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己派
从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起步,到服务50多个城市的千万学生,好未来用了15年。踏入发展的第四个五年,这家百亿美元市值的科技教育公司,正在探索一条新路。
无论是成立AI Lab、脑科学实验室,还是推出To B的教育开放平台,好未来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机构,而是一家研发型的科技教育公司。
2018年初,好未来即宣布重新定义,半年后,创始人兼CEO张邦鑫正式给出新定义:要成为一家以“智慧教育和开放平台”为主体的科技教育公司。科技,已成为其未来生长的关键词。
2018年7月,好未来举办人工智能大会(TAL AI SUMMIT,以下简称“TI大会”),这家有着浓重“教育”标签的公司,开始给人以科技的酷炫感。多项科技成果接连公布,包括智慧课堂解决方案“WISROOM”,业内首个脑科学研究项目。
“WISROOM”赋予教师千里眼(摄像头)、顺风耳(麦克风)与超级记忆(云)。在“WISROOM”课堂上,教师通过这些智能教学辅助系统,可实时了解学生的绝大部分课堂行为,并且得到系统的实时建议。更重要的是,“WISROOM”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辅导,即便角落中内向的学生,也能获得及时有效的一对一关注与互动。
在好未来CTO兼教育开放平台事业群总裁黄琰看来,这场TI大会具有标志性意义:AI技术的出现和产品化落地,意味着好未来顺利完成了教学场景的“单点打穿”,也成功唤醒了教学产品经理的想象力,更多教育产品产生了拥抱AI、智能升级的动力。其后,好未来也实现了AI技术在教学质量管控、教师教学辅助、题目智能推荐、作业自动批改等每个教育环节的渗透。
“重视AI,其他环节的产品负责人过去只是想想,觉得离自己很远。看到AI产品真正落地,有了实际效果,他们才会有实感:哇,原来还能这么玩!”黄琰表示,内部从一线教研、教务部门一直到管理层,已逐渐将AI技术视作“标配”,每个团队都非常主动,寻求资源和人才让技术赋能做得更好。
从0到1,任何转变都是厚积薄发。
2015年入职的黄琰,见证了公司AI技术从“练兵”到落地应用的全过程。他向《21CBR》记者透露,好未来对技术赋能教育的思考,在创办早期就已开始,限于资源、资金以及认知,起初以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为切入点。2010年11月,好未来将教研成果和IT成果相融合,推出ICS智能教学系统,以此作为信息化的基础。2016年,好未来推出IPS智能练习系统,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准确“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个性化教学服务初具雏形。2017年,好未来将IPS更名升级为“学而思云学习”,进一步强化学习的个性化、定制化功能。
基于创始团队的创新精神、理工气质以及一线实践的敏锐洞察,好未来一直热衷探索前沿技术与教育场景的结合。
2013年,线上教育的盈利模式尚不明朗,行业对K12直播课模式的讨论莫衷一是,好未来笃定直播模式可以跑通,试水线上的K12大班直播模式。其后,旗下学而思网校提出“在线学习更有效”,推出“直播+辅导”的双师教学模式。拆分“学”与“习”,授课老师团队对课堂教学负责,辅导老师团队对学习效果负责。
2016年,好未来又尝试线下“双师课堂”,“未来,好未来所有新开的城市,线下课程会全面采用双师模式。”黄琰说,从续报率、客户满意度等各项指标来看,双师课堂已与传统的线下课堂数据持平,甚至多地的双师课堂数据呈现赶超势头。
从试水信息化到下注直播,再到押注AI,好未来在技术上持续自我进化。2014年前,内部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将线上产品划分为“技术产品”,线下则属于“传统产品”。2015年以后,这种划分不再成立了,因为技术和教育的融合已无处不在,每个事业群的产品都具备极浓的科技元素,几乎没有哪个产品是纯粹的“传统”范畴。
“基于技术,教学过程的‘黑盒子有望被打开,大家能知道其中所有的起承转合。”黄琰说。
科技助力下的好未来,正在开启商业模式的重塑。
C端的培训业务足够成熟后,好未来正从独立选手转型为行业赋能者,对外输出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好未来有这么多的研发投入,我们希望能把好未来的研发成果开放出来,让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不必去重新‘造轮子,可以去复用已有的成熟研发成果,站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教育本质的创新。”黄琰说。
