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蒙 李晓燕 马家琨 王新 王鼎春 张永强 王俭 叶文君 宋晓云
摘要:研究了22mm厚SP700钛合金板轧制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P700钛合金板的显微组织由不连续的晶界α相和晶內针状组织组成:经过热轧和冷轧后,显微组织不均匀,由等轴组织和变形组织组成,等轴组织由等轴α相和等轴β相组成,变形组织由条状α相和变形β相组成;冷轧并退火后,显微组织十分均匀,由等轴组织组成。室温拉伸试验结果表明:SP700钛合金板冷轧后,抗拉强度达1 100MPa以上,纵横向强度差为64MPa,伸长率为5.0%~6.5%,塑性差为0.17%。退火后,强度降低,塑性显著提高;纵横向强度差为69MPa,塑性差为6.84%。
关键词:SP700钛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TG 146文献标志码:A
钛及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和耐高温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和石油化工等领域。
超塑成形(superplastic forming,SPF)是十分重要的材料成形方法之一,通常与扩散焊接(diffusionbonding,DB)结合在一起,被称为超塑成形一扩散焊接(SPF-DB)技术。在1971-1984年,美国罗克韦尔科学中心采用SPF-DB技术为B-1B轰炸机(图1a)试制出了不同形状的钛合金零件(图1b)。此后,SPF-DB技术成为航空领域中钛合金零件重要的成形方式之一。飞机起落架舱门、发动机风扇叶片、发动机短舱、环境控制系统管道、防鸟撞和冰雹撞击的翼型前缘、发动机检修门、翼接人面板、高温燃气管道和货舱地板等钛合金零件都是采用SPF-DB方法成形的。
在钛合金SPF方面,应用最多的材料是TC4钛合金和SP700钛合金,TC4钛合金的SPF温度比SP700钛合金的高,成形过程中会出现显著的组织粗化和表面氧化现象,同时模具的使用寿命短。SP700钛合金是一种富β相的(α+β)两相钛合金,成分为Ti-4.5A1-3V-2Mo-2Fe,其設计原理是通过增加同晶型β相元素Mo,V和共析型稳定元素Fe来降低相变点温度,同时提高β相的扩散能力,使合金的SPF温度降低。SP700钛合金与TC4钛合金相比,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塑性、更优异的疲劳性能、更好的冷热加工性,冷加工率可达70%。SP700钛合金能够在很宽的时间和温度范围内进行热处理,得到非常细小均匀的组织,从而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在770~800℃呈现超塑性,伸长率可达2000%。
钛合金的组织有魏氏组织、网篮组织、双态组织和等轴组织等四类。魏氏组织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网篮组织的塑性、蠕变抗力和高温持久性等综合性能好;双态组织和等轴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塑性和疲劳性能。对于超塑性钛合金板,最理想的组织是细小的等轴组织,平均晶粒直径≤10um,且没有很强的织构。
基于此,本文以22mm厚SP700钛合金板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热轧、冷轧和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并对冷轧态和退火态的钛合金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工艺路线:22mm厚SP700钛合金板-一火轧制(变形量为68%)-二火轧制(变形量为57%)-退火一冷轧至厚1.2mm-退火。
SP700钛合金板经过冷轧后切取1.2mm×8mm×12mm的试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退火处理。对抛光好的试样进行腐蚀,腐蚀液的体积分数配比为5%HF+10%HNO.+85%H2O。
采用蔡司光学显微镜对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采用维氏硬度计对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加载载荷为1960μN,保载时间为15s。按照GB/T228.1-2010的要求对试样进行室温拉伸试验。
2试验结果
2.1显微组织观察
图2为22mm厚SP700钛合金板的显微组织图。从图2中可以看到,板的纵截面和横截面显微组织均由晶界α相和晶内针状组织组成,板组织中的晶界α相与魏氏组织中的晶界α相不同,魏氏组织中的晶界α相呈连续的网状,而板的显微组织中晶界α相是不连续的,这说明热轧从β单相区跨越了两相区,连续的晶界α相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形,所以连续的晶界α相变成不连续的晶界α相。在β相晶粒内部,一部分针状α相形成相互平行并贯穿整个β相晶粒的平直α相,而不同取向的平直α相相互交错,构成网篮组织。
