春期关爱计划”等等。她说,每次活动结束,总有小朋友过来说:“杨老师,我可以抱抱你吗?”然后几个孩子一起过来拥抱她,她就觉得幸福至极:“爱出而爱返,生命影响生命,你的行动也可以带动身边的人,影响身边的人。这些孩子长大了,也会去主动帮助别人。”
从2013年开始参与试点社区社会工作至今,从成立之初的一名社工发展到现在的10多名社工,从“暖巢5+2”社区困境儿童公益托管一个救助服务项目,到现在有“左手有爱”“宝贝家”“儿童团”“悦读圈”等40多个服务项目,暨阳青少年发展事务所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步发展成比较成熟的促进青少年成长的支持性综合服务平台。其间,所经历的探索,所面对的挑战,难以尽言,而杨玭始终坚信未来必定更美好:“孩子们今天有怎样的成长环境,就会有怎样的未来。这个环境,在于我们的共同努力。”
金塘小管家项目活动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