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有一条红线一以贯之的,无法正确反映多元利益相关方对于人才培养的差异化需求,这就使得区块链理念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学徒制改革同样适应。改革的策略主要有去中心化、保持开放性等,还要基于学徒的学习能力和所适应的学习模式等展开多种形式的调研。
[关键词] 区块链;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学徒制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5. 081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05- 0207- 04
0 引 言
在高级学徒制改革条件下,以“学校人”为基本特征的高职学生在身份上必须向为以“企业人”(或“社会人”)为基本特征的高级学徒转换。企业(或社会)对人才需求会因其行业不同、企业实际情况不同等使其对高级学徒的培养目标也存在差异。这就使得区块链理念对于基于学徒制改革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策略同样适应。
1 去中心化策略
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有一条红线一以贯之的。这根红线就是:国家将高职人才培养战略转化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再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不同行业进行定义,再将不同行业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业进行定位。这样,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只有一个中心,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了以这个中心为原点的辐射圈,即“培养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理念存在一个缺陷,即无法正确反映特定企业、不同企业文化、不同项目人才需求甚至是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等对于人才培养的差异化需求。
英国高级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理念则不同,采用的是项目制,这些项目有可能是根据国家战略立项的,也有可能是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人才需求立项的,还有可能是政府部门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由企业申请立项的,总之是各种情形都有,体现的是政府、行业或相关企业等多元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在梯次、文化、不同岗位等方面的特定需求,其人才培养目标也因此而千差万别。
我们认为,在我国高职院校实施高级现代学徒制改革,人才培养目标也需要参照英国高级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理念,进行去中心化改革,体现多元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基本的改革思路是以项目制为基础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策略做如下调整:
(1)打破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由政府部门“一元制定”的格局。国家制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反映的是国家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能力需求。但是,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他们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能力需求与国家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能力需求不是一个东西。国家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能力需求代表着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但并不一定切合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实际。不同行业之间或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因其发展水平、程度和面临的具体问题及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同,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会不一样。这样,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由政府部门“一元制定”就是不合理的,行业和企业应该视具体情况在部分具体项目中占据主导地位。
(2)打破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由高职院校主导进行演绎的格局。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只是高职人才的培养者而非需求者。高职人才的需求者是国家、行业和企业。从根本上讲,能了解人才需求特征的只能是需求者本身而非培养者,所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由高职院校主导对国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演绎其实是不合理的。能够对国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演绎的主导方应该是国家、行业和企业。这种演绎也会因为不同项目、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和企业等带上差异性。不管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打破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由高职院校主导进行演绎都是必要的和合理的。
(3)应该重视高职院校和相关研究机构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过程中的作用。高职院校虽然并不完全了解行业和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能力需求,但掌握着人才培养的各种关键性资源,如教师、场地和设备等,且熟谙人才培养规律,对于人才培养过程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相关研究机构对于行业和业内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等有着深入的研究,可以为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动态的引导,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选择和培养规律有着不同的思考维度和不一样的深度,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应该重视他们的作用,让他们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中占据一席之地。
2 开放性策略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基本上是由高职院校内部的事,只要不违反政策,社会各界几乎没有发言席。这种状况是存在问题的,因为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毕业之后马上就要进入社会,面向社会就业,尤其是,其中绝大部分高职学生是面向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就业,这决定高职人才需要与社会各界磨合与对接,必须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尤其是企业。社会各界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中没有发言席,也就无法表达自己的诉求。
在区块链学徒制改革理念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开放性策略,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对社会公众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势,一是要能容许社会多方参与,使社会公众具有评议和参与完善的能力,即制定群体多元化的策略,二是指定工作要体现一种动态性和可变性,使之能随着时代、行业、企业和就业岗位等的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改革的操作性措施,总的来说,是要着眼于打破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具体指标制定的垄断现状,组建由政府和行业协会二元主导,“政、校、企、行、研”五方组成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和制定的松散式专家团队,建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柔性对接机制,允许社会各界通过某种制度性渠道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工作表达观点。具体的操作办法如下:
(1)强调二元主导。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应该具有前瞻性,既能服从和体现国家战略的发展,又能反映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强调政府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和制定的主导作用,是要强调国家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实现,强调政府对于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方向性引导作用,使高职教育服从于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同时,强调行业协会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和制定的主导作用,是要使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一种前瞻性,能反映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未来几十年内的人才需求,克服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急功近利和短视性。
(2)强调五方参与。由政府和行业协会二元主导并不意味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和制定主要是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和制定专家团队的各成员之间应该是相对民主的,能针对各个具体项目和问题召开圆桌会议,听取各方声音。政府的主导作用应该是政策性的,审议式的,是在各方意见发生冲突时的最终决定权,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则应该是执行性的,提议式的,是为了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工作和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的。为人才培养目标模式解析图。
(3)强调专家团队的“松散式”。这主要是针对项目式学徒培养工作,是指各学徒培养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家团队不是固定的,也未必都要有“政、校、企、行、研”五方的参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项目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就行了。要建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柔性对接机制,如项目制对接、梯次性对接、行业差异性对接等,使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家团队的成員随着项目的不同动态调整,灵活掌握,关注实效。
(4)强调能听取社会各界的声音。建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工作公议平台(简称“议吧”)。允许社会各界通过议吧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工作表达观点,发表议论,使动态专家团队能从公议中吸收养分,反映各方的诉求。
3 需要思考的其他策略
在高级现代学徒制改革条件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还有一个重要的评价主体——学徒。这个群体不具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参与能力,但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却最具有发言权,因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直接作用的对象是学徒,它的实效性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徒的能力发展,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为了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要关注对学徒的调研。这个调研可以分为三个维度。
(1)能力发展状况调研。这是指学徒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情况。这项研究应该借助某种机制,让学徒通过网络平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建构,包括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工作岗位、主要职责、在学校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适应工作能力和基于自身工作岗位的发展情况等,如有工作变动,还应将变动后的职业发展情况进行建构。总之是要从学徒一生的角度进行建构,并将其职业生涯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相关联,形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可靠依据。
(2)普泛性学习模式调研。高职学生并不是中小学教育的成功者,之所以不成功,个人的学习能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们能适应的学习模式或许与中小学学习模式存在冲突。要对高职学徒的普泛性学习模式进行调研,主要是要思考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的问题,并以此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3)个性差异对职业的影响研究。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许多个性已经形成,这些个性会对职业发展构成影响。要关注这一方面的调研,通过心理测试和职业发展潜力测试等,基于学生的既成个性因素和兴趣等考虑其高职三年间的职业发展方向。在这一方面,要关注测试平台和测试机制的建立。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冠湘,龚丽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等教育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1-4,17.
[2]郭瑶.基于中英差异的我国高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33):1-3.
[3]孙忠民,张明成.从契约理念视角探析现代学徒制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8(7):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