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霸
[摘 要]任何区域的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设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重视地区性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利于由点到面了解当前我国对社会人才的服务现状,有利于发现当前服务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以便更好地为人才发展建设提供良好的晋升渠道。基于此,本文以江苏省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作为出发点介绍了现阶段江苏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相关情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业;瓶颈;江苏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6.055
[中图分类号]F24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06-0-02
0 引 言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发展计划,重视人才服务是实现这一计划的重要措施。对此,本文以江苏为例重点阐述了要如何有效解决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并找到有效对策,以便为其他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借鉴,进而促进全行业的发展进步。
1 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现状
1.1 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人力资源服务最早兴起于各大中型城市,且目标受众规模有限,这一服务形式主要为大客户集团提供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才数量越来越多,更多人开始意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和全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整个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进入了一个供不应求的局面。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服务内容从点到面不断增加,在人才需求方面,尤其是具有特殊专业技术的人才,以民营企业和民间营利性机构的需求最为旺盛,并将服务扩展到企业文化设计、薪酬发展、高级人才狩猎等方面,整个行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1.2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整个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规模在急剧扩大的同时,行业内部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且不少企业在野蛮竞争阶段为抢占市场不择手段,近几年国家已经在本行业的法律规定和制度建设上进行了重点部署,针对来自国外的成熟跨国人才服务业的竞争进行了全行业的服务技术改革。部分成立时间较早但是规模不大的企业也陆续开始在细分人才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上进行实践创新,全行业呈现上升态势。
1.3 政策支持力度提升
党的十七大会议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发展纲要》,以江苏省为代表的省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加大了对地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政策支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特点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能够加快该行业转型升级。
2 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业在集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2.1 政府管理错位
目前,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是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主要配置方式,其中由当地政府行政单位参与供给的公共服务内容占比较多。全社会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服务辐射范围越来越小,并且现在政府对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制定的规范措施尚不完善,很多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之间的衔接存在缝隙,严重阻碍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对公共就业和人才发展的支持。同时,行政效率服务缓慢,以至于至今还没有形成高度开放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共享平台,不少下属地级市和县级市缺少人力资源有效信息,人才供应严重不足。换句话说,这同时也暴露出对底层人才市场挖掘不足,造成人才和需求单位一次又一次“擦肩而过”。
2.2 人力资源服务业缺少品牌意识
虽然当前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整体竞争比较激烈,不少人才需求单位陆续从自身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以及人才服务等方面进行改进,旨在提高自身的市场综合竞争实力,但是在品牌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瑕疵。就当前来说,国家开始出现尝试进行品牌打造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不过因为起步晚、经验不足以及外企压迫的因素,发展效果不尽人意。国内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行业都还处于一个原始的市场扩展阶段,同时也有不少的国外大型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进驻我国市场抢夺管理资源,对塑造本地化品牌形成一定的压力。
2.3 行业分散化严重
以江苏省为例,该地区的龙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匮乏,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尽管在地理形态方面具有一定的集聚效应,不过因为缺少龙头管理机构以至于行業功能较为分散,技术联系和资源共享方面联系不够紧密,不管是机构或者是从业人员数量,总体实力不强,没有形成供需结合、首位相应的产业链。同时,本地发展人力资源的优势不断弱化,距离产业集群发展要求距离尚远。
2.4 缺少有效监管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主要在于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处于不断调整完善的重要阶段,宏观的法律体系和相应的机制尚未完善。另外,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传统人事管理制度中脱离出来的时间较短,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统计指标体系,很多从业者没有取得对应的从业资格证书,诚信道德缺失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利于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 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
发展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在当地形成高度专业化和国际化、产业化的人才服务体系,对此要积极建设专业化的人才服务机构,加强监管。
3.1 积极转变职能,建立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1)政府方面。当地政府要进一步划分好公共就业服务和市场竞争业务,完成职能转变,建设公共化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两个重要平台。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当地政府要做好本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引导者与推进者的角色工作,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对于市场利润空间小、社会机构不愿做或者做不好的一些服务内容,比如人事代理、档案管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困难群体就业等,当地政府应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效率。
(2)市场服务方面。当地政府应积极发展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紧紧把握区域发展、国际合作两大方向,开发个性化、特色化服务产品。尤其针对政府部门人力资源事务及阶段性高端需求,当地应大力研发政府购买服务产品,积极发展薪资福利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员工服务、管理咨询及职能外包等中高端服务项目,着力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成长、开发、评价、激励和保障等环节,提供“专、精、深”的服务产品,提升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满足各类用人主体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 重视顶层设计,优化服务环境
(1)科学制订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当地政府应通过调研厘清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现状,摸清机构、从业人员、服务内容等基本情况,全面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需求状况及业务完成情况,通过拟订3年规划、5年规划,乃至10年规划,确定整个区域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战略目标。
(2)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业资金投入。当地政府应设立市、区两级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产业园建设专项基金,分别用于招商引资、相关办公和政策兑现以及产业园创建涉及的载体建设、建筑装修费用、设备采购等费用,保证有关费用要落实到位,设立严格的费用监督制度,防止资金滥用或者非法挪用。
(3)研究制定促进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当地政府应探索在列入新区鼓励发展产业目录、规范统计口径、完善法规体系、办公场所租赁补贴、完善税收政策、高层次人才引进补贴、紧缺人才培养专项补贴、品牌企业认定和奖励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同时,政府应保证政策具有可行性,不可假大空,更不可直接借鉴优秀地区的成功经验,要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对外来经验技术加以本土化改造,使其适应江苏省的人力资源土壤。
3.3 培育龙头,形成集群效用
(1)建立品牌。政府应围绕人力资源招聘配置、培训与开发、管理咨询、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支持与衍生服务等方面,积极引进高科技技术,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内涵。
(2)针对性培育社会服务机构。政府应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打造一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培育地方人力资源服务龙头机构。
(3)完善人才服务产业链。政府应促进本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群朝多元化、多层次发展,促进产业不同机构之间的集聚效应与共生共荣效应,实现不同类型机构的有效整合,形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体系内部的合理布局,构建不同规模、不同服务层次和类型的机构间的产业生态体系
4 结 语
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发挥其示范效应,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得到更多其他同级单位的青睐和借鉴,有利于将良好的人力资源服务模式普及到其他地区,为当地人才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務,也有利于我国早日实现建设人才强国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春阳,刘东升.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1(12).
[2]侯倩倩.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7).
[3]马超侠.人力资源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6(9).
[4]佟林杰.基于政府协同的京津冀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4).
[5]王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动力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6]邵鲁,郑美群.人力资源服务业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09(20).
[7]孟续铎.人力资源服务业及其产业园建设发展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