α相的析出过程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与形核位置、合金成分和冷却速度等条件密切相关。22mm厚SP700钛合金板加热到相变点以上温度后一火轧制而成,随后进行空冷。钛合金的热导率较低,即使空冷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冷却,空冷的速度较慢,产生的过冷度很小,优先在晶界上形成α相;许多在晶界区的晶核从晶界向晶内生长,形成位向相同、相互平行的长条状组织,构成平直的条状α相。形核位置增多,相互平行的条状α相数量减少,呈相互交错状。这种形核位置的增多可能与破碎的晶界α相和β相不均匀变形有关。
2.2显微组织演变
2.2.1一火轧制前热水冷却后的显微组织
图3为22mm厚SP700钛合金板一火轧制前进行热水冷却后的显微组织图。由图3(a)和(c)可知,纵截面和横截面的显微组织均不均匀,出现了无α相存在的拉长β相,在β相晶粒内部没有观察到动态再结晶晶粒,但出现了水冷造成的淬火马氏体组织。说明此区域相变点温度较低,可能是因为β相稳定元素含量较高。由图3(b)和(d)可知,α相的形貌有沿纵向分布的长条状、相互交错的针状以及等轴状3种。SP700钛合金相变点温度为900℃左右,在880℃加热时,显微组织处于两相区,会出现初生α相和β相,随后热水冷却过程中β相晶粒内部会出现部分针状α相,而平行于轧制方向的条状α相是原始α相没有完全回溶造成的。
图4为SP700钛合金无α相存在和有α相存在区域的维氏硬度。有α相存在区域的维氏硬度高于无α相存在区域的维氏硬度。在β相中分布的α相能够起到第二相强化作用,使该区域的维氏硬度升高。
2.2.2一火轧制后的显微组织
图5为22mm厚SP700钛合金板一火轧制后的显微组织图。从图5(a)和(b)中可以看出,一火轧制后的合金板的显微组织不均匀,由有α相和无α相存在的变形β相区域构成。从图5(c)和(d)中可以看出,α相分为球状、短棒状和长条状3种形貌,且短棒状和长条状α相沿着纵向或横向分布。由图5(e)和(f)可知,含有α相的β相的形貌分为长条状和等轴状两种。
2.2.3二火轧制后的显微组织
图6为22mm厚SP700钛合金板二火轧制后的显微组织图。从图6(a)中可以看出,二火轧制后板的纵截面的显微组织不均匀,由等轴区和变形区构成。从图6(b)中可以看出,等轴区的显微组织由等轴α相和等轴β相组成;从变形区的显微组织中也可以观察到变形α相及其内部的条状α相。从图6(c)和(d)中可以看出,SP700钛合金板的横截面显微组织比较均匀,基本由等轴α相和等轴β相组成。
2.2.4冷轧前退火后的显微组织
图7为4.0mm厚SP700钛合金板经过760℃x45min退火空冷后的纵截面的显微组织图。从图7中可以看出,退火后,4.0mm厚SP700钛合金板的纵截面的显微组织仍然不均匀,由等轴组织和变形组织构成。
2.2.5冷轧后的显微组织
图8为1.2mm厚SP700钛合金板的显微组织图。从图8(a)和(b)中可以看出,SP700钛合金板冷轧至厚1.2mm后的显微组织由等轴组织和变形组织组成,且两种组织都十分均匀。等轴组织由等轴α相和等轴β相组成,变形组织由变形β相和条状α相组成。
2.2.6冷轧并退火后的显微组织
图9为1.2mm厚SP700钛合金板冷轧并退火后的顯微组织图。从图9中可以看出,退火后,SP700钛合金板的显微组织由等轴组织组成。
3力学性能
22mm厚SP700钛合金板冷轧态及冷轧并退火后的室温力学性能见表1。冷轧后,钛合金板的抗拉强度达1100MPa,室温塑性为5.0%-6.5%,纵横向强度差为63MPa,塑性差为0.17%。冷轧并退火后,抗拉强度降低,塑性显著提高,纵横向强度差为69MPa,塑性差为6.84%。
4结论
(1)SP700钛合金板纵横向显微组织均由不连续的晶界α相和晶内针状组织组成。
(2)SP700钛合金板一火轧制后,显微组织不均匀。纵向和横向显微组织中出现了无α相存在的β相,且β相沿着轧制方向分布,内部没有明显的动态再结晶晶粒,α相形貌有沿纵向分布的长条状、相互交错的针状以及等轴状3种。显微组织可以分为有α相区域和无α相存在的变形β相区域,α相分为球状、短棒状和长条状3种形貌,变形B相形貌分为长条状和等轴状两种。
(3)SP700钛合金板二火轧制后的纵向显微组织也不均匀,由等轴组织和变形组织构成。等轴组织由等轴的α相和等轴的β相构成;变形组织由拉长的β相及条状α相组成。横向显微组织比较均匀,基本由等轴的α相和等轴的β相组成。退火后,纵向显微组织仍然不均匀。
(4)SP700钛合金板冷轧后,显微组织由等轴组织和变形组织组成。等轴组织由等轴α相和β相组成,变形组织由变形β相和条状α组成;退火后,显微组织由等轴组织组成。
(5)SP700钛合金板冷轧后,抗拉强度达1 1 00MPa,室温塑性为5.0%~6.5%;纵横向抗拉强度差为64MPa,塑性差为0.17%。冷轧并退火后,抗拉强度降低,塑性显著升高;纵横向抗拉强度差为69MPa,塑性差为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