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学敏 谢悦 李蒙蒙
摘 要: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新形势下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大学生退伍回到校园,由士兵到学生的角色转变,会给他们带来适应问题。以某大学退伍复学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复学后的适应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他们面临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与身边同学融合的压力及职业发展规划的压力。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分析和建议,促进退伍复学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退伍复学大学生;适应问题;应对措施
自2001年开始,从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中试点征兵以来,大批有志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携笔从戎,为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作出了贡献。他们被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上,从北国雪疆到南海一线,从西域高原到茫茫东海,都有入伍大学生的身影。大学生通过选择参军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这个极具奉献性的职业来诠释爱国的含义。
研究意义
大学生士兵在封闭、统一的部队组织中,身体素质和意志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郑晓燕等(2011年)认为大学生入伍,从个人角度来看,存在诸多有利方面:可以实现部分大学生携笔从戎的愿望;有利于提高组织纪律性,增强集体荣誉感;增长见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促进快速成长,学会感恩和珍惜;增加了就业选择。然而,入伍大学生离开了普通大学生活一段时间,复学后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压力。[1]戴仁卿(2017年)认为,退役复学大学生存在角色的转变带来不适感、学习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人际关系复杂造成心理失调、理想落空造成前途迷茫等问题。[2]贾敬灿等(2014年)认为,退伍复学大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学业困难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心理适应问题和就业压力问题。[3]
综上所述,大学生入伍对大学生退伍复学后的适应生活有利有弊,发挥退役大学生在部队生活的优势和资源,有效改善不利于大学生适应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把握好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解决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是当前高校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退伍复学大学生适应状况的实证调查结果
以某大学退伍复学一年以内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的形式对他们的适应状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为95%。其中,男生74人,占78%;女生21人,占22%。81%的学生入伍前为团员,11%为党员,7%为群众。73%的学生入伍前专业为理工类,人文类占19%,艺术类及其他占8%。调查结果如下:
一是退役大学生面临经济压力。其中,72%的学生来自农村,52%的学生父母为农民。认为退伍复学后有经济压力的学生占42%。在对入伍原因所做的调查中,40%的学生选择了“解决家庭经济上的困难”。大学生完成两年义务兵役,将获得学费补偿代偿、优待金、自主就业经济补助、部隊津贴和退役金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家庭的经济压力。然而,这一群体中一半以上的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家庭收入水平较低,参军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收入紧张的状况。
二是退役大学生需要融入新环境。因为生活背景、知识结构、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15%的学生在参军期间与战友相处不融洽,40%的学生对于自己比同学大两岁,退伍之后不好与同学相处存在顾虑;退伍之后,的确有超过10%的学生与新班级的学生相处存在困难。退役大学生复学后会进入新的班集体学习、生活,不得不适应新的环境。平均两岁的年龄差也给退伍复学的大学生带来了一些现实困难,不同生活背景下的两个群体在融合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包括价值观取向、处事方式等。
三是退役大学生普遍面临学业压力。52%的退伍复学的大学生表示学习压力大,41%表示学习压力一般。退役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两年时间没有接触到所在专业的课堂知识;课程培养计划调整;将精力花在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上,没能对学习形成足够的重视。大学生两年军旅生涯接触到的专业知识较少。在部队里他们所进行的学习除了基本的政治教育外,都是一些与所在岗位相关的知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了两年的“空白期”。基础知识的遗忘和学习连续性的丧失使他们的学习压力较大。另外,83%的学生复学后没有挂科经历,71%的学生复学后成绩排名在专业前50%,这说明退伍复学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压力也可能与其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有关。
四是在未来发展方向上,退役大学生感到迷茫。在毕业后的目标选择上,选择创业的退伍复学大学生占30%,考公务员和读研究生所占比例相同,均为22%,值得关注的是19%的学生表示未有明确的规划,这可能是他们正处在对发展方向感到迷茫的时期。国家为安置退役大学生而出台了一系列优待的政策,北京市政府规定了每年用于定向招录此类人员的公务员岗位及事业单位岗位的最低比例;对于非北京籍退役大学生士兵,复学完成学业后被北京市相关用人单位招录的,可办理进京落户的手续;同时,退役大学生的服役经历被视为工作经历,计算工龄,且在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服役的期限视为基层工作经历。不过,从问卷调查结果看,考公务员并非是大多数退役大学生的第一选择,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退役大学生倾向于通过创业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即使国家和社会给予退役大学生很多就业支持,但对于处在选择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对自我的认识不清和选择的多样性令他们在未来发展方向上感到迷茫。
五是对于退伍复学大学生情感问题的影响因人而异。关于参军入伍对情感的影响问题,有19%的退伍复学大学生认为没有影响。认为对情感生活影响很轻和对情感生活影响较大的比例相同,均为22%。37%的学生认为有积极影响,这可能与军旅生活锻炼了大学生的包容力和为他人着想的意识相关。
解决退伍复学大学生适应问题的措施
