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雅俊 王杰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旨在要求教者在语文课堂上,不能一味地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激发,而要回归到语用上,让学生知道在语文课堂上,为什么会哭、会笑、会恨、会爱……除了文字的魅力外,是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别具匠心的构思技巧、精心锤炼的遣词造句发挥出了作用。语文教材选取的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就是很好的写作范例,教师要从文中挖掘可供借鉴的点,让学生习作有章可循,用“他山的石磨自己的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典型字词的学习,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抓住课文特别之处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发现文字之美、句式之特。例如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讲到“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时,我问学生“瞅了瞅”能不能换成“看了看”,有的学生说能,有的学生说不能,我又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理解: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瞅了瞅”我们?这个“瞅了瞅”包含父亲什么样的心声?学生仔细阅读后,知道了父亲是在“我和母亲”的哭喊下、是在法官的怒目下,他这样的“瞅”是轻描淡写地斜眼看了一下,旨在表达自己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这就是作者用词的独到之处。随后我又出示了几个表示“看”的词语,让学生用上这几个词语写一段话,一位学生写道:八百米跑赛场上,小华健步如飞,一下跃过了前几名同学,老师紧紧地盯着他,生怕他落后,班长伸长了脖子,不住地张望着,脖子上的青筋都凸出来好高,就连一向小心翼翼的同桌也悄悄瞅着队员的赛况。我的心更是砰砰直跳,甚至左顾右盼起来,心里不住地祈祷,小华,小华,你要给我们班争光啊……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句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及时训练,让学生学习运用课文的习作方法和技巧,增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慈母情深》文中的“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我总会让学生反复品读,找到这个句子的特别之处:主语“我的母亲”后置了。我再让学生分别把“我的母亲”放到前边读读,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他们就能发现“我的母亲”放在后边更有强调作用,像慢镜头一样,突出放大了母亲的辛苦、疲惫与惊讶,同时也体会到后置主语更能起到强调和表达感情的作用。我借此机会,让学生结合语境仿写:自己考场上的紧张心情。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似有无数只小兔子在不停地跳跃,我的心;恐怕一张嘴,就立刻从口腔里飞跃出来似的,我的心;犹如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的吊着,我的心。
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大师吕叔湘先生在《吕叔湘论语文教学》一书中指出:“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而且一直在模仿。”正如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在对亲人的模仿中中,一步步学会说话、撒娇、走路等,一个个幼稚的小学生,也能在一篇篇美文中,通过模仿,一步步学会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构思创作。模仿,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习作也不例外,有了一个“凤头”,就能抓住读者的眼球,吊起读者的胃口,激发读者迫不及待想读下去的愿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时常注重课文的开头,对于一些比较特别的,要多让学生品读、分析,找出吸引人之处,然后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个片段是经典名段,我让学生画出了表示颜色的词,学生从“深蓝、金黄、碧绿、银”中体会到这个开头既具有色彩美,又具有动态美,文章由景及人,由上向下,读起来清新灵动,人物出场确实不一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写单元作文《我的小伙伴》时,我让学生模仿《少年闰土》的开头,写自己小伙伴的第一印象。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皎洁的月悬在漆黑的天空,静静地发着金色的光辉。下面是被它照亮了的湖水,闪着点点幽蓝。楠楠躺在院中的藤椅上,望着天空闪烁的星,思绪回到今天的课堂上:他和小奇扭做一团,小奇抓着他的胳膊生疼,他也不顾一切地乱踢,是老师把他们两个拉开的……委屈的泪顺着脸颊流下,嘴里咸咸的,是啊,他是冤枉的,小奇怎么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打他呢?
此外,教材中用得最多的开头方式属于开门见山,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方法,这样的开头比比皆是,例如《桃花心木》《一夜的工作》《詹天佑》……在授课时也要注意适时渗透,让学生体会到直奔重点的好处。
结构是指一篇文章如何布局谋篇,即如何开头、结尾和安排段落层次。例如《桂林山水》中,课文先总体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分述漓江的水清、静、绿,桂林的山奇、秀、险,最后概括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样的结构清晰,层次明确。学了这节课后,我让学生利用“总——分——总”的方法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物描写,学生们通过仿写掌握了这一文章结构,对今后写作中谋篇布局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生作文的内容干巴、随意性强,这也是语文学习不能学以致用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仿写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摆到作品里去,这个过程不仅能练表达,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模仿是学习的基础,模仿也是成长的必由之路。但是,“模仿”必须是“活”的模仿,绝不能变成僵化的教条。另外,课文中的续写、补写也是学生习作有效提高的借鉴点,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恰当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补写与续写中,感悟习作的丰富多彩。
总之,阅读与习作是根与叶的关系,阅读如根,习作如叶,根深才能叶茂,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回归文本,从一篇篇课文中寻找、挖掘可供习作的借鉴点,让阅读与习作紧密结合、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