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戏

2019-03-25 07:28马誉炜
中关村 2019年3期
关键词:阿庆嫂样板戏社戏

马誉炜

村戏比起大舞台上的“样板戏”是微不足道的,但给村庄带来的欢乐是很多的……

很早以前曾读过鲁迅先生写的《社戏》,我要写的村戏远没有社戏那样久远。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偌大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只有八大“样板戏”在上演。收音机里听的是这几出戏,电影屏幕上演的是这几出戏,小人书里画的还是这几出戏,那才真叫“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村戏唱的自然也是这几出戏。

现在想起来有些好笑,人家八大“样板戏”里的演员,都是反复筛选、百里挑一的。尤其是那些主要人物都是名角,红极一时。而我们那个小村,总共六七十户人家,三百来口子人,竟敢排演“样板戏”。什么杨子荣、郭建光、阿庆嫂、小常宝一应俱全。数年后回家探亲,看到肩挑水桶,背已微驼,明显有些罗圈腿的远房哥哥,怎么也想不通当年会让他扮演潇洒英武的郭建光。我们村不仅排演了“样板戏”,而且还巡回到三里五村去演,大有唱红全景县的架势。

排练《沙家浜》那出戏,指定让我扮演刁德一。那时我刚上初中,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开始信心百倍,因为八大“样板戏”我都听得耳朵起茧子了,从道白到唱腔再熟悉不过了,觉得也没什么难的。可真正走上舞台,装腔作势地唱念做打一番,并不比课堂上解方程容易。再加上无论排练还是演出,都要占用大量时间,有时要耽误学习。因此我就时常闹点情绪,耍性子罢演。大哥、二哥都是张罗村戏的积极分子,应该算得上如今的导演、策划一类的角色,就给我做工作,包括气急了挥拳头以威胁。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吧!

有一次,我们正在演《沙家浜》的“智斗”一场,那天台下的观众特别多。演员都是“人来疯”,看的人越多,演得越来劲。我和扮演胡传魁、阿庆嫂的演员都特别投入,观众叫好的、鼓掌的大有人在,“露天劇场”里气氛热烈。

刁德一:这个女人哪,不寻常!

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

唱着唱着,我感觉台下气氛有些不对,观众有的嗤嗤嬉笑,有的还指指划划,这下把我搞懵了,感到浑身不自在。低头一看,嗨,原来是由于我个子小,借来的军装是大人的,裤带也未扎紧,裤子正慢慢地往下出溜呢!唱的什么词观众也不听了,光看我那裤子究竟要落哪儿了。羞得我顾不上演戏就提着裤子跑下台去。

村戏比起大舞台上的“样板戏”是微不足道的,但给村庄带来的欢乐是很多的。农闲时节,劳作了一年的庄稼人,集中到一起,敲起锣鼓,拉起京胡,亮起嗓子。上了年纪的长辈们高兴起来,也在京胡的伴奏下,唱上一段“空城计”“捉放曹”,算不上字正腔圆,可也韵味悠长。男男女女到一块儿,免不了还有“绯闻”传出,不管真假,倒也调剂了生活。如果没有这样一段经历,要说起当演员的滋味,恐怕也没有多少实际体会。

(作者系原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善后办公室副政委,少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杂文学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阿庆嫂样板戏社戏
红灯记(根据现代京剧样板戏改编)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三回 柳宝怡精修致和堂 阿庆嫂送药芦苇荡
电影意识形态批评方法下复观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
样板戏及样板戏研究的另一面
——评张丽军《“样板戏”在乡土中国的接受美学研究》
《沙家滨》中的阿庆嫂原型
定准语文课堂的出发点——丁卫军《社戏》教学实录评析
风景这边独好——丁卫军《社戏》教学课例深度研读
《社戏》:一篇布满矛盾的作品——《社戏》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