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全生 万齐赟 赵华伟
责任到位,管理措施不“脱节”
进贤县委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亲自任组长,常委组织部长和分管农业的常委任副组长,并从县委组织部、农工部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室,负责脱贫攻坚、驻村帮扶的组织实施、协调、督查落实等工作。2018年以来,县委常委会8次专题研究扶贫工作,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工作调度会12次,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例会2次。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这项工作的牵头抓总作用,出台了《进贤县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明确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的选派要求、工作职责、日常管理、考核督查、工作保障等内容,建立起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在工作上,要求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与原单位业务全面“脱钩”,确保“三专”:一是专职扶村,明确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负责所驻村带班子、抓扶贫、促发展等各项帮扶工作,以及宣传党的政策、抓实精准扶贫、建强基层组织、为民办事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五项。二是专心驻村,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严格遵守每季度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50天,严格执行考勤、请销假、外出报备等日常管理制度,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凡是工作日不能在岗的,均要通过乡镇党委逐级履行请假或报备手续。因病因事一次性请假3天(含)以内由乡镇党委批准,请假4至7天(含)乡镇党委书记签字后报县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确保工作不受影响。三是专业治村,将第一书记和各类扶贫干部培训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计划。2018年全县共召开学习培训会等7期,培训1041人,县委组织部举办村书记专题培训班3期,提升了扶贫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
对选派单位实行“两个捆绑”:一是责任捆绑。建立选派单位和第一书记“双问责”制度,对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既追究驻村干部责任,也追究派出单位及相关领导责任;驻村工作队考核不合格的,取消派出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资格。二是项目捆绑。明确要求帮扶单位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提供党组织办公场所改造、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方面的支持,并落实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帮扶措施。
进贤县借鉴项目推进工作机制,以工作目標任务为导向,实行“一张表、二张函”强化督查。“一张表”即精准扶贫推进计划表。第一书记按照帮扶规划,明确年度计划,分阶段确定帮扶内容来倒排时间,县委督查人员以此表为主要依据开展督查。“二张函”即《提示函》和《督办函》,县委督导组认真对照驻村帮扶工作计划表,对工作未达到预定目标时向第一书记及其派出单位下发《提示函》,限期要求改进。如在规定时间内工作仍未达到《提示函》要求的向第一书记及其派出单位下发《督办函》,再次明确要求,限时完成。下发《督办函》仍未达到工作要求的实行通报,并对其约谈。
细化措施,保障工作不“落空”
做好“加”字文章,细化措施,实行待遇保障并重,让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工作“安心”,激励广大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扎根一线,主动融入群众,致力脱贫。一是生活上有保障。明确原有待遇:第一书记党组织关系转入任职村后,原人事关系、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不变。划定最低补助:个人补助不少于1200元,任职期间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各乡镇在对待下派干部时要像对乡镇干部一样同等对待,做到吃住一个样,为第一书记配备办公电脑,连上网络。针对八小时之外乡镇生活单调的现实,各乡镇还添置体育健身器材,定期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并邀请第一书记参加。为解决女同志洗漱问题,在不违反八项规定的前提下,一些乡镇还专门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二是工作上有帮扶。全县所有县级领导干部全部挂点一个乡镇,指导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帮助解决问题。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到乡镇调研,都要挤出时间到村看望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召开第一书记座谈会,县委书记钟益民同志都会亲自参加,听取他们的工作情况汇报,了解他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县委组织部主动作为,按照每个贫困村12至30万元不等的标准,从党费中落实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引导资金;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为2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争取了10万元的驻村帮扶经费,同时明确选派单位每年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提供不少于1万元的工作经费。三是政治上给关怀。县委明确,省市县选派的第一书记全部担任所在乡镇党委委员,参加乡镇党委会。对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在评先评优上优先推荐,在提拔使用上优先考虑。2018年以来,进贤县就有5名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得到提拔使用。在纪念建党97周年大会期间,全县一大批工作在扶贫领域的干部受到表彰。特别是梅庄镇扶贫专干曹琪同志还被市委授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县供电公司原营销部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七里乡原党委委员、兰溪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李俊敏被追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并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市唯一的“全省脱贫攻坚贡献奖”称号。
项目统领,扶贫攻坚“不忽悠”
全县广大第一书记把扶贫视为战场,自觉克服“过渡”、“自由”、“经验”思想,做到放下身段,从零开始,融入基层,进入角色,发挥好基层党建的“主心骨”、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党群关系的“连心桥”、维护稳定的“润滑剂”作用,真正把中央和省、市、县委扶贫有关要求落到实处。
几年来,广大第一书记走村入户调查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制定了重点围绕“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目标,打好民生改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三个攻坚战的工作方针。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村第一书记周奎大力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认真抓好党员发展、“三会一课”等工作制度的落实,组织开展支委成员谈心谈话活动,沟通思想,加深感情,不断提升了村党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
