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洁
基层是新闻的“源头活水”,蹲点式调研采访能够真正获取鲜活的素材,让新闻更“深入”。近年来,随着“走转改”活动的不断深入,包括受众对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也在倒逼记者“沉下去”,采写更加冒热气、接地气、带露珠的生动报道。但蹲点式调研采访并不是扎进现场进行流水账式的记录,也不可能不考虑时间成本积年累月地“守株待兔”,要真正做到最后成稿后能够“窥一斑而见全豹”,提前拟定采访思路、做好采访计划,确保形成有厚度、有看头的素材,就显得非常重要。
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检察日报社组织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活动,要求以小切口反映大背景,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结合北京16个区的区情以及各基层检察院的亮点工作,记者站决定以普法为切入口,重点报道检察机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法治产品的生动实践。在正式“开工”前,我们敲定了本次蹲点式调研采访的工作思路——精准出击。
2018年11月2日,北京市检察院动员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全市检察机关大型法治宣传活动——“十进百家、千人普法”主题活动,活动开始后,记者有计划性地选取一些特色凸显的基层检察院保持长期联系,每周汇总开展的普法活动,现场跟进许多普法活动,积累了一批富有现场感的素材。
在接到“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活动的任务后,我们最初从这些素材里筛选出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基层检察院作为本次蹲点式调研采访的候选采访对象。随后,我们一一和这三个院负责“十进百家、千人普法”的牵头部门以及外宣部门的同志进行沟通联系,深入了解他们后续的普法计划,从区情上考量,选取普法活动与区域发展联系紧密且有特色的基层检察院,从时间安排上考量,选取记者后期能够现场跟进普法活动的基层检察院。
本来结合未来科技城建设以及大学城建设的区域特色,我们和昌平区检察院进行了对接,面对面了解了昌平的普法工作开展,觉得特色很多,很有“写头”,但可惜该院结合以上两点开展普法活动都安排在下半年,如果要现场跟进,采访周期拖得太长,只靠征集素材和采访人物,不跟进一次普法活动现场,总觉得“缺点什么”。
经过再三考量,最终选定了两者都比较符合的大兴区检察院。从后来采访工作的开展来看,选准“采访对象”极大地保障了丰富素材的来源,在大兴区检察院开展蹲点式调研采访很有收获,每一天都很高效,采访安排得有条理,参加现场活动也很顺利。
大兴区检察院为我们提供了往后一个月内的普法活动计划,记者在蹲点式调研采访过程中,按照计划表上的安排,实地感受了“进军营”普法活动的开展,从现场官兵的感受、普法检察官的感受,获得了“最热气腾腾”的素材。比如,大兴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郑烁在现场感受非常直观,5个小时的普法活动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他接受采访时兴奋地表示,“希望自己和‘猎鹰突击队’这群最可爱的人一样,永远带着战斗精神奋斗,在检察工作岗位多做有意义的事”。
此外,在多次赶往大兴区检察院采访“一手素材”之前,我们和该院的通讯员提前拟定好“计划”。比如第一天是“实物日”,当天我们就全部用来看能够反映工作内容的实物。我当时看到了几份《普法服务定制函》和《普法服务订单》,除了来自人大代表的,还有最为特殊的一份——来自大兴区区长王有国的普法订单,当机立断把这个“普法订制”作为贯穿整个稿件的主线,把这份特殊订单作为开篇的引子。“实物日”那天,我还看到了该院“青年检察官宣讲团”成员每年的普法总结归档,总结里不仅有对普法工作的回顾,还有许多深入的思考,包括怎么扩大普法覆盖面,确保法治无盲区?如何更加关注弱势群体?诸如此类的思考和建议,一字一句,其认真细致和真心实意,让我透过薄薄的纸张感受到这些青年检察官们的赤诚之心。这些实物在我采访的过程中带来了满满的感动。
再后来的“人物日”,根据我们提前沟通好的采访对象列表,大兴区检察院很高效、合理地进行了安排,从检察长到检察官,从人大代表到普法对象。我在不影响采访对象工作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所有的采访任务,这得益于提前列好采访计划,提前做好沟通,针对不同类型的对象“采”到了最丰富的素材。尤其难忘的是,一个已经不在检察机关工作的原“青年检察官”,虽然没能面对面采访,在大兴区检察院提前做好沟通后,仍然在“人物日”当天准时接受了我的电话采访。
当然,整个采访的过程也不是因为列好计划就能不留遗憾。比如针对该院独具特色的“大兴检察法治夏令营”,就因为时间是在学生假期,和采访时间实在无法重合,我没法去亲身感受。但是总的看来,蹲点式调研采访如果有了“精准出击”,至少让遗憾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