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网络宣传工作的四个重点

2019-03-25 08:34铁铮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宣传网络重点

铁铮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网络宣传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高校网络宣传工作根本遵循。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确定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网络宣传工作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工作中,要抓住四个重点:一是切实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二是深入研究网络传播规律、创新网络宣传;三是充分利用网络了解师生、积极开展工作;四是为积极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作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网络;宣传;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宣传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了网络宣传工作的性质、特点、地位、作用、规律、要求等,为高校网络宣传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八次提到了有关互联网的相关内容,强调全党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给新时代高校网络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论述中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网上舆论工作,研究网络传播规律,创新网络宣传,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加强党对网络宣传工作的领导和队伍建设,掌握互联网发展主动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些都是新时代高校网络宣传工作的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这些重要论述,紧密结合高校实际,确定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下大力气落实、落地、落细、落小,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网络宣传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新时代的高校网络宣传工作应该抓住以下四个重点。

重点一:切实把网上舆论工作当作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他明确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他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做出了正确判断,强调要切实掌握网络舆论战场的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是网络宣传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明中指出,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特别是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强。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已经成为摆在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

应该看到,近年来高校对网络宣传工作更加重视,加大了网上舆论工作力度,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有很大可提升的空间。一是校方主办的网络媒体传播力日益增强,但尚未真正成为师生接受信息的第一媒体。无论是发布信息的质量还是数量,无论是影响力还是感染力,距离师生需求都有很大距离。二是网上舆论工作的力量虽然有所加强,但在一些高校还没有真正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主要表现为重视程度不够、主动作为不够、人员队伍不够、技术实力不够等。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方面,要以网上舆论工作作为统领,各项工作都要置于互联网语境下和网络生态中加以审视和考虑。要真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网络舆论工作上,切实把网络舆论工作做实、做细。另一方面,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财力,都要向网络舆论工作倾斜,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条件支撑和保证。

重点二:深入研究网络传播规律,创新网络宣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

网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与其他媒介有显著不同和极大差异。它是新生事物、发展非常迅速,具有独特、多变、全新的传播规律。利用网络开展宣传工作,必须遵从网络传播规律。当前,一些高校尚缺少利用网络传播规律打主动仗的能力和水平,在把握网络引导的时、度、效方面还不够娴熟。其主要表现在网络传播内容枯燥、单调、不够鲜活,多以工作内容为主、以文件讲话为主、以会议活动为主;贴近性不够,不符合师生的接受心理和浏览习惯;网络传播形式滞后、呆板,不少是照搬其他形式而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尚未形成优势;网络国际传播在一些高校还没有列入议事日程,主动传播不够,传播力较弱。

对网络传播规律的研究远远不够,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高校基本停留在一般性的应用、使用阶段。由于人员少、任务重,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忙于具体工作,对网络传播规律的研究或者属于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从人员的知识结构分析,许多宣传工作者没有学习、研究过网络传播及相关专业,在工作中多凭经验、靠感觉,有一定的盲目性。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改进创新,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讲求实效,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运营模式来对待网络传播,必然会造成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不吻合、不对路。因此,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研究网络传播规律放在网络宣传工作的重要位置,下大力气加以研究。既要研究网络传播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高校网络传播的特殊规律;既要学习借鉴社会对网络传播研究的成果,也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符合校情的特色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切合高校网络宣传工作实际的研究,切实将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工作中聚焦题目,用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在“双一流”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加强国际传播力的研究,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面向世界讲好中国大学的故事。

重点三:充分利用网络了解师生,积极开展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他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主要有四点要求:一是要强化阵地意识。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人在哪里,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二是利用好新媒体。既要管好、控好,更要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对新媒体要建立健全舆情收集反馈机制,加强内容监管,做好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三是重视运用网络了解民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四是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

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坚持网络安全和网络发展同步推进的过程中,有的高校网络阵地意识还不够强,重线下、轻线上的倾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少日常、持续的网络舆情收集与监控,在利用网络了解师生所思、所想、所求等方面下功夫不够,往往是在发展成为舆论的热点、焦点之后才开始被动应对。在谋划工作、制定方案、采取措施时,缺少对网络舆情的全面把握、深入分析和科学判断。在新媒体的利用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利用网络设置议程、引导舆论的技巧还不够娴熟。这些因素使得网络宣传工作存在着急需解决的薄弱环节。

在网络宣传工作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互联网素养是重中之重。高校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现在多数高校的负责人对互联网越来越重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但仍有人不懂互联网、不屑于了解互联网、不善于运用互联网,使网络宣传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要在高校各级干部中广泛开展网络素养教育,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从而推动网络宣传工作走向深入。

重点四:积极营造清朗健康的高校网络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营造清朗健康、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在多个场合提出“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他指出,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他明确指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传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这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他强调,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要及时清理网络谣言和各类有害信息。引导新媒体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内容审核把关、监督检查机制。教育引导广大网民遵守互联网秩序,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表达、有序参与,增强辨别是非、抵御网络谣言的能力,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我国,7亿多人上互联网,肯定需要管理,而且这个管理是很复杂、很繁重的。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控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要重点解决好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在管理中要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现象。认真分析高校网络管理的现状可以看出,对网络媒体、师生自媒体、学生社团新媒体的管理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一些人对网络管理有畏难情绪。对于在管理中遇到的困难,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遇难而绕;有的高校未能形成网络管理的大格局,责任不清、任务不明,“谁主办、谁管理”的管理原则没有落到实处;管理的覆盖面不够,还有一些死角或盲区;缺少有效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管理要求多、检查少,指令多、指导少;在网络内容管理上,表面看有的问题虽然不直接、不明显,但对其隐蔽的负面信息处理不及时、不得当;面向师生的网络素养教育还不够鲜活,缺少长效机制。

由于互联网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要靠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高校网络宣传工作重任在肩,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要进一步管控好校园网络媒体,严格实行管理责任制,确保高校网络空间积极阳光、清朗健康,使之成为师生接受信息、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二是要做好示范表率,在引领網络风尚方面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力争使高校网络成为网络空间风清气正的首善之区;三是要继续加大师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力度,针对互联网出现的新情况、面对的新形势,开展行之有效的、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引导师生自觉规范网络行为,同时正确认识网络,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袭与干扰。

本文系北京林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委托课题“大学文化育人策略及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课题“中国大学国际传播力研究”(项目编号:A171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宣传网络重点
存在感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