为改善贫困村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壮大集体经济,周奎大力协调相关项目和配套资金,不断夯实脱贫基础。与镇、村干部一道推进江西梦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缘九牡丹园”项目建设,首期投资3000万元,占地面积400余亩,主要种植观赏牡丹花、油用牡丹花等,预计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参与收益分红。采取“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模式,成立塔岗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了50余亩的塔岗村特色水果蔬菜种植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6256元增加到2018年的7467元,增长19.4%,帮扶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走进进贤县民和镇旺坊村,村民杜云向我们介绍:“去年合作社种植了大棚西瓜、香瓜共75亩,长势良好。种植的菊花、丹参等中药材药苗成活率也在90%以上,大家感觉特别有盼头。”这只是南昌市政法委、市信访局挂点帮扶进贤县民和镇旺坊村实施“菜单式”扶贫的一个缩影。自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吹响后,驻村第一书记彭小华沉下身子、贴近群众,动真情、真扶贫,一心一意为当地谋发展,和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他通过因地制宜选路子,将农村产业发展、扶贫开发、农民增收有效结合,利用社员自筹的12万元和上级拨付的扶贫资金80余万元,将本村450余亩土地进行流转,先后建设了西瓜、水稻、皇菊种植基地,实现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旺坊村的传统产业主要是家庭式小规模的水稻、油茶和油麻种植,没有合作性规模化的支柱产业,致使旺坊村集体经济收入低,村民收入低,村委想济困却没钱,村民温饱而不富裕。为此,市委政法委“一班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心协助旺坊村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业,并以此为龙头示范,实现“扶持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片经济、脱贫一方百姓”的目标。
随着扶贫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从中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然而,也有部分群众对扶贫开发认识产生了偏差,依赖性越发严重,越扶贫反而越安于贫。针对这一情况,彭小华积极开展了文化大宣传、光荣大评比、结对大走访、建道德讲堂等一系列教育扶贫行动,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精神,引导贫困群众正确看待贫困,摈弃“等靠要”和消极思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鼓励贫困群众主动学技术、找门路,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摘掉贫困帽。
南昌市科协、市统计局驻村第一书记陶武羊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村干部制定了《池溪乡向家村产业扶贫方案》和《池溪乡向家村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利用向家村的独特的农业地理优势,依托江西映泉农副食品有限公司的技术和营销优势,开展大棚辣椒种和“春香柚”植业。通过公司+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贫困户入股,发展规模经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逐步培育和落实等特色产业项目,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陶武羊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调各企业相关单位,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开发提供适合贫困户就业的工作岗位。目前已经开发了图书管理员、水库巡视员、乡政府门卫等公益岗位,解决了3个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就业问题。村民王小平,原来是一名长年独居在家的贫困户,一直麻木的对待生活,长期酗酒,逃避现实,好吃懒做。自从与第一书记交上朋友后,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精气神焕然一新,不但一改过去的好吃懒做,而且在扶贫小分队的帮助下,开始自食其力,实现了就业上岗,如今对于自己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充满了信心。
走过几里曲曲折折的乡村小道,我们看到一栋崭新的二层小楼,小楼旁边有一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养鸡场,这就是南昌市国资委出资为钟陵乡下田南村建设的养鸡场。鸡场由村委会主导,村民入股并负责养殖管理,熊国遵是养鸡场的股东之一。两年前,熊国遵的妻子突然患病,使本就不富裕的家陷入困境。那年10月,熊国遵的生活出现了转机,市国资委驻村第一书记汪德武鼓励他“站起来”——入股村里养殖场。2017年3月第一批600只柴鸡快要出笼销售的时候,市国资委又帮助他很快找到了销售渠道。“一次性就销售了400多只,有了6万多元的收入。”熊国遵高兴地说。看到村里养殖的柴鸡不仅成活率高、品质好,而且价格高,不少附近村庄的群众经常前去“取经”。据汪德武介绍,2018年,养鸡场除了给每户贫困户分红1000元以外,村集体利润也有7万多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历史性的零突破。
据了解,南昌市国资委高度重视对田南村的扶贫工作,先后利用各项资金700余万元帮助村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内道路16公里,兴建与维修水渠6公里,维修小型水库3座,兴建村文化活动广场8个,兴建与维修村内小型桥3座,安装路灯180盏,高标建设了一座村级卫生所。同时,对230户农户家庭进行了改水改厕,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卫生。村内垃圾实行固定堆放、定期转运,每个村小组设有专职保洁员。
当第一缕阳光撒在李渡镇文丰村时,村民王留根家中便开始热闹了起来,鸭子声嘎嘎嘎的传了出来。王留根是文丰村的贫困户,他与妻子结婚后第二天,在做泥巴砖时不慎把腿砸断,但王留根的妻子并没有离弃他,而是选择与他并肩面對困难。几十年过去,他们由于残疾没有劳动力导致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十分贫困。进贤县委办公室驻村第一书记赵德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帮助王留根贷款5万元,组织捐助2万元,支持王留根用于养鸭。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后,又帮助解决养鸭过程中购买种苗、饲料等实际问题,帮助他把养鸭做实做大。目前,王留根的养殖数量已经达到了2000多只,年收入达到2万7千多元。王留根于2017年12月顺利脱贫。
赵德文的扶贫日志上记录着:帮助2户住安居房;帮助11户享受“两免一补”教育资助;帮助1户实行家庭养殖;帮助2户小孩进入“春蕾计划”;帮助5户到当地爱心企业务工;帮助1户全年免费享受心脏病常规用药;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3人到村委会做清洁工作……他为群众办的实事好事,数不胜数。几年来,他付出了真情和汗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带领文丰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第一书记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种厚重的责任。”进贤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魏维新说:“引导第一书记牢记使命和责任,充分挖掘贫困村的潜力和优势,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兴产业促发展,有力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据了解,目前,全县已经有3589户、11063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