黄琰曾走访全国各地多个机构和学校,对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生基础学科教育难以满足等问题深有感触。“有句玩笑话是‘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在不少欠发达地区的县城以下学校,这就是现实。”他表示,好未来对外开放服务给公立学校和教培机构,正是为了解决优质师资供给不足、学科开设困难、管理经验有限等真实痛点,解决方案依赖底层的AI、大数据、直播云等技术支撑。
过去一年,好未来的To B业务与对公业务同步发力。
2018年5月,好未来正式成立发布面向教培行业的ToB服务产品“未来魔法学校”(Magic School),该产品现阶段主要为教培机构提供一套沉浸式双师课堂整体解决方案。
2018年底,好未来进行产品迭代,推出To B完全体“教育开放平台”,集结“家长帮”、“未来魔法学校”、“WISROOM”智慧课堂解决方案、“直播云”等四大产品体系,推出包含AI+教育、双师、在线直播、未来能力、线下运营在内的五大解决方案。这一覆盖线上线下全场景、贯穿教学全周期的教育开放平台,助力教育机构,加速教育产业智慧化升级。
黄琰透露,教育开放平台目前已与1000多家机构合作,覆盖二三四线城市和地区,拥有超2万的线下学员,累计在线学习课时超过1000万小时。
对公业务也有重要收获。
好未來CTO黄琰
2018年8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好未来宣布,围绕“教育信息化2.0建设”进行长期战略合作,双方合作的一大重点,是尝试未来教育的可能形态,打通公立学校教学各环节的数字化,共建“未来学校”。
“许多学校校长和教委领导本身就是教育家,对公立学校的理解要比好未来更深,有更多定制化需求,对于重点合作校,我们把为它们提供的定制化服务看作未来标品的雏形。”黄琰说。
发力B端教培和公立校市场,是好未来打造一体化平台的开始,这是其未来商业潜力跃升的重要一步。张邦鑫公开表示,培训行业逐步走向健康成熟,产业分工纵横交错,为所有机构提供类似水和电的通用能力的横向平台,开始有机会出现,可将教研、教学、技术开放给全国的中小培训机构。
“以前很多机构跟我们是一种竞争关系,以后会变成合作关系。”张邦鑫说。
创新的探路者,往往需要付出不小成本。
好未来CTO兼教育开放平台事业群总裁黄琰表示:“最近几年,好未来每年研发投入都在数十亿人民币左右。作为一家科技教育公司,我们有将近五千人的研发力量。”
无论是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还是拓展线下双师课堂,涉及屏幕、教具等多个硬件的投入和迭代,大面积铺开,都将耗费大量资金。黄琰表示,线下双师课堂初始投资成本确实可观,而且集团和用户对硬件质量的标准在不断提升,例如对屏幕的清晰度、还原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在以规模化获取供应链优势等方向,我们正在探索,但是,这项投入非常值得。”
好未来的技术视野并不止于当下。黄琰告诉《21CBR》记者,好未来将在教育场景里尝试5G技术的探索,正积极争取第一批获得5G使用牌照。
好未来已确立的一个长期研究方向,是深耕认知科学和脑科学,将研究成果产品化。2018年成立的脑科学实验室、硅谷研发部,承担了这两大领域的探索工作。
其中,硅谷研发部是好未来在海外的第一支研发团队,将利用美国本土的科学、技术和人才优势,探索认知科学、教育心理学、测量学、语音和语言技术等领域的创新。
脑科学实验室则在2018年7月,与七大高校专家联合发布“儿童青少年脑发育发展动态信息组学图谱”项目、推出“Alpha Brain”品牌并发布脑科学知识课程体系,帮助教师、家长、学生理解并应用脑科学教育理念。围绕脑科学,好未来将构建一整套培训体系,涉及教学设计、学生专注力等内容。
教育的本质是对大脑的培育。在黄琰看来,若没有科学研究指导教学实践,很多错误的教学动作容易出现。“例如,家长和老师往往用一些定性的词评价孩子,比如聪明、记性好。其实,他们认为的‘聪明和学术意义上的‘聪明是两回事。反应慢但推理能力强,也是聪明的表现,这类孩子往往容易被忽视。”好未来希望,通过追踪人脑学习历程,用科学的脑部思维训练方式,为孩子的学习培养带来正向影响。
“我们会快速跟进出现的新技术,持续评估它在未来市场的成熟度,有选择性地探索商用,这些新领域的探索和投入,会给前端业务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黄琰说,“和医院看病一样,教育的转化,也得经历一个从经验到数据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