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成基金会:扶贫攻坚 赋能为先

2019-03-25 07:11陈义欢
民生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青椒计划电商

陈义欢

“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人的境界的提升、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最大的公益”。

“我每天可以送孩子上下学,亲自给他做饭,还能时时关心着父母。最主要的,生活有可观的收入,这让我很幸福。”贵州雷山县排卡村的苗家绣娘杨树桢,一边看着电视上春运火车站飞机场人山人海的画面,一边发出这样的感慨。

杨树桢口中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友成基金会在雷山县开展的“让妈妈回家”项目。该项目为返乡妈妈提供电商创业技能、亲子教育、创业导师陪伴、小额创业资金等多种孵化支持,帮助返乡妈妈通过电商创业,在实现增收的同时,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友成基金会以推动社会公正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发现和支持‘新公益领袖人才、建立跨界合作的社会创新网络支持平台为使命。”友成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王平认为,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是友成的理念之一。为此,友成基金会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立足于“人的改变就是最大的公益”,坚持在赋能上下足“绣花”功夫,勇于创新,借助新技术、研发新模式、探索新路径,“让妈妈回家”项目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电商扶贫带来的新希望

“让妈妈回家”项目让杨树桢找到了“幸福的感觉”,更让45岁的张桂华当上了“网红”,火了起来。

2018年5月20日,张桂华一条“520吃粽子”的短视频播放量达到了六万多次。“那一天别的什么事都没干,光看点击量蹭蹭地上去,感覺太新鲜了。” 至今张桂华回忆起来,依然兴奋不已。

之前,张桂华的人生关键词是“外出打工”。为了照顾上学的儿子,2011年张桂华夫妻俩回到老家。但家里只有一亩田,种些水稻和青菜只够自家吃,家庭经济收入捉襟见肘。张桂华长期处于无业状态,只能靠时不时帮丈夫的工程打打下手、做做小工获得一些收入。

一次偶然机会,张桂华通过看电视剧知道了电商,于是萌生了靠“电商可以挣钱”的想法。但苦于拜师无门,这想法只能放在心里。

直到2018年年初,张桂华从手机上看到了“让妈妈回家”农村妇女电商创业培训班招生信息。于是她不顾丈夫吴德平的反对,当机立断,决定报名。

受到“让妈妈回家”培训课堂老师点拨之后,张桂华把自己的快手ID改为“千户苗寨的农家人”,并决定拿即将成熟的本地特产粽叶“练练手”。她隔三岔五地拍摄村里粽叶的生长情况,还让家人拍了自己如何用染料给糯米染色、如何用粽叶包粽子的教学视频。

随着粉丝数和点击量日渐走高,到了5月20日这天,她发的一条“520吃粽子”的视频点击量竟然到了六万多次。

流量迅速转化为销售收入。通过微店,短短几个月,张桂华把粽叶卖到了山东、四川、江苏甚至甘肃。随着张桂华微店运行得越来越好,就连一开始并不支持的丈夫吴德平,态度也悄悄发生着改变。吴德平主动给家里添置了电脑,方便她上网。

返乡妈妈电商赋能培训

“技能培训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让妈妈回家项目的最突出特征是进行电商扶贫的赋能培训。”友成基金会秘书长零慧表示,友成基金会开展的电商扶贫项目,非常重视培养农村的致富带头人。“我们的‘让妈妈回家项目聚焦返乡妈妈们,而‘乡恋计划则是主要为乡村青年而设。”

来自河北易县的青年杨振林,是“乡恋计划”友成-摩根大通电商就业创业项目的一名学员。他原本在北京有着一份稳定工作,因为父亲生重病,决定回到老家照顾家人。

“为了治病,家里的经济情况每况愈下,家乡的工作机会少之又少,创业也无从下手。” 青年杨振林的烦恼,在经过“乡恋计划”15天的电商培训后得到了解决。

“通过培训学习,现在我不仅对农产品、农村、美工有了一定了解,更了解到一个团队要如何协作,要如何发挥大家的最大的价值。”如今已经成为电商行家里手的杨振林,有了更大的目标:“帮产品滞销的人把货卖出去,帮着老百姓多卖一些钱,改善易县当地的农产品销售难的状况。”

“电商扶贫项目整合了龙头企业、服务商、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等资源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提升了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关注度,搭建了社会力量参与电商扶贫的平台,增强了社会参与整个扶贫工作的能力和机会。”友成电商扶贫项目负责人张静表示,作为公益行业探索电商扶贫领域的第一家社会组织,友成基金会在两年时间内探索出了一套电商扶贫能力建设的创新解决方案——以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为目标,以培训为核心,O2O陪伴孵化的新型能力建设模式。

据张静介绍,2015 年,在网信金融集团的支持下,友成基金会开始“MOOC+ 贫困地区电商能力建设”试点项目,在贵州、甘肃、江西培训120名合作社带头人电商基础知识;2016年,在沃尔玛基金会的支持下,友成基金会实施“全国零售训练营”项目,在河北、江西、贵州、四川、甘肃五个省,培训11175名学员电商基础知识,达到63%的就业和创业率;2017年,友成基金会在摩根大通等企业的支持下,开展了“让妈妈回家创业”、“乡恋计划”、“成功之技”等项目。截至2018年10月,直接受益学员达12149 人,间接受益60745人,覆盖贵州、甘肃、江西、四川、河北、广西六省61个县。

教育扶贫打开一片新天地

电商扶贫赋能返乡妈妈、返乡青年,而乡村教师则是友成基金会教育扶贫的赋能对象。

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约有330万人,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每次听课都让我收获满满,感觉心中有一把火!听了那么多的课,让我不再因自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小教师而孤单。” 作为一名从教18年的乡村小学教师,高淑娟的改变从2017年9月加入“青椒计划”开始。

