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一场破茧之旅

2019-03-25 13:08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科幻片刘慈欣流浪

春节伊始至今,很多观众走进影院,为了一睹一部国产科幻片的风采。国产科幻片,想必大家并不熟悉,我们熟悉的科幻片基本来自好莱坞,比如《星球大战》《变形金刚》系列,乃至今年一月上映的《死侍2:我爱我家》《大黄蜂》都属于科幻片之列。好莱坞每年有大量科幻片生产出来,而我们国产科幻片屈指可数,少有令人印象深刻者。

而今年春节,郭帆导演,吴京主演,根据刘慈欣科幻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改变了这一现象,观看了该片的观众被其震撼,故事精彩想象大胆——太阳即将毁灭,地球迎来灾难,人类展开逃脱计划,拖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前往新家园;场面恢弘——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的特效和场景让人似乎身临其境。观众好评不断,在口口相传下,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影院,迄今该片总票房已经接近30亿元。该片在国内一些网站以及在国外一些网站上都被观众打出了高分。

这无疑令人意外和振奋。长期以来,中国观众带孩子到影院看电影,除了动画片外,大多是选择科幻片,原因是科幻片能開拓孩子的思维等等,好莱坞科幻片似乎成为唯一选择,这种情况下,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熟悉了“超人”“蜘蛛侠”“金刚狼”,熟悉了“擎天柱”“美国队长”,熟悉了迪士尼和漫威影业,好莱坞科幻片中,如“美国队长”等英雄肩负拯救人类乃至地球的重任,孩子们难免将这些形象当成偶像。相反,我们的科幻英雄一直缺失。

自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时,人们也许才意识到,除了玄幻、历史、宫斗、情感小说外,我们还有一些人在写科幻小说,我们还有一批科幻小说的读者,但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个电影的金矿。为什么,因为拍摄困难。

科幻作品可分为“硬科幻”和“软科幻”。前者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较为严格的科学猜想和技术预见推动故事情节展开,包含较多的科技细节;后者虽然包含对未来科技的幻想和设定,但缺乏科技“硬核”和种种细节。与刘慈欣的其他作品一样,《流浪地球》小说和电影属于“硬科幻”。而好莱坞的《骇客帝国》《火星救援》等属于硬科幻,《星球大战》等属于软科幻,好莱坞的绝大多数科幻片都属于软科幻,然而对于真正的科幻迷而言,硬科幻更具挑战性。也就是说,《流浪地球》的拍摄更具难度。

科幻影片的制作,更考验电影制作的综合能力,庞大的资金,主要制作人员的极高科技知识——否则容易露怯,编剧奇特的想象力,导演极高的把控能力,演员有经验的表演——很多是在想象中表演,后期超强的特效等等。种种因素,使得全世界,除好莱坞外,其他地方都很少能生产出科幻大片。

可见,《流浪地球》的成功太不容易,它反映了中国电影制作在经过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后,终于积累到一定程度,因而破茧而出,所以有人称《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电影的“科幻元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流浪地球》的成功意义重大,它吸引了很多小观众,首先,它能让孩子们多关注未来,开发他们对未来探索的欲望,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科幻的种子。当然很多好莱坞科幻片也有这样的作用,但是由我们自己的科幻片去种这颗种子,意义不是更大吗?

这其实只是第一步,它开启了一场破茧之旅,可以预见中国科幻电影将迎来一个高潮,刘慈欣的多部小说包括《3T》都将搬上银幕,但是,科幻电影还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的电影工作者乃至科学工作者努力奋斗,才能有更好的作品出现。同时,在欧美,也有《黑镜》《生活大爆炸》这样带有浓重的科学文化氛围的电视剧热播,同样,我们的电视剧也应当在科幻上进行突破,使得我们的一些电视剧走出宫斗,走出狭隘,来到更广阔的地方。利用电影电视强大的传播力来进行科学文化传播,将有更好效果和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科幻片刘慈欣流浪
想拍科幻片?你加科学家微信了吗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视觉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刘慈欣:《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月球》与《源代码》浅析
流浪猫鲍勃
美国科幻片厚重的历史积淀
全球本土化视野下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
给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