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众化转向视角下的网络雾霾段子的治理

2019-03-25 08:20张晓婷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段子议题舆论

张晓婷

摘 要:当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带动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促使社交媒体成为公众沟通、交流、取得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絡的包容和开放使公众能够自由地在网络公共平台上发表个人意见、与他人交流。近年来,面对严肃的公共事件——雾霾治理时,公众愈加倾向选择用戏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众多嬉笑怒骂的传播形式中,既能表达自己观点,又能搏人一笑,以至以此为卖点产生经济效益的网络段子成为娱乐化的网络舆论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网络段子虽能纾解社会压力,但却消解了严肃的公众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因此,治理网络雾霾段子,应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遏制此类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网络雾霾;治理

中图分类号:X51;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5-0181-02

一、网络段子:公众化转向下的网络舆论实践

陈力丹认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1]。同时,陈力丹还提出了舆论所具备的要素,即“舆论的主体、舆论的客体、舆论自身、舆论的数量、舆论的强烈程度、舆论的持续性、舆论的功能、舆论的质量”。其中,前七个为舆论的必要要素。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公众获得更多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主流媒体逐渐退出对舆论的绝对主导地位,把控舆论议题的权利逐渐落入公众的手中。自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公众有了发声的渠道。在网络空间中,公众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对发生在各个领域的热点事件进行议论和点评。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舆论,网络舆论的特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网络舆论的主体、客体和本体上,具体表现为网络舆论的主体是广泛且匿名的、客体是多样且草根的、本体是非理性的。

当受众在接收到信息后,会以自己的认知为基础对信息进行判定和修改,并运用新媒体手段进行传播。可以说,在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下,受众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带有较强的互动性,这种强互动性意味着传播时代已经进入到以受众为主体的时代。在网络媒体上,公众化的趋势更验证了这一趋势。公众化趋势实际上与大众传媒是如影随形的,大众传媒发展到新媒体时代,以更高的技术手段助推了公众化趋势的发展。公众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可以作为民间意识形态的反映者,在网络空间内,这种话语生产实现了公众意愿的建构,激发了公众对信息生产的创造力。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公众将属于民间的意识形态渗透到网络空间中,并以特殊的话语形式建构网络舆论,带来一定的传播效果。在这一意识形态的传播过程中,公众正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方式瓦解着权威话语,实现了传播从自上而下的阶层体系向从下到上的公众化推进。

段子凭借大众化的语言和灵巧的想象将生活中的事物组织起来,营造出幽默诙谐的氛围,启迪思想并令人愉悦。从古至今,段子都是公众对于社会生活的感悟和想法,是大众生活的生动缩影。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反映民意的段子搭载QQ、微信、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表达着公众的想法和观点。

二、网络雾霾段子的特点

如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经济发展的代价却是空气质量的下降,雾霾影响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公众不再被规则、道德等所束缚,能够尽情表达对于某一议题的观点。独特的网络环境使得网络段子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在新媒体中,新浪微博以草根性、互动性、原创性的优势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新媒介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国内覆盖用户群体最广的社交平台,是传播力最广、最具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是网民创作和传播雾霾段子的主要阵地之一。

网络雾霾段子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主题内容的日常化。近年来,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其发展成果之一便是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公众能够易如反掌地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互联网的准入门槛低、条件限制少,公众表达观点和态度的渠道被拓宽,只要具备上网的条件,任何人都能将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态度融合于网络段子中。同时,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仍有着较多关乎民生但却无法迅速解决的社会矛盾。面对现实生活中巨大的社会压力,公众选择网络段子作为公众宣泄心中压力、排解情绪的出发口。相较于过去,网络段子的主题内容不再局限于严肃的国内外大事件,而是涌现了大量与普通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在网络雾霾段子中,以“雾霾”为中心议题,公众将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感以段子的形式发布到互联网中,与其他网民沟通、交流,实现情绪的纾解。

二是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自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人都能成为某一议题的传播主体,而创作主体的多元化又能带来表达方式的多样化。Web2.0时代,网络雾霾段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借助比喻、仿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利用互联网传播的优势快速、广泛地传播。当雾霾爆发时,网络雾霾段子便铺天盖地地袭来。此时,利益相关者以及利益不相关者就会借助热点事件中的关键词迅速扩散。

三是传播方式的社交化。不同于传播过程单一的传统媒体,互联网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场域。当热点事件发生时,互联网能够快速传播信息并产生社会动员效果。即便原来只是小群体内的话题讨论也有可能快速传播成为全网讨论的焦点议题。在进入互联网后,除了搜索有效信息,网民还会在潜意识中找寻与之“志同道合”的人,并与之互动。在社交圈中分享网络段子能够获取“圈子”内其他人的认同、赞扬,产生短期的以及长期的利益或者经济效益。线上的网络传播和线下的人际传播交叉进行,裂变式传播带来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使“雾霾”这一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该议题的传播效果也越来越大。就像湖泊中的水波,当有石头掷入时,便会一圈又一圈地向外扩散。

三、讨论与结论

网络雾霾段子之所以能在如此广泛的范围内得到集中传播,是由于公民对公共事件的一种集体发声,表现的是公民意识的觉醒。不可否认,网络段子的产生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侃生活、解构权威、颠覆传统的作用,民众在这个传播过程中获得了精神的愉悦和满足。

然而,新媒体传播环境是一个开放性的传播环境,而网络雾霾段子在这种环境中无节制发展,形成了一种娱乐性态度,属于单纯的情绪性发泄,这种表达占用了人们关于严肃话题的思考空间,挤压了严肃性话题的讨论空间。同时,网络段子的重复传播易引发认知疲劳,导致公众对相似议题的敏感度下降,从而对重要议题变得麻木不仁,或者丧失行动力和执行力,不利于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再者,新浪微博用户不仅包含普通网民,还有各类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等。“雾霾”话题作为热点,关注度极高,难免有部分媒体以此趁机“蹭热点”以获取流量,从而获得物质上的效益。甚至有企业以“雾霾”为噱头,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宣传自己的商品、贩卖自己的商品,直接进行金钱交易。

因此,对于此类网络雾霾段子,网民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之心,切勿以娱乐的心态“掺一脚”;政府部门应投入大量人力及物力,防止舆情爆发;新浪微博平台应净化平台风气,避免金钱交易的发生。最主要的一点是,政府部门以及环保企业应以消除雾霾为目标,研发或生产一系列防霾技术和产品。

参考文献:

[1]  陈力丹,林羽丰.再论舆论的三种存在形态[J].社会科学战线,2015,(11):174-179.

猜你喜欢
段子议题舆论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家中段子手(二)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段子手”老李
漫画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