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中国卫生》:愿《中国卫生》杂志在解读国家卫生健康政策、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引领卫生健康研究、探索现代医院管理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以来的第十年。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首要目标是突出公益性、规避趋利性,核心是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让医疗机构在给患者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的同时,能够及时获得合理补偿而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可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是牵引公立医院改革走向的“牛鼻子”。
有怎样的补偿机制就有怎样的利益机制,进而形成怎样的运营模式。在以药补医的补偿方式、按项目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下,过度诊疗、扩大规模的运营模式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新一轮医改,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面着力以医药分开为切入点,表面看只是切断了药品销售与医院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则是取缔了不合理的补偿机制,为建立全新的补偿机制开辟了空间;在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当前正在推进的按人头付费、DRGs等“打包预付费”方式,使得药品、医用耗材以及检查费用不再是医院的收入,而成为医院医疗服务的成本,进而可以倒逼医疗机构控制成本、规范运行。
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医务人员价值,激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通过技术和劳动获得补偿,而不是通过药品、卫生材料、大型设备和仪器使用等获取利益,这样才能促进大型公立医院运营模式的转变。
作为大型医院管理者要在改革中逐步转变既往以规模求效益的医院运营模式,聚焦精细化管理,重收益而轻收入,调整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在内部绩效考核中建立引导医务人员通过更多接诊急危重患者、提高诊疗效率等方法增加收入的激励机制;只有大医院“放得下”,让更多常见病、多发病和康复期患者回归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务人员才有机会收治、接触更多的病例,在临床实践中提升服务技能和水平,基层医疗机构在分级诊疗中就能“接得住”,分级诊疗才有望实现。同时,分级诊疗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真正做到优化就医流程,促进现有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需要政府各部门形成政策合力,引导更多群众“自愿”选择分级诊疗。
医疗质量医院的生命线,医院管理者任何时候都必须高度。因此,在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随着新的补偿机制的建立,医院管理者要注意不断调整完善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从而在提高诊疗效率的同时医疗质量不滑坡,纠正过度医疗的同时有效防范医疗不足,确保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