一是相关单位及时落实政府规定的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政策。相关单位应对大学生士兵的权益方面给予重视。[4]对于退伍复学的大学生,学院应及时办理复学手续,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关注;对于存在家庭经济困难的退伍复学大学生及时给予勤工助学岗位,利用学校的奖、贷、助、补、免等助学政策,缓解其经济压力;根据学生在军营的表现,对其复学后的奖惩情况进行跟踪,构建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
二是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学业压力给予关注和支持。由于退伍复学大学生在部队的两年时间没有接触到所在专业的知识,加上课程培养计划的调整,都会给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学业带来压力。另外,一些退伍复学大学生在部队经历了两年的工作和生活,复学后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上,未能对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也会出现学业困难。针对不同的问题高校学业辅导中心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如“一对一”开展学业困扰咨询,帮助学业困难的退伍复学大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除此之外,开展学习帮扶小组,邀请退伍复学大学生班级的同学、往届退役的高年级大学生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学校也积极针对退役大学生实施了复学之后转换专业、免修军事课和体育课、提高奖学金等级、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以及加分免试、高职升学等优惠措施,这些政策要宣传到位,让退役大学生详细了解并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三是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心理调适给予支持和帮助。首先,为退伍复学的大学生开展心理讲座。退伍复学大学生面临多方面的压力,需要学习调节情绪的技巧以及维持自己积极心态的方法,减少迷茫和孤独,实现由部队到学校、由士兵到学生角色的转变。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可以通过讲座或开设小课堂等形式对这一群体进行压力调节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改善情绪,提升抗压能力。其次,为大学生开展团体辅导和小组工作。团体辅导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建立有效的互动关系、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以及提升素养等。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开展团体辅导,团体成员在团体中可以分享部队的共同经历和相似的情感体验,以及重新适应校园环境的经验和困惑,使他们在团体中得到支持和鼓励,并在参与团体的过程中增强与人互动的能力和技巧。[5]史立伟(2017年)对使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介入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进行研究,认为小组工作介入的适应性教育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小组成员能够新认识自我、发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6]最后,为退伍复学大学生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调查退伍复学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后发现,有93%的学生对心理咨询没有避讳。心理咨询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适应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退伍复学大学生参军的经历可作为自身竞争的优势但也会带来困惑,咨询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觉察自我、理解自我,最终达到悦纳自我、从而处理好学业压力、人际问题和职业规划等问题。
四是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给予重视和引导。王云海等(2015年)认为,通过及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解读国家就业政策、分析国家就业现状等,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支持能够促进大学生将社会环境压力转化为具体的可实现目标,促进其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7]很多大学生入伍前都希望能考取军事院校深造或者晋升为士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大部分人要面临退伍返回校园,退伍复学大学生可能因理想落空而感到前途渺茫,就业指导教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帮助他们着眼于当下的生活和学习,寻找并发展自己的优势能力,逐步找到适合自身的规划,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是退伍复学的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状态主动寻求适应和改变。主动寻求改变是退役大学生复学后最有力的适应方式。一方面,退伍复学大学生在适应遇到困难时应当主动寻求帮助。调查发现:退伍复学大学生都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大多数学生表示在遇到困难时是自己来解决,较少学生选择求助于教师或亲人。然而,有能力主动寻求帮助也是独立的重要内容。如上所述,如果退伍复学大学生寻求帮助,高校各职能部门都会充分帮助其解决在经济、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资源,争取将在部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军队受到的历练,发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尽快适应退伍复学后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郑晓燕,林柱.浅析在校大学生入伍的利与弊[J].改革与开放,2011(12):130-132.
[2]戴仁卿.退役复学大学生心理调适路径研究[J].法制博览,2017(21):288.
[3]贾敬燦,赵芳,陈晓,等.在读大学生参军退役后大学学习阶段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4(2):204.
[4]刘佳,张芳芳.大学生士兵退伍复学心理适应期调查与研究[J].才智,2016(26):93.
[5]刘有才.班级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适应性的作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219-220.
[6]史立伟.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7(3):117-118.
[7]王云海,秦东方.压力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56-61.
(作者单位:杜学敏,北京科技大学;谢悦,北京语言大学;李蒙蒙,中央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