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树芝 王鑫 江上月 王沙沙 薛景耀
【摘 要】随着国家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对未来高质量医疗保障的期待发生深刻变化,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教学后面临的资源更加有限。为顺应国家新医改形势和医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医学综合素质,康达学院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理念,不断改革和探索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先后在护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管理学等专业开展临床驻点教学,让学生提前一年进入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实习。
【关键词】独立学院;临床;实践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R-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1-0158-004
“十三五”是我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和江苏教育现代化的攻坚阶段。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7年9月,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的颁布预示着中国医学教育事业迈入了新时代,医学教育的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2017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等六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规范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从2017年到2022年,对全省范围内的独立学院开展规范验收工作。
临床驻点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对未来高质量医疗保障的期待发生深刻变化,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教学后面临的资源更加有限。为顺应国家新医改形势和医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医学综合素质,保质保量完成临床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是当今社会和研究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1 康达学院临床实践教学开展现状
康达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批准建立的医学类“独立学院”之一,坚持以应用型医学本科人才培养为目的。近年来,学院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抢抓战略机遇,为实现提升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理念,不断改革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先后在护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管理学等专业开展驻点临床教学,让学生提前一年进入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实习。尽管学院不断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强化临床师资培训工作,但是在临床实践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1.1 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
康达学院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分为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主要承担临床理论教学、临床见习、临床实习、毕业实习。教学医院主要承担临床实习、毕业实习。康达学院临床驻点实践教学主要由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以及部分教学医院承担教学,学院现有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有临床医学院3家、附属医院12家、教学医院10家。目前能够承担临床实践教学任务的只有3家临床医学院、6家附属医院和2家教学医院。而随着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不能够满足需求。
图1 康达学院临床驻点实践教学情况一览表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从四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进入临床驻点实践教学,护理学专业(四年制)从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进入临床驻点实践教学,预防医学专业从三年级第二学期(2月-7月)进入临床驻点实践教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从二年级第二学期(5月-8月)进入临床驻点实践教学。近年来学院在原临床医学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开展临床驻点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新增加了预防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临床驻点实践教学(见图1)。目前学院正在筹备开展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临床驻点实践教学。
康达学院近年来在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方面虽然有所进展,但仍然满足不了临床实践教学发展需要。为此,康达学院在开展临床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使用南京医科大学的优质临床实践教学基地资源,以保障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见图2)。
1.2 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师资不足
为了确保康达学院应用型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根据《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教学基地兼职教师队伍聘任实施办法(试行)》,学院陆续聘任了一批兼职教师、兼职副教授、教授。
近年来,为了应对临床驻点教学的开展,康达学院在临床实践教学基地聘任了一批兼职教师、兼职副教授、兼职教授等,虽然数量近三年有所增加,但是兼职副教授与兼职教授的数量依旧偏少,达不到康达学院高级职称授课比率60%以上的要求(见表1)。
1.3 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不完全统一
康达学院在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临床驻点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部分主要课程统一考核制度,组织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学生参加南京医科大学组织的《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理论统考和《临床技能训练》统考,五年级学生参加《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毕业理论和技能操作统考,由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组织专家命题、阅卷。组织护理学专业三年级学生《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理论统考和《护理实践技能》统考,四年级学生参加《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毕业理论和技能操作统考,由学院教务处邀请专家命题及阅卷。
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各教学单位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有利于检验各教学单位临床教学水平,但是临床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管理学等专业并非只有这几门课程,还涉及剩余十几门课程,这些课程虽然课时少,但是也是各专业不可或缺的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康达学院统考之余的课程均是由各家教学单位授课教师自行命题,无法保障同质化水平与质量。
1.4 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
临床实践教学任务是由康达学院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承担的,分布于省内外各大城市。由于分布区域的广泛性导致康达学院对各教学单位的实践教学情况缺乏监控,目前仅仅依靠南京医科大学和康达学院每年12月份组织的中期教学检查对各专业学生临床见习、实习执行完成的情况,技能掌握的情况,相关教学文档的记录完成情况等进行考核了解。通过中期检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阶段的临床实践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对下一阶段的教学改进有所帮助。
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临床实践教学的周期长,单靠一次中期教学检查,不能够完全监督和保障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今年的中期检查结果反馈给各临床实践教学单位以后,往往只能在明年的临床实践教学中有所改进,而当年的学生,因为中期检查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一半的临床实践学习,大部分的知识点已经完成的轮转。在剩余半年的学习期间,部分科室可能不会再安排轮转,这就意味着即使发现了学生再临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没有机会给予纠正,只能口头提醒强调,达不到理想效果。另外,虽然为了保障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在临床见习与实习过程中针对部分课程实施统一考核。但是统考课程之外的其余课程,是由各家临床实践教学单位的任课教师命题、阅卷,受到各教学单位授课教师对教学大纲理解掌握程度影响,此部分课程每家单位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监督,仅凭最后的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无法衡量其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与水平,没有办法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2 新时期康达学院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为适应独立学院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实现学院新的发展,顺利通过省级规范验收,康达学院以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抓手,探索新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尝试。
2.1 严格基地遴选标准,有序推进基地建设