“青椒计划”,全称是“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青椒”是“青教”的谐音,既是这一计划的简称,也被指称参与计划的乡村青年教师。

2017年9月,“青椒计划”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下,由友成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沪江“互+计划”联合国内20余家公益组织、学术机构、爱心企业共同发起。该项目致力于探索互联网学习时代大规模社群学习的乡村教师培训成长新路径,共同解决乡村青年教师工作、生活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提升教学质量,稳定教师队伍,促进乡村教育发展。

“‘青椒计划为我打开一扇窗,以前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家、学校、儿子、学生,几乎复制着过每一天。现在,每一天都很忙碌、很充实、很惊喜、很精彩!” 高淑娟把在“青椒计划”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用于日常教学中,每周带着孩子们一起参与彩虹花晨读、创意写作、夏加儿美术、韵律舞蹈各种课程,她惊喜地发现:孩子们越来越自信、快乐。

据友成基金会副秘书长苗青透露,截至目前,“青椒计划”已覆盖全国20个省份、202个区县教育局,8678所学校,50783位教师。提供公益网络直播课程专业课程30讲,师德课程32讲,分科课程144讲,授课导师170位,课程累计时长超过20000分钟,课程累计参与1000000人次以上。

“我们发现,乡村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他们非常需要帮助,更需要社会的支持。”谈起“青椒计划”的初衷,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表示,必须尝试更有效、成本更低的鄉村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模式。“教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核心,除了必要的教室等硬件设施,我们通过有效的培训,让乡村教师用最新的模式、最新的教学方式来改造贫困地区的教育。”

作为知名经济学家,汤敏一直都很关注中国教育。1998年,他因一封建言高校扩招的信被国家采纳,使千千万万的青年学子能上大学,他也被称为“扩招之父”。在亲自参与教育扶贫后,汤敏对教育之难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早在几年前,汤敏就在教育扶贫上发起常青义教项目。该项目依托友成志愿者驿站和各地合作的组织及单位,动员组织城市优秀退休教师以志愿者身份到贫困地区学校进行教育管理活动,促进当地教学水平提升。

2013年,常青义教项目获中央领导批示肯定:“通过社会力量组织城市退休教师到农村支教,是缓解农村贫困地区教资匮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好办法,可在总结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通过试点推广。”

“在扶贫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贫困的特点之一就是代代相传。造成这种贫困代代相传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没有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汤敏表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当前精准扶贫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目前的教育扶贫把资源与精力都放在硬件和给贫困孩子的助学补助上。但教育扶贫的根本,同时也是最难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贫困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为此,2013年,友成基金会把常青义教项目升级为“双师教学”。即运用 MOOC 的方式,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城市优质课程资源直接引进乡村学校。

“‘双师教学操作成本低,易快速复制、对教师成长有陪伴式的引领作用等优势,已经逐步成为‘陪伴式教师培训的代表,正在全国 832 个贫困县乡快速发展。” 苗青表示,目前“双师教学”项目学校已延伸至了安徽、甘肃、吉林、西藏等省市,遍及全国 19个省市、80个贫困县。

2015年,“双师教学”正式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请教育部结合教育信息化和教师培训计划对‘双师教学模式予以支持,并研究制定具体操作规范、加以推广、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水平的提升”。

2016年12月,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双师教学项目评估报告”显示,“双师教学”项目在师生比例、学习资料、教学设施、教师素质四个方面对乡村学校的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该项目可以有效提升该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实现以教育消除贫困的目标。

赋能带来了人的改变

“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人的境界的提升、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最大的公益”。基于这样的理念,友成基金会一直在扶贫事业中不遗余力地发现和支持那些既有理想情怀又有创造性和行动力的社会创新人才。

2011年,友成基金会发起了小鹰计划项目,让青年精英“下乡”,用实际爱心行动帮助城乡社区摆脱贫困,和贫困基层群众在长期生活接触中建立起平等、互助的扶贫关系,实现真正的“爱心传递”。

“6000多人的网上学习大课堂,作为课堂主持人,虽然有点累,但更多是觉得很爽。”被人称为“脸上总是笑眯眯” 的90后青年甘琦,是2012年小鹰计划的第二期学员。自2013年起,甘琦投入友成基金会教育扶贫项目,经过常青义教、“双师教学”、“青椒计划”等项目历练,如今的他上能“与教育部门领导谈规划”,下能“拿起粉笔上课堂讲几何”。

2018年,友成基金会积极引入融创房地产集团,致力于雷山县龙塘村的脱贫及振兴。除了引入企业捐赠的100亩用航天技术培育出的玫瑰种苗,友成基金会还在雷山县引入“青椒计划”、“双师教学”、“爱学堂微课”、“洋葱数学”、“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等一批网络学习资源和教师培训课程,希望通过商业与公益的跨界合作,探索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一种小而美的新模式和路径。

2018年10月,友成基金会与中慈联和清华大学等合作发起“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通过互联网+模式,对返乡创业青年、农村基层干部、合作社及驻村企业负责人开展系统性培训,解决其就业创业过程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其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动力与能力,发现和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新农人骨干,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战略大局。

在友成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选举会议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对友成基金会在脱贫攻坚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以高度肯定:“友成基金会成立之后,一直把我们中国农村扶贫作为基金会的主要职责,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志愿者驿站、‘青椒计划等一系列工作都非常出彩。友成基金会作为社会组织,在我们国家社会发展推进过程里面找到关键点和切入点,为整个社会组织作出了榜样,起了表率作用。”

猜你喜欢
青椒计划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彩泥变变变
——青椒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青椒就要这样种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温室青椒高产栽培技术
电商下乡潮
青椒简易的保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