在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过程中,严格执行《江苏省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评审指标》、《江苏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评审指标》等文件的的有关要求,結合康达学院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对有意向成为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医院,安排专家进行考察评审,对于符合评审要求的医院与之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分级分层的选评和建设各类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合作。从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实施三个方面严格审核资质,确保其符合康达学院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标准。
启动康达学院临床实践教学基地认证工作,结合国家、江苏省以及南京医科大学有关教学基地认证的要求,在充分考虑康达学院实际的情况下,制定符合学院实际的认证体系。在康达学院临床实践教学基地认证体系构建和实施的过程中,要继续发觉南京医科大学的优秀临床实践教学基地资源,以保证各专业临床理论、临床见习、临床实习、毕业实习等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教学质量。
为进一步保障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质量,学院不断完善《优秀教学基地评估方案》,从教学地位、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育实施和管理、教学改革与成果、教育教学质量等6个方面进行,制定了22个评估指标,定期对在现有基地进行评选。此方案的实行,能够更加客观的检验教学基地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评估可以有效地刺激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教学积极性。
2.2 注重临床教师培训,提升临床教学水平
近年来,随着学院招生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临床师资队伍需求不断增加,现有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和水平不能够满足学院临床实践教学的需要。康达学院联合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围绕临床实践教学,采取了许多激励政策:将学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临床实践教学医院的发展战略以及临床教师的个人发展驱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提升科研能力、学业进修深造、对外学术交流、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实施“一揽子”工程;在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专职、兼职教授职称评聘工作,鼓励并吸引更多的优秀医护人员投入到临床实践教学工作中。
修订完善了学院有关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工作相关要求,进一步对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研室教学活动、教学文档、课程考核、临床教学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要求。要求细化教学活动的数量与质量内容,每年遴选实践教学基地带教老师,参加“临床带教老师培训班”。每年组织各实践教学基地选派教师参加南京医科大学青年教师培训班、临床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查房等教学活动,借此不断提升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邀请南京医科大学资深教授、专家为临床带教老师开展专题报告和模拟临床带教示范,不定期到教学基地开展教学检查与指导。校院双方选派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骨干进行教学相关岗位兼职,保障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有效增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医疗改革的目标有效衔接。
2.3 统一教学质量标准,加强临床教学管理
康达学院坚持严格把好应用型医学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努力做到适应国际医学评估标准的同事,又符合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借鉴南京医科大学的宝贵经验,计划着手建设具有康达学院特色的多站式临床实践技能考试中心。委托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组织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能力考试(OSCE),强化考核规范,注重培养学生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医学类专业学生要求全部返校统一考试,统一考核模式和难度系数,横向比较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质量。实行优胜劣汰制和末位淘汰制,对临床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医院采取暂停带教并限期整改,以此带动并督促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临床实践能力,推进教学基地内涵建设。
推进医教协同培养应用型医学本科人才战略,遵循国家医学教育发展规律,加大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严格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推进临床实践教学规范建设,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统一临床实践教学基地过程管理,做好出科考核与实习中期、后期质量检查工作。推行教考分离,将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工作与毕业统考结合,加强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质量监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临床教师在临床实践教学工作中的投入;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建立教学督导评教制度,持续改进教学能力。为提升临床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等专业学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和优秀率,学院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执业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究中心下设“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研究中心”、“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研究中心”、“执业药师考试研究中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等分中心机构,并明确了中心与各分中心的职责,为各职能部门开展和制定本部门的实施方案提供了基础。
2.4 推行课程考核改革,加强过程监督管理
为保障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康达学院以临床医学专业为试点,推行实施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由原有的终结性考核改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实现对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把控。
课程考核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其中《内科学02》、《外科学02》、《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临床技能训练03/04》等课程统考工作由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统一安排。
形成性考核:共分为4种形式:出勤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5%,满分100分,由主讲教师随机选择10个学时进行考核,每次出勤占10分;课堂提问,占课程总成绩的5%,满分100分,由主讲教师随机选择进行考核,每人2次以上回答问题;阶段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满分100分,实施闭卷考核,时间以及考核次数由实践教学单位带教老师根据教学任务安排情况自定;见习报告,占课程总成绩的10%,满分100分,由各教学医院教学管理部门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见习医生日志》考核。
终结性考核:是在形成性考核的检查上进行的,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及达标的程度,并评定出学生的学业成绩。由学院教务处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
3 结束语
康达学院作为一所医学类独立学院,在借鉴母体学校南京医科大学的临床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在探索的道路中遇到了各种挑战,克服了许多困难,也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相信通过校院双方的不断努力,临床驻点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康达学院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和提升,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医疗水平也能够不断提高,能够为即将进行的独立学院规范化验收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吴俊泉.新时期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123-124.
[2]黎顶会,吴丹桂.基于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2):177-178.
[3]黄华,孙茂才,赵妍双,王宁,高兴亚,王林.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以实习中期教学检查为例[J].医学教育管理,2018,4(01):11-14.
[4]徐丽伟,陈云峰.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7):28-29.
[5]戴雯,熊斌,姜峰,李粹.卓越醫师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改革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4):290-291.
[6]魏巍.关于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187.
[7]张旭,李航,王君,谷雪明,孙国超,尹剑.医学本科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0):13-14.
[8]赵国庆,房学东,徐忠信,杨萍,孙辉,张小飞,吴运涛,钱风华.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临床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1):93-94.
[9]于萍,蔡博宇,沈纵,蔡娜.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11):1092-1094.
[10]吴辉,杨俊,丁家望,叶明,李松,杨简,范致星.新时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突破和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1):248-251.
[11]亓来华,余海燕,张黎,季湘年.基于整合医学的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1):6-8.